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控制死刑的背景下,徒刑制度必须合理承接遏制犯罪的社会功能。与域外徒刑制度相比,中国徒刑制度的缺陷是刑期遇低,执行期限遇短,减刑遇陡,因而需要给予宽严相济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五刑制度的发展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的漫长发展。九种主要刑种大致可归类为肉刑,流刑、徒刑、死刑四种。随着法律儒家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五刑制度逐渐摆脱野蛮残酷的外衣,开始向更具人道精神、更加文明的近代刑罚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刑罚体系从传统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唯有徒刑这个刑种在清末修律过程中顺利实现了和平过渡,从而显得非常独特。但在立法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障碍的徒刑在实践过程中,却因近代监狱理论和实践的滞后而时时面临运行不畅,甚至被替换、废除的尴尬境遇。对徒刑近代转型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该刑种的当代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实证研究中发现,逮捕的徒刑条件在司法实践中被长期忽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及司法环境的现实需要。逮捕徒刑条件虽然被忽视,但整体上并未影响逮捕制度目的的实现,因此对逮捕徒刑条件设置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发现徒刑条件可以被必要性条件所包容,在逮捕的三个条件中可以删除徒刑条件。  相似文献   

5.
熊建明 《时代法学》2010,8(3):36-43
徒刑到底剥夺或限制着罪犯哪些自由目前并不清楚。以囚犯劳动报酬获取权利之实践来论述徒刑中被依法剥夺的自由类型和结构,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刑法除了规定囚犯必须参加劳动外,并未提及劳动报酬获取权,但规定只要罪犯劳动表现和贡献符合法定标准,就可获得减刑、假释,以劳动成果换取自由是一项制度实践;但此做法目前实际上还只专用于少数人而不普遍适用于一般服刑者,这表明从学理上揭示徒刑被剥夺的自由类型与结构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进行分析,指出随着我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古代法制史中"徒"的意义也在不断演变。徒最初是指为官府从事一些低贱劳役的平民,后指的是受刑从事劳役的犯人,最终劳役刑这一刑罚也改名为徒,并最终确立了五刑体系中的徒刑制度。  相似文献   

7.
孟庆华 《政法学刊》2001,18(1):79-82
本文主要从犯罪竞合及其连续犯、数罪并罚的原则及其漏罪与新罪并罚问题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澳门与刑法数罪并罚制度的异同.澳门刑法中对罪数及其连续犯的明确界定,以及所规定的罚金转徒刑制度,具有可资借鉴的积极立法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字     
《江淮法治》2011,(4):4-4
6年 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案日前一审宣判.以交通肇事罪判处犯罪嫌疑人李启铭6年徒刑,赔偿死者46万,伤者9.1万元。法庭认定被告李启铭醉酒驾驶,致1人死亡1人受伤,肇事后逃逸,负事故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9.
一、主要案情 李某,1990年犯盗窃罪被判刑5年,1995年4月刑满释放,1998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徒刑5年,因故留看守所服刑。 2000年2月的一天,李某被提押出看守所在监区外劳动,见该所干警宿舍王某家门未关,趁家中无人之机,进入室内盗走人民币5500元。案发后,追回全部赃款.  相似文献   

10.
卫公 《法人》2011,(1):90-91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博弈,当然主要是走法律程序,宋山木案初步揭晓:宋山木一审被判四年徒刑。鉴于证据的缺乏,宋山木的辩护律师作了无罪辩护,最终结果可能要让一部分人失望,某些人甚至要生气,相关当事人也不一定满意,但法律就是法律,容不得个人情绪。事实上,回看事件发生以来的一系列波折,这里有许多地方值得社会思考,尤其值得媒体人思考。  相似文献   

11.
漫话凌迟     
《青海检察》2003,(4):63-63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种死刑的执行种类,其中凌迟,又叫“陵迟”,是封建社会中一种最为残酷的死刑。俗称千刀万剐,执行死刑时,零刀碎割使被杀者缓缓死去,加重死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12日,吴明被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7年徒刑。谁也想不到,这位曾拥有百万家产的富翁,为8元钱竟然去抢劫。事情的经过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秦朝刑制的讨论是秦简和秦律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封建徒刑制度的基础奠定于汉代,汉代的刑制改革,无疑是封建刑制发展中的最重要的转折。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监外执行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我国的监外执行制度,是指被判处徒刑、拘役的罪犯,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不适宜在劳动改造场所关押改造的情形,而采取变通执行方法的制度。生效判决必须立即交付执行,并且应当严格按照判决所确定刑期和方法执行。这已是各国法律所确认的执行原则。但是由于罪犯的人身原因或与人身有关的原因而影响判  相似文献   

15.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6):139-139
汪强在2005年1月27日的《南方周末》上撰文《100年徒刑的意义》指出,过去听说美国的犯人被判100年的徒刑,心中就暗暗觉得可笑:判100年的徒刑有意义吗?近年来细细一想,这种判法,还确实有它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正> 前年夏天,29岁的杰弗·海斯因盗窃而被捕了。在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美达县的地方法院的法官面前,他供认不讳。根据国家法律,法庭可以罚他重金或判他短期徒刑,而本案法官却选择了让他"劳动赔偿"的方法。判决是:60小时无报酬的社会劳动。在问他愿干哪种活时,最近才开始经营自然美化业的海斯,要求干些园艺杂活。根据他的要求,法庭指定他到一个非营利机构去干活。这个机构是帮助那些靠微薄收入过活的年老、  相似文献   

17.
这种情况可否先行释放?编辑同志: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判处了较长徒刑,从犯判处较短徒刑,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由于没有及时裁判,在决定未下达之前,从犯的羁押时间已超过了一审判处的刑期,其家属要求释放。请问:对这类情况的被告人是释放还是继续关押...  相似文献   

18.
决定或批准逮捕的条件之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个要件表明犯罪危害性属较严重程度。但这“可能”是弹性的,是一种不确定判断。因为这种判断是在侦查阶段前期所获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的判断。正确执行这条标准,我们认为要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定性要准确。因为刑法对不同性质的犯罪规定了不同的刑罚,有的罪刑起刑点就是有期徒刑以上,有的罪行起刑点则是拘役和管制。所以只有性质定准确了,才能判断是否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如盗窃和贪污两种罪,立案的标准不同,根据数额所判处的刑罚不同,定性不准,就不能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法制初探侯欣一本文所称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法制,是指从公元前476年至公元1840年期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制定的用以调整、规范对外贸易关系方面的法律制度的总称。众所周知,严格意义上的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平...  相似文献   

20.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8,(15):59-60
1942年1月19日,延安学生疗养院的运输员刘世荣与保管员李德成,同往三十里铺运木炭,途中两人发生口角,刘将李打伤。回到疗养院后,总务科长白占山、秘书李延德,下令将刘捆绑在窑洞内,因绳子缚得过紧导致其气绝而亡。经过延安市地方法院和边区高等法院两级审理,判处李延德徒刑3年、白占山徒刑2年零10个月。这次公开审判,在《解放日报》上进行了详细报道,在边区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