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背景】3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4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的批复要求,成渝城市群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批复要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6,(7)
正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哈长城市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将以哈尔滨和长春为核心城市,构建"双核一轴两带"的城市空间格局,将哈长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群,并对大庆、齐齐哈尔等9个区域重点城市作出了功能定位。《规划》的顺利实施将实现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对接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全面振兴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和长春是东北北部的两个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哈长城市群中的两个核心城市,两市的产业联动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就现实而言,促成哈长两市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为此,建议从增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建立合作机制、完善哈长两市产业联动发展保障机制、搭建哈长两市产业联动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业领域的互利合作、推进制造业领域联动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领域互利合作、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等方面推进哈尔滨和长春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淮》2008,(5)
近年来,安庆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和沿江城市群发展规划,抢抓机遇,扩大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融入长三角。以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过江通道、民航机场、长江港口建设为重点,构建立体交通网络,畅通融入长三角快速通道;围绕石油化工、纺织服装、车船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建设产业集群,全面加强与长三角产业合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培养新型农民,努力建设长三角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并为长三角提供劳务输出;推  相似文献   

5.
<正>聚焦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长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要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长吉图开发开放、哈长城市群建设、东北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抓住长春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长春与天津对口合作、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的难得机遇,围绕产业基础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特征,加快长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继获得批复。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讨论  相似文献   

7.
福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这为福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文章在认真分析福建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产业聚集不突出、交通网络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三大城市群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交通运输网体系和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7,(15)
正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一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若干意见》和《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以哈尔滨、长春两个省会城市为核心,辐射黑龙江省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吉林省四平、辽源、松原、延边自治州,形成"双核一轴两带"的发展格局,必将为东北振兴增添新的引擎、新的动力、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白洁 《学习月刊》2012,(9):34-35
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一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未来.我国城市化方向是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武汉.可以大有作为.应该起到发展极和带动极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9)
从2008年12月"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的规划构想到2015年11月大庆绥化两地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对接,再到2016年3月"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12,(Z2):49-51
向西开放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批复,标志着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正式设立。宁夏成为内陆地区第一个开放试验区,全国第一个以整个省域为单位的试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将总体《规划》与综合保税同步批复的试验区。建设内陆开放试验区对加快对外开放进程、拓宽我区发展空间、促进和谐富  相似文献   

12.
张彪 《理论建设》2011,(6):14-1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摆在全党、全国经济生活中大事,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后发展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促进转型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是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叶晓峰 《奋斗》2010,(7):9-10
<正>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是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形成的相互支撑、各具特色的两大经济区域为依托打造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对于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省商务厅作为建设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牵头单位,围绕《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坚持高起点启动、高效率推进、高水平发展的原则,全力抓好《规划》的  相似文献   

14.
2013年3月7日的北京,春和景明,清风拂面。一个春雷般的讯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这是继《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08,(4):F0004-F0004
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对基础原材料产业中的钢铁产业提出了“建设北方精品钢材基地”的发展战略。根据这一战略,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适时调整、完善钢铁产业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6.
半月大事     
《共产党人》2013,(6):10
正宁夏百亿元推进国省干线改造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交通运输部与自治区政府日前就共同推进宁夏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达成共识。交通运输部将加大资金补助规模,提高我区对外开放保障能力,推进宁夏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我区将在保证重点项目银行贷款的基础上,落实国省道改造银行贷款近100亿元。结合规划,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支持《国家公路网》中宁夏境内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同时支持宁夏加快青银、  相似文献   

17.
党史资讯     
<正>山东省政府近日批复《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2030年)》,到203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17设区市)将力争全面建成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国家级城市群。——2月14日新华网公安部发布了《旅馆业治安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设立旅馆,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领特种行业许可证。——2月13日新华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了《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利  相似文献   

18.
陆小成 《前线》2023,(3):68-7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指引。破解京津冀城市群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大、传统能源和产业转型滞后等难题,是当前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任务。全面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化发展,通过加强绿色低碳规划引领,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低碳能源结构,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10,(2)
<正>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个进入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必将对安徽加速从中部地区实现奋力崛起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日前,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沈卫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结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分析和研讨。提出了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若干思考意见,为桂林市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路径分析,提速桂林"胜地建设",以建成和谐、生态、持续发展的美丽桂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