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或者说,这个政权的领导权完全掌握在无产阶级一个阶级手中,它绝不与其他任何阶级分享国家领导权。(有的同志说,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消灭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为使命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的同志说,无  相似文献   

2.
国家的本质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但不同阶级的专政,性质是根本不同的。资产阶级专政同其他剥削阶级专政一样,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群众的专政。它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护资本主义制度。与此相反,无产阶级专政是无  相似文献   

3.
自从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发现阶级斗争以来,人们就在谈论阶级斗争的问题。但是,历史事实表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才第一次阐明了阶级产生、发展、消灭的条件和过程,因而是唯一科学的、革命的和彻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特征,早在一八五二年《马克思致约·魏德迈》一信中,马克思就明确地概括为如下三点:①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②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③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法兰西内战》中关于巴黎公社的论述,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应然状态的理论阐释。无产阶级专政应是对资产阶级专政的扬弃,它应舍弃资产阶级专政的"帝国"及其上层建筑的糟粕,同时超越资产阶级专政的局限。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职能,同时把形式民主发展为实质民主。无产阶级专政超越资产阶级专政的那些方面,是我们应该坚持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的宝贵经验。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02,(1)
侯少文在2001年11月12日《学习时报》撰文指出,社会政治制度的文明进步,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内容的有机组合。从国体的角度看,从奴隶主阶级专政,到地主阶级专政,再到资产阶级专政,尤其是再到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我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最具进步意义的文明成果。从政体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一种意见认为,这个论断表明了社会主义是从有阶级向无产阶级过渡的社会,指明了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主要理由是:(1)这个论断是表述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而不  相似文献   

7.
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提法相比,“人民民主专政”更明确地表示出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任何阶级的专政都是既有对敌对阶级专政(这里指镇压的职能)的一面,又有在本阶级内部实行民主的一面,都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概念,直接标明了民主与专政两个方面,既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又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尽管作为无产阶级掌握和领  相似文献   

8.
正"工人工资"学说是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说以消除社会两极分化、消灭资产阶级议会制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人人自治"为其理论价值归宿。挖掘"工人工资"学说的内涵与实质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列宁"工人工资"学说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消亡国家是在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也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打破了旧有的封建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9.
刘军 《理论学刊》2014,(3):9-12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自提出以来,就饱受歪曲和非议。无产阶级专政与国家消亡是否矛盾?无产阶级专政是否背离民主并导致专制?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专政还是领袖专政?这些都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所必须认真回答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制度。它要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代替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用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按劳分配制度代替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雇佣劳动制,这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告诉我们,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在阶级社会里,民主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则实行专政。作为国家制度、国家形式,民主总是同阶级、国家联系在一起,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毫无疑问,同封建专制制度相比,资本主义是在“自由”“民主”“平等”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就是资产阶级专政。被标榜为资本主义民主制核心的议会制,就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并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家所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党纲明确提出,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文明的性质和程度,集中地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性质和程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以阶级剥削为基础的文明发展以后,必将出现一个消灭阶级剥削为主要特征的更高阶段的文明,这就是社会主义文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砸烂旧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对当时国内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主要矛盾是恢复生产的分析是正确的,它决定了我国未来的社会是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文章对有人认为七届二中全会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看作基本矛盾是暗含了不顾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消灭资本主义作为第一位任务的危险和革命的发展就是从打倒某一个阶级转为打倒另一个阶级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理论界有些同志以解放思想为名,把党和毛泽东犯左的错误时间愈往前移,分量提得愈重,这是一种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和社会主义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列宁首次提出了阶级定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时代仍然存在阶级斗争,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社会主义观的成功运用和实践证明。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列宁的阶级观、国家观和社会主义观在当代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上曾经走过弯路,犯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我们要吸取教训,掌握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伟大目标,实现国家消亡、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6.
庄新华 《党课》2007,(4):28-29
政治是阶级、民族、社会集团之间基于各自的根本利益所出发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活动。政治是个历史范畴,其内容和形式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政治是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及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每一个阶级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必须进行政治斗争,为此而制订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应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都属于政治领域。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政治关系和阶级关系的解决,说到底都是通过政权来实现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进行夺取政权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正确处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中心任务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彻底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石镇平 《理论学刊》2005,3(3):86-88
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过渡时期具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消灭阶级是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是在论证"两个必然"的过程中得以阐发的;是科学抽象的结果;总的来讲,这一理论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起点的,是直接过渡的理论。所以,今天用以指导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应是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专政,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时期的国家形式,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国家形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和在它领导下的人民,对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分子实行专政。另一方面,在人民内部是实行民主集中制,这种民主是任  相似文献   

19.
“不人道”、“专制”、“侵犯人权”,历来是资产阶级攻击人民民主专政的污蔑之词。当我国平息了国内外极少数敌对势力策划的反革命暴乱后,这种攻击又沉渣泛起,故伎重演。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个实行民主制的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概莫能外。资本主义国家标榜所谓“人道”,“人权”,其实,资产阶级搞的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推崇的是“剥削有理”、“压迫有理”,有什么“人道”、“人权”可言?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保证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享受民主,而只对极少数仇恨社会主义、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认识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主要特征的认识,开拓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视野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主要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开拓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视野。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