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人本主义思想在高校德育观念、德育功能和德育目标上的反映。高校主体性德育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8)
高校仪式活动作为文化价值的媒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仪式化活动、礼仪仪式、典礼、庆典四种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但审视高校仪式教育现状,空洞化、过度形式化、功利化、单一化、过场化等问题导致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逐渐弱化。高校应以人为本,在体验式的仪式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仪式教育的价值规范功能;关注个体,在合作式的仪式教育中构建有机团结的共同体,实现仪式教育的团队凝聚功能;标新立异,在创新型的仪式教育中彰显榜样力量,实现仪式教育的行为规范和情感共鸣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7):34-36
本文粗略回顾了高校性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着重对当前高校性教育中的三种价值取向即生理学取向、心理学取向和社会学取向进行了评价,指出性教育必须注重其德育意蕴、德育功能和德育目的,在实践中把性教育同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贫困生的价值取向容易陷入价值诉求物质化、价值选择自我化、价值信仰多元化、价值目标层次化等误区,导致了贫困生主流价值取向的失位。要引导贫困生主流价值取向的理性回归,必须抓好价值导向机制建设、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贫困生的价值取向容易陷入价值诉求物质化、价值选择自我化、价值信仰多元化、价值目标层次化等误区,导致了贫困生主流价值取向的失位。要引导贫困生主流价值取向的理性回归,必须抓好价值导向机制建设、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时空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性的不同预设引导着德育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从德育价值取向在我国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历史嬗变中可以看出,塑造"和谐人"的德育价值取向是对塑造"道德人"和"政治人"的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杨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Z3)
本文粗略回顾了高校性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着重对当前高校性教育中的三种价值取向即生理学取向、心理学取向和社会学取向进行了评价,指出性教育必须注重其德育意蕴、德育功能和德育目的,在实践中把性教育同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战略。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精神失缺等问题,不仅有政治、经济、技术层面的根源,而且有更深刻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方面的根源。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研究。考察了工业社会物质生产和消费的生活方式,提出回归健康需要,促动生产的自然理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0)
高校生态德育与建构主义理论之间在属性和方法上高度契合。当前我国高校生态德育还存在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整体需求、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教育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优化高校的生态德育,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一是强调受教育主体内在的意义建构而非简单知识传授,二是要强化师生、学生间互动协作而非单向灌输,三是注重实践体验而非抽象认知。 相似文献
10.
柏文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34-3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谐德育的建构是当代高校德育发展的价值新取向.和谐德育是当今时代使然、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必然和德育发展自身诉求需然所在,有其丰富的内涵、突出的特征和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王祎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43-45
生态德育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为视角,审思生态德育的内涵,从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等层面阐明高校生态德育的发展取向并提出对高校生态德育实践向度的崭新考量:即创建生态德育"泛在学习"环境、打造"开放互联"新格局、力促生态德育多元化发展及构建"纵横贯通式"生态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阮碧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46-48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类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促进了生态文化的诞生与发展,生态德育的理念应运而生。生态文化是高校生态德育的基础,对高校生态德育具有规范的功能、渗透的功能、凝聚的功能和认知的功能,为高校生态德育的构建提供了突围路径。高校必须借鉴生态文化理念,构建生态德育模式,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唤,而且也是高校德育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
当下的生态德育在塑造生态价值观问题上面临着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的阻碍,生态文学在塑造读者(受教育者)的生态价值观方面显出自身的学科优势。首先,它不注重抽象的绝对真理,而是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来启发读者。其次,它不向读者灌输单一的价值观,而是通过不同话语体系的碰撞与交流让读者自行辨明真理。最后,它不通过理性来说服读者,而是通过情感来感化读者。在塑造生态价值观问题上的比较优势使得生态文学具有强烈的生态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芶冬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56-57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德育变革创设了新的语境、提供了新的平台、指明了新的方向。高校德育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现代德育理念与社会现实条件互动下进行创新研究,切实推进高校德育改革与创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16.
欧飞兵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当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道德价值取向也应随之进行范式转换,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进行检视,转型时期的道德教育应至少包含:以先进引领后进的激发向度;将意义融入心灵的唤醒向度;让自由放飞生命的提升向度.三个价值向度虽然各有侧重,却又有机相融,共同反映和体现了当代道德教育的现实祈求与人本化趋向. 相似文献
17.
朱仁宝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7,(2):49-54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中的德育价值包括儒家文化中的德育首位价值、儒家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价值、儒家文化中的德育方法价值。研究儒家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对于探索高校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仁”、“义”、“礼”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一个道德学说整体。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思想,他倡导持志养气,重视立志,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锻炼。研究孔孟的德育思想,批判继承其德育遗产,对于我们以史为鉴,搞好今天的德育教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仁"、"义"、"礼"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一个道德学说整体.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思想,他倡导持志养气,重视立志,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锻炼.研究孔孟的德育思想,批判继承其德育遗产,对于我们以史为鉴,搞好今天的德育教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尹岩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25(5):92-96
发展观是一种价值意识,主体性是其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是主体性的表现形式.社会发展观是社会主体关于自身如何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观念,满足社会需要、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和遵循社会规律是合理的社会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上述基本价值取向,表现出了自己独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