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但是在所有的先秦经典中,它也许是最不带有经典意味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根据<汉书·艺文志>上的记载,<庄子>传世作品应该有五十多篇,但是到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就只有三十三篇了.这就是晋代郭象整理出来、流传至今的<庄子>.其中"内篇"是七篇,"外篇"是十五篇,还有十一篇是"杂篇".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枣强县东广川镇)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重大、长久的影响.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世的主要有<春秋繁露>、<对贤良策>.班固<汉书>称董仲舒"为儒者宗"、"为儒者首"、"少治春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东林崛起     
国本之争 万历帝年轻时,有一次去太后宫里请安,临时兴起,匆匆临幸了一个王姓宫女,过后就把这事忘了。不料王氏却因此怀孕,生下了万历帝的长子朱常洛。万历帝不喜欢这个孩子,迟迟不给他太子的名分。万历十四年,万历最宠幸的郑妃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立即被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王皇后。  相似文献   

5.
菜九段 《各界》2008,(3):95
霸王别姬的故事妇孺皆知,其故事原型出于<史记>,但<史记>及<汉书>中都没有记载今天流行之版本,甚至未提虞、项分别.菜九以为,凡是史汉二书没提到的事,如果后面冒了出来,多半是假的.……  相似文献   

6.
和辻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他的早期作品<偶像再兴>(<告白与广告>、<三个视点>、<关于创作心理>、<忠言>等文章)中展示了和辻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其中贯穿着一个体现其艺术观的核心思想,即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和辻的这一艺术观不仅对于艺术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揭示,而且对当今的艺术创作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启发性.本文主要研究和迁哲郎的"人格性的生命"的艺术思想.将从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形成、"人格性的生命"与艺术的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艺术的"人格性的生命"的提升,三方面着手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为什么,作为春秋晋国数百年霸业的最大推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让"兵不厌诈"思想成功在战争中运作的军事天才,先轸并没有得到他在历史中应该有的待遇,<史记>中并没有为他单独列传,<左传>中对他的叙述也是寥寥数笔,后世的史家们好像选择对他自动无视了,最后造成的结果是,现在很多人竟然不知道历史上曾有过先轸这个人.  相似文献   

8.
(一) 提及"问题意识",笔者不由想到了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曾撰写的<问题研究会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提出了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144个问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他在<章程>开篇就明确提出,成立"问题研究会"的目的就是要搞清当时社会和人生面临的"所必需"或"未得适当之解决"因而影响进步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马丁·伊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这一超人般的艺术形象,是作家的"自画像",是一曲知识分子的精神悲剧.本文结合存在主义观点解读<马丁·伊登>,分析主人公马丁·伊登在追梦过程中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指出在"上流社会"背后隐藏的虚伪性.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杰克·伦敦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星雨 《各界》2008,(1):3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的"爬灰",显然是指贾珍和他的儿媳妇秦可卿乱伦之事.至于"养小叔子"一事,就不那么简单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养"小叔子"的人是王熙风,这一点历来也没有什么疑问,那么,被王熙凤养的这个"小叔子"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11.
明武宗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在位十六年,荒唐的事情做了一箩筐.而其中最荒唐的,要数他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游巡江南时颁行的"禁猪令"了. 据<明实录>记载:"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家羊代之."对于这件事情,万历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有记载:"时武宗南幸,至扬州行在.  相似文献   

12.
张家康 《各界》2008,(3):61-63
二十世纪初,正是梁启超最为灿烂的时光,其在日本横滨主编的<新民丛报>和<新小说>,已在国人面前尽显其"舆论骄子"的丰姿.他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民时代",时当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13.
都达夫的<沉沦>与鲁迅的<孤独者>所塑造的"零余者"与"孤独者"是新文化运动不同阶段的两个先觉者形象.虽然他们对待孤独与死亡的态度不同,但他们都很孤独并且由孤独产生的复仇意识是相同的.孤独者魏连殳是零余者"他"的形象的深化与发展.在创作上,这两部小说都具有自叙性和复调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寅恪不乏幽默,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王国维曾是帝师,他便送学生们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时,送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回赠一副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  相似文献   

15.
就莎翁名著<威尼斯商人>中"三匣选亲"和<李尔王>中"三女择爱"的情节,在弗洛伊德本能论和<三个匣子的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选择者做出不同选择的原因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对两部戏剧中选择者的心理分析得出结论:在面临爱情或亲情方面的选择时,只有当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达到一种趋近于平衡的状态时,个体才能做出正确和恰当的选择,才有可能幸福.一旦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失街,个体很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从而导致痛苦.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序志>篇中就开宗明义提出了"唯务折衷"的美学原更则,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地建立起"唯务折衷"的美学框架,并以这一原则为指导来解释情与理、人与物、阳刚与阴柔等文学基本矛盾关系,实现了他美学思想的"圆该"和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王萍 《各界》2008,17(4)
沈从文的小说朴实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湘西的人性美、风情淳朴造就了<边城>.<边城>的人情、风情描写很有诗情画意,浓淡得当,颇似一幅幅有生活实感的风俗画,其特有的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不同凡响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作者持久的审美价值.<边城>是作者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远离"边城"而作于都市的梦.<边城>的基调是忧郁的,但忧郁色彩不仅没有削弱作品的魅力,反而增加了作品的厚度,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寄托.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劳动、生活和爱情的诗意记录,分析其诗歌美学特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秦风.蒹葭>历来被称为"最得风人神致"的"千古怀人之作",其意象、情境、辞章和象征意义,在凄清婉约问摇曳着人类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戴维·洛奇是学院派作家之一.校园小说特别关注的人物就是知识分子.<小世界>一书是戴维.洛奇的代表作之一,广受读者喜爱和评论家的关注.<小世界>中洛奇通过对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人物的形象刻画,尖锐地讽刺了学者们迫名逐利的虚荣心,深刻揭露了虚荣心造成的人性的背离与异化,嘲笑了名利、情欲等价值目标的荒诞与虚无.  相似文献   

20.
林辉 《各界》2009,(11)
"割不尽的韭菜蔸,打不死的邹元标",这两句民间谚语一般用来呵斥顽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然而,这两句话的原意却是人们对明朝进士邹元标不畏廷杖,屡屡上谏的褒奖. 邹元标,字尔瞻,别号南皋,江西吉水人. <明史·邹元标传>记载:"初,元标立朝,以方严见惮,晚节务为和易."邹元标这种从初入仕途的"抗疏切谏"到晚年的"首进和衷之说",正体现了一位政治家逐渐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