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007年,在中共乐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乐山市文化局、乐山市新闻出版局不断深化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的认识.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乐山”,着力于理念创新、格局创新、举措创新,切实把握文化强市建设的着力点,组织制定并实施推进乐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乐山的文化新闻出版事业紧紧围绕建设四川文化强市的目标,从思想观念有新突破、文化体制改革有新突破、文化特色优势有新突破着手,着力打造名人、名山、名佛、名城、名企的“五名文化”,积极启动实施“一个县城,一个特色,一个品牌”文化强市项目工程,打造县域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乐山文化形象。切实加强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大型诗乐舞《沫若·女神》和大型川剧《大佛·海通》双双荣获2005年四川省优秀剧目奖,文艺创作荣获“四川省艺术创作组织工作优秀奖”。大力推进“项目年”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新态势。制定完善了全市“十一五”期间21个文化强市建设项目,乐山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有限责任公司、夹江天福观光茶园有限责任公司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嘉州天地人文化街成为全市第一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全市第一家版权保护机构——正兴版权事务所挂牌营业;时代广场“时代数码影城”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恢复“乐山新又新川剧社”,合作改造乐山市川剧团工程全面展开;为举办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暨首届嘉州文化节,创新办节模式.各项筹备工作正扎实推进;整合、发挥校地文化资源优势,与乐山师院签署校地文化合作协议,“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沫若图书馆”、“沫若艺术团”等合作建设项目取得实效;创新文化市场建设,进一步增强监管力度,全市新闻出版物市场、网络文化市场、音像市场、娱乐市场、演出市场呈现健康发展新面貌,乐山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荣获四川省2005年度“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和2005年四川省十佳“青少年维权岗”单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乐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坚持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乐山市“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工作主题,扎实推进“美丽人文”建设,推动全市文化繁荣发展,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乐山追赶跨越、美丽发展和谱写“中国梦”乐山篇章凝聚传递强大的文化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正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乐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坚持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工作主题,扎实推进"美丽人文"建设,推动全市文化繁荣发展,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乐山追赶跨越、美丽发展,谱写"中国梦"乐山篇章,凝聚文化正能量。2014年,乐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乐山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在新起点上创新作为、展示新形象、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绩。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丰硕成果,文化体制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乐山市地方税务局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推进“依法治税、信息管税、管理强税、人才兴税、廉洁从税”,努力为“中国梦”乐山篇章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2012年,乐山市检察机关在乐山市委和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乐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狠抓检察业务,推进工作创新,强化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乐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共四川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支持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打造“大峨眉”世界级旅游文化品牌的要求。沙湾区因势利导,主动作为,着力打造“乐山旅游新地标”,把世外花香、“峨沙康养休闲走廊”等项目作为增强乐山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项目,得到中共乐山市委、乐山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一是深度开发“山水双廊”文化。  相似文献   

8.
运动乐山     
乐山市体育局是乐山市政府工作部门,肩负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相应的贯彻实施意见、办法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的工作职责。体育工作事关精神文明建设,对我们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乐山市体育工作紧紧围绕乐山建设“双百”大城市,奋力实现“六个跨越、六个美丽”、“三大联动”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把乐山建设成为四川文化强市,是市委、市政府建设“活力乐山、诚信乐山、和谐乐山”的宏伟目标之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四川文化强市建设,服务和服从于乐山建设“经济强市、国际旅游城市”大局,始终坚持文化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推动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一年,乐山市的交通建设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交通发展再谱新篇。科学编制综合交通规划。依托乐山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以“两航、四铁、八高速、一枢纽”为建设重点,以构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相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乐山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工作举措、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法治乐山、平安乐山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法治宣传氛围浓厚。不断探索普法形式和载体,依托"法律七进",扎实推进"九大基层示范"创建活动和法治宣传"十大行动",逐步形成"主线明确、重点突出、覆盖面广"的普法新常态,全民学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是乐山市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更是城管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年。今年乐山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阳光行政、服务为先,打造"服务型城管"乐山城市管理品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新投资年"工作主题和"四个发展定位",突出城管体制改革,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保障,着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探索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化重要活动环境保障、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着力保障重点区域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有效提升环卫保洁水平、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乐山市物价部门在中共乐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四川省物价局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乐山”这个主题和实现“四个跨越”的要求,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服务“产业发展年”和“十大惠民行动”,在加强价格宏观调控,强化价费监管和服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解决民生价格问题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乐山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乐山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推动转型发展,乐山市沙湾区坚定"文旅兴区、产业强区"发展主线和"工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战略定位,着力做好"工业、旅游、城市"三篇文章,全面推动工业转型,建设"乐山工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全面推动旅游转型,建设"乐山旅游第三极先行区";全面推动城市转型,建设"乐山生态湿地花园示范城",凝聚推进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累"绿色动力"。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乐山市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乐山”的主题,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依法保障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强力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努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被市政府评为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市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拟用地484公顷,办理规划局部调整475.35公顷,获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新增建设用地886公顷,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乐山市科技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乐山市“重点建设招商年”的工作主题,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为乐山建设四川经济发展高地做出了新贡献。2011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7%,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月22日-24日,“警魂铿锵”-乐山市公安民警、武警和消防官兵抗震救灾图片展在乐山市图书馆一楼“荷石轩”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图片展由市公安局、市公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照片全部是由赶赴一线的普通民警、武警和消防官兵通过自己的镜头将现场的真人真事记录下来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乐山市金口河区围绕“特色增长点、旅游新兴地、精品山城”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山区优美自然风光和彝区特色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文旅结合、文经结合,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峡谷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20.
道地中药材产业是乐山市重点发展的四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之一。乐山市药材资源富集、基地建设有力、主体培育初具规模、品牌打造初显成效,但乐山道地中药材产业在下游、中游、上游三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从全产业链条来审视和探索乐山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要聚焦精深加工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现代流通市场与电子商务物流补位工程,建好优质大品种与生产基地,推动实现“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