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互相作出妥协与让步的结果,也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动的产物。救国会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5年华北事变,是国共两党政策的一个关键性转折点。空前的民族危机,再一次把抗日救亡的历史主题尖锐地摆在了中国各派政治势力面前,曾一度低落的抗日救亡运动重新走向高涨,“一二·九”运动则是其突破口。12月12日,马相伯、沈钧儒等280多人发表救国运动宣言,赞扬学生爱国运动,坚决反对华北自治。17日,文化界救国会正式成立。接着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告成立。同年史…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今天,总结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反对李登辉的台独思想,粉碎一部入的台独图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现国共二次合作的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经过十年内战之后,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共两党兵刃相见,内战十年,积怨甚深,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时候,我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抗日救亡,促成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时候,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历史过程,研究其实现的经验,对于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国共合作张奇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关系的走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事实表明,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分则相反。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的高度出发,历来主张国共合作,共兴中华,并在实践中成功地推动了两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作为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前提下展开并取得胜利的。回顾和总结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和平统一祖国大业,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发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29日,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抗日进行种种限制,为敦促国民党彻底改变片面抗战路线,实现全面、全民族抗战,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文章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产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现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政党,中国的革命自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作用。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合作,这两次合作,实现了北伐和抗日战争的大业,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进步。当今,历史的发展又把国共两党的关系推向了转折关头,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并款款走向历史舞台。因此,从历史的借鉴中探讨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把握未来,调适对策,使第三次国共合作沿着时代的轨迹迈进。  相似文献   

8.
四十多次前,国共两党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从长期对立走向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认真总结和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党中央提出的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方式的实质是“一国两制”,兹试阐述如下,不确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运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张锡岭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捐弃前嫌,努力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广泛的抗...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黄埔军校,是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孙中山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陆军军官学校。它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和高级将领。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发行了很多报纸,其中以《新华日报》最为著名,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新华日报》在维护统一战线推动国共联合抗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见证,是中国历史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启示曾宪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到现在,已经70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我国人民不仅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而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然而,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对于中国革命的重大贡...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1924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许多问题,诸如合作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历史作用和经验教训等等,近年来史学界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这次合作对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影响已众所周知。但是,这次合作对当时中国国民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却鲜为人知,迄今未有专文系统论述这一问题。探讨第一次国共合作对国民党的影响,对之给以公正的评价,对推动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完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就试图做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在我党的极力敦促和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同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统一战线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一是广泛的民族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二是两支军队两个政权的合作;三是没有统一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的合作;四是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合作,并形成抗战初期我党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全国性的抗日统…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今天,在我们党提出同国民党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时候,我们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对认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意义,深刻理解党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定信心,努力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九月三日,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经验,对于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扩张,对于防止新的战争、保卫世界和平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中国的抗日战争又是在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实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军队创立政治工作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国共两党在军队建设目标任务、政治纲领、政治工作体制、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等重大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队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徐康 《台声》2013,(9):78-79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些台湾青年进入黄埔军校,以追随孙中山革命思想,深知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他们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成为两次国共合作重要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相似文献   

19.
方宁 《传承》2011,(3):4-5
第一次国共合作关系虽然于1924年才正式建立,但两党成员在实际革命活动中的相互接触、支持和协作,却于早在此之前的中共创建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虽然中共一大的决议中提到“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但在具体的革命实践层面,中共创建前后国共两党早已发生了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20.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罗庶长1939年,正值抗日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党领导中国革命时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