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茜 《法制与经济》2013,(7):62-63,65
沈家本对中国传统法律有着全面而精深的研究,并领衔修律之举,开创了中国法律近代化。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旧律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洞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先德后刑,反对不教而杀;同时主张引进西法,谋求与西法的融合。他不拘泥于古法,不鄙薄古法,取古法之意,采西法精华,谋求中西法的融合,是他整个立法思想的要旨所在。沈家本作为中国法律近代化开创者,在法典结构上打破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传统结构,在法律范畴体系上大量引入不曾有过的概念,使两千多年的以封建法制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开始瓦解,并且其中的很多概念和原则至今仍为我国所沿用。  相似文献   

2.
《中外法学》1990,(4):23
<正> 1990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先生诞辰150周年。国内法学界经过反复协商,拟在今年十月,召开沈家本法律思想学术研讨会,就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和近代中外法律交流,进行学术探讨。沈家本是我国近代一位深通中外法律、造诣极深的法学家、立法专家和法律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在主持晚清的法律改革中,既反对顽固守旧继续沿用落后的封建法律,又反对不问中国国情全抄全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从而使中国法律步入近代。他  相似文献   

3.
<正> 严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主要的启蒙思想家”,他把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自由、平等观念引入中国法律思想领域,并运用西方18世纪、特别是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法学观点,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及其腐朽的法律制度,论证中国变法图强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建立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对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作用。这对于中国近代法律思想领域中反封建的民主思潮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从封建主义法学转变到资产阶级法学的新阶段,促进法学的中西融通,都起了重要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严复开创性的工作与沈家本为促使中国法制近代化的修律实践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近代法律史上的一幅绚丽图画。  相似文献   

4.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对我国法制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沈家本重视法学教育与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分析,认为政治的兴衰与法学的兴衰息息相关。因而,面对艰难的时局,他提出了法学救国的主张,并为之身体力行,扶持中国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松 《法制与经济》2009,(12):70-71
沈家本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对我国法制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沈家本重视法学教育与研究,通过对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的分析,认为政治的兴衰与法学的兴衰息息相关。因而,面对艰难的时局,他提出了法学救国的主张,并为之身体力行,扶持中国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3,(11):56-57
从本期开始,由林海博士为读者梳理我国百年法制的奠基人物。——编者注1913年6月9日,近代法学大家沈家本于家中逝世。在他辞世百年的日子里,重新寻访他一生的踪迹,梳理他对于当今法制的贡献,或许再合适不过了。法学世家的法律熏陶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年,沈家本出生在一  相似文献   

7.
陈金全  陈松 《现代法学》2003,25(5):162-169
沈家本先生主持的清末法制变革不仅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而且也推动了中国法学由传统的律学走向近代法学。本文在探讨沈家本的法学观的基础上,分析沈先生对中国传统法学的传承和对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学的催生所作的贡献,并引发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法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沈家本致力于律学研究,对传统律学富批判精神,他以特有的远见主持修律,组织翻译外国法律和法学著作,兴建法律学堂,创立法学会,为清末的法制改革和促进传统律学向近代法学的最终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从对中国传统律学的批评总结角度,还是就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创设视角,抑或是从中国近代法学理论的开拓而言,沈家本都对中国近代法治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全面系统地梳理沈家本对近代法治文化的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应对沈氏的功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沈家本法律思想中最珍贵的部分是他的慎刑思想.本文将他“改重就轻”的修律指导思想和有关具体主张与立法实践,同古代繁刑严诛的封建重刑主义作了比较研究,肯定沈家本在法律改革上超越前人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1.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法学家,他是中国法律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推动者,是‘中国现代法制之父’。沈家本的思想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法律救国,他不仅将其思想体现在理论层面上,而且还付诸实践之中。沈家本可谓是法律家和法学家结合的典范。”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  相似文献   

12.
沈家本作为近代中国学贯中西、会通古今的一位封建官员,著名的法学家,在清末监狱改良中亦起了重要作用:他是清末监狱改良的提倡者.思想家,推动者,设计师。在中国监狱发展史上,沈家本起到了革故鼎新的作用,对于我国监狱从古代走向近代,功不可没,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中西近代法文化冲突看沈家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政治利益为内核展开的中西文化冲突,是沈家本先生所处的时代的基本特征。从中西近代法冲突分析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和修律言行,有助于我们辩证地把握历史人物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李贵连 《中外法学》1997,(1):121-124
<正> 在《沈家本未刻书集篆》中,《旧抄内定律例稿本》比其它十九种都特殊一些。故在本书出版之际,写上几句话。 1994年初冬,笔者由北京大学派遣,作为交换学者,前赴东瀛,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研究活动。我的对应学校是位于东京都内的法政大学,研究课题是《近代中国法律的变革与日本影响》。从唐朝开始吧,一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抗战爆发,中日两国法律的互动关系,一直是近代以来两国法学研究者所关心的课题,也是两国近代法学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国内,我侧重研究近代中国法律,特别是晚清和民初中国法律由传统进入近代这一历史过程。晚清法律改革的主持人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沈家本先生。因此,研究这一历史过程、研究近代日本法  相似文献   

15.
(一) 概说以礼为中心的礼法结合论,是中国儒家传统的法律思想。沈家本的礼为体、法为用的法律思想,正是渊源于儒家。沈家本也正是运用这个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法学之盛衰的。沈家本开宗明义地说:“孔子言:道政齐刑,而必进之以德。礼是制治之源,不偏重乎法,然亦不能废法而不用。”这就是他论说法学盛衰的思想之纲,是他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6.
从《论故杀》看沈家本法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故杀》是沈家本法学论文的代表作,也是其法学研究方法的集中体现。他将考证注释法、纵横比较法和经世致用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并用,把故杀这一复杂的刑法问题阐述得淋漓尽致。沈家本法学研究方法既有对传统律学研究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又有对近代西方法学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吸收。他在法学研究方面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其娴熟精当的法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情理法”观念或思想贯串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代。近代沈家本、现代谢觉哉,各代表一大转捩点。处在中西、新旧两个转捩点上的沈家本,一方面努力寻找中西法律、法学之“形成基础”的差异性——经验与学理,俾其互补;另一方面更注意发掘中西法律、法学之“构成基础”的共同性——情理,使其互鉴;得出“新学往往从旧学推演而出”,“然大要总不外‘情理’二字”,及“无论旧学、新学,不能舍情理而别为法也”的重要结论,并提出“融会贯通”中西的策略,形成了建基于传统并希图超越传统的新型“情理法”观。“情理法”是古代中国的法哲学问题。当今的我们,要促进这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思想、理论得到拓展、升华,使其在全新的环境下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家本无疑是中华法系走向近代化的关键人物。他整理我国历代刑制,撷取近代西方法学先进理念,终将古老中国延续千年的律法带入近代。沈家本的司法观在清末改革过程中渐趋成熟,并在新律修订中得到较为完整的呈现:其一,司法独立,司法权与行政权应相互分离;其二,法制统一,法律不应有厚薄之殊;其三,刑罚应以教化为要,刑罚轻缓、狱制文明;其四,尊重人权,废止人口买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近代历程,是从1902年沈家本主持修律活动为起点的。以沈家本为代表的一代法律家,出于收回“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民族义气,出于对先进法律文化成果的景仰,面对守旧势力的围攻阻碍,勇敢地拉开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幕布,开启了向欧洲大陆法系一边倒的风气。在三权分立、立法至尊的理论指引下,中国古已有之的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华友根撰著的《薛允升的古律研究与改革———中国近代修订新律的先导》(下称《先导》)一书 ,最近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首本研究薛允升律学思想与改革主张的法学专著。薛允升 ,清末光绪年间曾两度任刑部尚书 ,主持刑部立法司法事务几达20年 ,前后在刑部工作三十余年 ,是清代著名法律家、陕派律学之鼻祖。当时闻名中外 ,与后来的清末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齐名” ,是研究近代中国法制史不可或缺的人物。但对薛允升作专门研究的却仍阙如 ,华友根同志的这部专著可说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