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被称为百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美感的民族,审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周易》虽然本身不是一部美学著作,但是为美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奠定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华美学思想格局。《周易》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学论,阴阳交合的生命美学论,立象尽意的意象美学论,都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主干和精髓所在。当下弘扬和发展中华美学精神需要回到源头,通过寻找和阐释传统美学的根基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由于深受各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 ,已经严重偏离了美学自身真正的对象与目的。它在历史中所留下的学术空白则正是由中国非主流美学来填充的。主流美学的主要问题在于 :一方面以哲学语境与话语为基础 ,混淆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另一方面则是在逻辑上未能区分开“中国底美学研究”( Studyof Chinese Aesthetics)与“中国的美学研究”( Study of Aesthetics in Chinese)。对 2 0世纪中国非主流美学进行分析与整理 ,不仅有助于丰富人们对中国美学学术史的认识 ,而且对重新评价本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保稳定,保发展,保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的中心工作,也是政法综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今年来,南宁市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创建社会和谐模范区的部署和“一个决定、四个配套文件”精神,通过全面实施政法民生七大工程,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和谐模范市创建工作开局良好。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法治隐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充满温馨、具有亲和力的词语。“和谐”这一颇具东方智慧的词语进入了中国执政党的重要文件,成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同时,“和谐”将对政府公共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乃是幸福之源,中国正走在通向和谐社会之路上。“和为贵”、“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和谐”这一中…  相似文献   

5.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美”是用来沟通感性自然和理性自由的桥梁;康德认为,“美”具有主观普遍性的先验根据,它预设了通向自由的可能性,即“合目的性”,“美”的本质特性即是具有合目的性但不直接见出“目的”。这样,康德为“美”划出了一个独立的领域,同时通过“合目的性”这一概念使“美”与自然、自由密切联系在一起。康德通过“分析”和“辩证”,论证出“美”是以理性概念为根基的,“美”象征着“道德”。在此,康德美学的根本意图是用“美”的存在指证“道德”这一终极目的,而并非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把美局限于空洞的形式,其美学命题有着深邃的终极价值的追索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些人认为,把运动技术传习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旨,会有碍健康教育的开 展。但从美学角度来看,运动技术传习对于增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却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 体育教学中,应以运动技术为“主旋律”,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从而更好的贯彻学校教育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谨慎的理由     
赵汀阳在《美学只是一种手法》中对美学提出了批评,认为“美学属于那种甚至不值得解构的理论,因为美学一直很空洞,从来没有很完整的思想。”美学的困境,在于其总是试图模仿自然科学建立一套概念规则,“现行美学的根本错误是它太知识化了。”这是西方自然科学过于发达的后果,所有的人文学科都试图仿效自然科学,海德格尔重新思索哲学的范畴,就是为了在自然科学的吞并之下拯救哲学,被知识论统治的美学同样需要拯救。美学的困境应该引起法学的思考。现有的著作权理论借用了美学上的若干概念,譬如思想/表达二分法、独  相似文献   

8.
中国美学中之自然美作为“天人合一”哲学观在美学中的特殊产物 ,具有十分丰富、独特的内蕴 ;且由于自然美影响着中国美学独特的审美主体、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一系列美学范畴的形成 ,因而在中国美学中有着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有关美学、艺术和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加以回顾和梳理 ,首先从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切入 ,提出了关于“艺术美学”的基本看法。作者认为“艺术美学”应当包含四个层面 ,即 :艺术美的文化哲学研究、艺术实践之美学思考、审美文化学意义上的艺术价值理论和中国艺术文化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周礼》云:“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提出“和谐制度”……显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是远古还是现代,构建一个富足祥和,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阎巍 《中国公证》2006,(1):41-4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胡锦涛  相似文献   

12.
《法制与经济》2010,(15):6-6
今年以来,自治区司法厅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一个决定,四个配套文件”精神,围绕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取得了明屁成效。  相似文献   

13.
张艮生 《政府法制》2012,(36):62-6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又一次成为了热点话题。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大胆创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稳定有序、促进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防城港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保持广西良好发展势头”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自治区“一个决定,四个配套文件”,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市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林宁 《法制与社会》2011,(7):192-192
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追求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它与公共安全紧密相连。社会稳定则公共安全事件爆发率就相对较低,反之则较高。由此,公共安全成为衡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纳入各国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6.
当建立和谐社会的命题摆到面前时,经常听到“使社会更加和谐”之类的说法.好像目前是在和谐的基础上“锦上舔花”.这实在是“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17.
《江淮法治》2009,(12):8-9
一个“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在我省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的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已初见规模。全省各地蓬勃开展的“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杜威,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界最杰出的哲学美学家之一,开创了实用主义这个极具美国特色的美学流派。他对传统的美学思想作了较彻底的颠覆,同时为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开辟了现代西方美学发展的新方向。杜威把艺术、经验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哲学美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对现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生到此,天道宁哉!"除了黑暗,确实不好有别的色彩来描述魏晋的岁月。然而恰恰是在这黑暗之中,崇尚清谈思辨的玄学蔚然成风。也许是为了逃避现实和养尊处优,但这中国哲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能够引起不少对美学和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对性贿赂尚未有明确规定,使性贿赂游离在法律和道德的真空地带.然而,是否该将“性贿赂”纳入刑法,学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性贿赂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成为官员贪污、腐败、渎职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利于政府的清政廉洁,更不利于社会和谐,应该将“性贿赂”入罪.在参考了中国古代、港台地区以及外国法律中对性贿赂的规定后,本文给性贿赂立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