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文 《世纪桥》2009,(15):39-40
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在《白孔雀》这部作品中,他超越时代地意识到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困惑和痛苦。作者在对该小说进行文本分析后认为,作品中现代文明下主要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及作家所采用的象征手法体现和强化了劳伦斯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悲剧精神是一种抗争与超越精神。悲剧精神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也是艺术发展的动力。它将推动积淀着深厚华夏文化的中国古典戏曲不断超越自我,在新的世纪拓展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3.
尼采的悲剧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集中的体现出了尼采的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艺术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他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的形成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悲剧性的认识和对古希腊悲剧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史上的成就不在于理论的研究探讨,而是在于通过对希腊悲剧的分析而主张一种审美态度面对悲剧人生。审美是一种方式,这种审美境界最终是要达到人的自由境界。通过对《悲剧的诞生》的思想解读,正确而理性的去审视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倡导一种辩证而理性的思维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于健夫 《世纪桥》2012,(15):49-50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传入中国之后,其人物形象、悲剧主题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争论。要深入探究《奥赛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必须全面理解奥赛罗人物形象的复杂构成及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本文对中国近三十年来关于奥赛罗人物形象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汇总,尝试探讨奥赛罗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开展《奥赛罗》文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布哈林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党内民主制度的缺失.而对党内民主"党内爱国主义"式的狭隘理解的偏差及其愚忠,更增添了布哈林这一悲剧人物的悲剧色彩.反思布哈林悲剧对当前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阜森 《理论学刊》2004,4(1):102-104
赵树理的创作虽然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但由于他最终坚持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并不一味地“赶任务”,因而他一直在某种夹缝中苦苦探寻,创作出大量的不媚世俗的“问题小说”和个性鲜明的“中间人物”。正因如此,他的创作虽曾被誉为“赵树理方向”而红极一时,但他本人还是未能逃脱“文艺黑线人物”的命运以致被迫害致死。赵树理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王志华 《理论学刊》2006,4(6):123-125
铁凝的小说以悲悯的情怀对现实人生进行了叙述,她的悲剧小说不给人以惨烈的悲剧性,而是具有一种和谐之美。这主要通过对悲剧冲突的化解来实现:一是注意节制,把悲剧意蕴留给读者自己去体味;二是调动多种因素,设置温情式的悲剧结局。这种和谐的悲剧观是铁凝善良之心与人文情怀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刘爽 《理论学刊》2006,(11):123-124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辉煌,尤以戏剧作品为世人景仰。他的悲剧主题寓意深刻,容量宏大,涵盖了对人生、人性、命运的思考。其中,《李尔王》的主题更为复杂和深刻。以《李尔王》为范本,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主题,特别是悲剧主题加以梳理与阐释,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悲剧作为一种为古希腊人所热爱的艺术形式,它的效果自然是使观众快乐。但悲剧向"快乐"转化之逻辑理路是什么?这一亚里士多德本人未能详细论证的问题虽曾引起后世许多研究者的兴趣聚焦,然而总体上说尚缺乏清晰解释和深度揭示。根据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界定,悲剧自身拥有处理"恐惧和怜悯"的核心机制,即"卡塔西斯"作用。"卡塔西斯"作用的核心机制就在于观众可以在逻各斯的指导下直面"恐惧和怜悯",使负面情绪变为灵魂之德性的养料。悲剧的快乐不仅来自于"求知",来自于"卡塔西斯"作用,也与人们在逻各斯指导下进行的"选择"密不可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悲剧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获得感官经验的快乐,而是运用逻各斯选择"善"、获得"真",从而达成自身完善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悲剧是什么?西方著名思想家和作家有诸多见解和主张。中国女作家池莉更是提出了平民悲剧理论。最能体现她这种悲剧意识是其代表作《烦恼人生》.作品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现状,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悲剧意识:生活程序化与个体的无助感,他者的监视与个体的压迫感,伦理道德与个体的压抑感.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长期相互制约和相互矛盾,各种生态危机和环境危机不断加剧,已严重威胁到包括人在内的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持续生存,“公地悲剧”随时可能发生。这不仅是环境问题和某个国家的内部问题,而且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更是国际问题。只有奉行“和生原理”才能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网络社会的发展日益显露出“公地悲剧”的特征.为此,艾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公地悲剧”的途径——多中心自主治理制度.在中国,这种公共治理模式,对推动网络社会健康发展和提高党和政府对网络社会的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基层政府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这一主题,从“网络公地悲剧”视角出发,结合“多中心治理”、的理论,提出基层政府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宇 《世纪桥》2016,(10):55-56
诸葛亮悲剧是《三国演义》中最突出最震撼人心的悲剧。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殊遇,先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后是倾力于风雨飘摇之中,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毕生夙愿,终究不能逃脱悲剧结局。其悲剧产生的原因:首先是《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不合理;其次是刘备集团的兵力部署存在失误;再次是刘备集团没有真正实现"人和";最后是《隆中对》在执行中的修改更不合理。诸葛亮悲剧,令人荡气回肠、感叹垂涕、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14.
王洋 《世纪桥》2013,(1):40-41
喜剧《樱桃园》是伟大作家契诃夫留给我们的最后的著作。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对其戏剧类型进行激烈的争辩。契诃夫本人始终坚持认为它是一部喜剧。初看这部剧,剧中女主人凄凉可笑的生活,更让人觉得像是一部悲剧。但从作者本身的贫苦、医生职业及他的婚姻生活;以及作者渴望拥有健康体魄去迎接“新生活”的方面来看,该剧具有的喜剧特征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5.
苏适 《世纪桥》2013,(15):78-78,84
杜勃罗留波夫称赞《大雷雨》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是"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但代表"一线光明"的卡捷琳娜最终逝去了,在为她悲剧命运叹息的同时,本文作者试图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来解读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小飞  张鹏 《世纪桥》2008,(2):90-91
关于中国是否有悲剧的问题,不同意见者纷纷著作辩驳不断,几成学界一桩公案。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产生出对世界结构的不同看法,这影响到文学创作中对情节的不同处理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倾向。我们的“悲剧”给予我们乐观向上,胸怀广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反公地悲剧是指当每个权利人都行使排他权,从而使所有的权利人都无法行使使用权时,公有资源利用不足或闲置浪费的现象.在行政审批领域,如果提供某项公共服务的职能被分割给多个平行的政府部门,那么只要有一个部门行使否决权或这些部门之间的合作程度不够,也会产生公共服务不能提供或供给不足的反公地悲剧.此类悲剧在行政审批制度中出现主要是由政出多门,审批不规范造成的.本文利用反公地悲剧理论对目前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威利之死和现代悲剧--浅评《推销员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阿瑟.米勒之现代剧《推销员之死》为探究对象,分析了主人公威利成功梦破灭的根由,探讨其作为现代悲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于健夫 《世纪桥》2012,(9):26-27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根据意大利作家钦提奥1565年的《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改编的著名悲剧。它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同时也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奥赛罗》中主要人物:奥赛罗、伊阿古、苔丝狄蒙娜的形象分析及联系作者的具体情况及写作背景解读简析悲剧形成的主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20.
趣味测试     
《廉政瞭望》2010,(4):72-72
2009年度语文 别人的钱财乃我的身外之物。 倒霉是一种永远也不会错过的运气。 得知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杜蕾斯破产不是悲剧,杜蕾斯破了才是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