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违宪审查制度作为宪法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行宪法对违宪审查制度虽然作出了明文规定,却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保证我国宪法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通过对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渊源和运作进行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进而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进行了实际践行构想,以期对我国的宪政建设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邓志宏 《人民论坛》2014,(12):52-54
宪法要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就要真正地得到实施,而设立合理可行的违宪审查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我国现有的违宪审查范围有限,法律、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纳入合宪审查的范围。现有立法规定的提起违宪审查的主体有限,公民在启动违宪审查程序时发挥的作用是国家机关等其他主体不能替代的,应当赋予公民启动违宪审查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杨曦希 《桂海论丛》2003,19(5):83-85
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实现依法治国和保障宪法有效实施的需要。我国目前的违宪审查制度仅停留在原则层次上 ,并且存在着审查主体多元 ,违宪审查权虚置及缺乏审查启动机制、诉讼程序等诸多缺陷。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应从完善违宪审查的主体、程序及审查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江红义  陶欢英 《理论月刊》2007,1(4):120-122
要想认识违宪审查制度的本质,分析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一条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两大违宪审查制度与政治理论、历史经验、国家权力、司法制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违宪审查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特色分析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违宪审查制度是议会型模式与集中制模式的结合;抽象性审查与具体性审查的并行;附带性审查与专门性审查的融合;事前性审查与事后性审查的交映,主观审查与客观审查的兼顾;机关审查与民众审查的珠联。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现有制度的特色,设置宪法法院,明晰其违宪审查权、违宪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6.
永梅 《前沿》2005,(2):119-120
针对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存在很多弊端的现实, 研究如何对其进行完善或重新构建, 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法学界提出的违宪审查的几种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合我国实际, 着重阐述实行宪法委员会审查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违宪审查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制度之一.本文针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完善的建议:设立宪法委员会作为专门的违宪审查机构,赋予人民法院附带性违宪审查的权力,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的具体环节和程序,加强对违宪责任者的制裁.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法律至上、有限政府和已制定的法律得到严格实施。违宪审查制度是保障这些基本特征实现的制度前提。目前国外的违宪审查制度主要有法院审查和专门机构审查两种形式。如何借鉴他国经验 ,尤其是在全国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机构设置中 ,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各国的宪政实践来看,违宪审查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代议机关审查模式、普通法院审查模式和专门机关审查模式,而每种模式又都根源于各国制度形成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本文意在对各主要模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违宪审查制度之于我国法治和宪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期促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违宪审查制度是对宪法本身乃至于宪政秩序进行维护的制度性保障机制,该制度已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生根落户,并在维护宪政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违宪审查制度进行审视和考察,可以从审查机构到审查程序两个方面,对分散式违宪审查和集中式违宪审查这两种审查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实际效果进行探究分析,以期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构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新修改的十六大党章和宪法也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生活的进步。本文从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对照分析中,指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民主政治,是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十八条规定 ,在宪法序言中增加“政治文明”的内容。从宪法原则与政治文明的联系看 ,政治文明的内容是宪法原则的体现 ,依法而治是政治文明的标志 ,依宪行事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人权的宪法保障是现代宪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宪法对人权的充分保障首先体现为公民基本权利立宪的健全和完善。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立宪作历史考察,并在对现行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立宪进行检讨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行宪法第二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宪法制度与其法律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法秉承了人类文明中许多重要的价值理念,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它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的某些偏执性和局限性的影响,因而欠缺了对宪法的现代性因素的发掘力和整合力。宪法的现代性因素是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政治文明以及国际和谐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对宪法可实施性问题的理论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我们呼吁,上至党和政府下至社会组织、公民,都应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根除传统的"人治"流弊,提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进一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1982年宪法的四个修正案,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已有重大突破.从修正案所标示的方向看,宪政民主再次成为中国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宪政民主得以成功推行,是现在乃至今后中国改革探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若干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法治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仍需从宪法和法律的层面上,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立法的战略进行调整。首先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作为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作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其次要研究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框架。从安徽地方实际看,应抓紧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若干立法项目研究,要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抓紧研究和制定《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重点研究起草和修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为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支撑。  相似文献   

18.
佟德志 《思想战线》2006,32(5):21-26
在改造英国议会主权的基础上,美国形成限权宪法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之一在于以司法机关制约立法机关,形成司法审查的制度,但亦造成民主性困境。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张力凸显了美国宪政文明的二元个性。  相似文献   

19.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及路径依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体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要不断加强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路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