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国情决定的,是吸取苏东剧变的深刻教训决定的。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许多方面的挑战,如对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的认识不够;对软实力的侵入和对国家的影响警惕不够;对外文化交流缺乏对其他文化的系统调研等。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全面提高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密相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向,并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重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发展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国家战略,执政党和政府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执政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主体要素和动力源泉;加强执政文化建设以增强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徐国宝 《前线》2021,(4):4-7
文化使命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题中要义,自党成立之日起就历史性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文化使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发展者,是党结合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不断创新的必然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稳步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的当代文化使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努力为人类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5.
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同时也是一个组织、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软实力。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首先要加强执政党软实力建设。为此,要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实施加强执政党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与方略,把党的软实力建设置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建立健全党的软实力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把"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论述,就意味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要从二者衔接性的角度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正确处理科学发展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逻辑关系。本文拟从五个维度探讨科学发展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二者逻辑关系的深刻理解利于其良性互动.进而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闫海潮  徐博文 《探索》2012,(3):4-10
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是国家根本利益在文化形态上的显现,它尤其体现为一国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原则、政治价值观、国家战略、对外政策、领袖意志的号召力。在全球化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以国家的特定价值取向来呈现人类社会共同价值取向,为其它国家发展提供借鉴。中国构建的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反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蕴含的平等、正义和公平价值取向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我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国富向民富转变,彰显中国话语的主体性,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周向军  高奇 《理论学刊》2012,(5):91-96,128
如何提升国家软实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也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并且把国家软实力建设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第一软实力”是关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内容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具有最根本的思想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最强劲的理想软实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最雄厚的精神软实力,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最鲜明的道德软实力.在当代中国,要科学有效地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第一软实力,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任务,宣传好,落实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应在遵循国际软实力建设基本规律的同时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之路,要以国家价值观软实力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家外交软实力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使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本文揭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一致性,阐明必须从两者内在衔接性的角度,全面把握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善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应在遵循软实力建设基本规律的同时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国家软实力建设之路,要以国家价值观软实力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家外交软实力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使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要树立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观念,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4.
区域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延伸概念,它在区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以无形和有形的态势,成为推动区域文化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成为促进区域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量。区域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区域软实力、企业等文化软实力的要素构成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其构成要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域文化资源、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发展环境、文化衍生要素等。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愿景目标有引导价值认同、呈现地域文化魅力、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塑造区域和国家形象、增强区域和国家的综合实力等。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路径包括提升文化感召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提升文化传承力、提升文化服务力、提升文化传播力、提升文化推动力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升江西文化软实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实力中的文化、精神力量。区域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推动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厚的文化资源是江西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优势。增强居民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识,制定和完善江西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和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是推动江西成为中部地区特色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一直是近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既需要丰富文化的实质性内涵,同时又需要繁荣表现这种实质性内涵的形式。文艺发展兼具内涵和形式的发展,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佳途径,这也是介于文化软实力的本性和文艺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为此,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本途径是通过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各类人才不断涌现,根本保证是通过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顺 《理论学刊》2008,2(1):14-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球化历史进程表明,国家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相关内涵,分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面临的发展形势,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了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党史文苑》2010,(7):72-74
要使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提高,前提是要直面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状问题。本文就文化软实力在发展文化产业、对待传统文化、改革文化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作出了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文化软实力是一国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要素,而各式各样的文化形态又是构成文化软实力的资源要素。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今天,我们应增强文化的"资源意识",理顺当前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资源构成,积极涵育政治文化、推广主流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取舍群体文化、引导流行文化、迎纳外来文化,优化各种文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