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理论创新、重大制度创新和重大实践创新,不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而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紧密相联,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新的发展维度,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党协商既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政党协商既与选举民主密切相关,又与协商民主密不可分,在中国甚至直接推动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形成、实践发展和制度的形成、确立。中国政党协商的实践发展既推动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及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又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即社会主义民主丰富了实践内涵和形式。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的价值目标是协商民主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西方语境中,"协商民主"在生成环境、理论基础、文化传统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这是协商民主研究中无法绕开的前提。基于此,协商民主具有"工具"与"目的"两大价值目标。工具性价值包括保证公民对政治事务的平等参与、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促进社会主体间的相互监督;目的性价值包含实现"共同之善"。在新时代,中国的协商民主就是要实现"工具"与"目的"的二元耦合,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民主价值体系,以推动中国式协商民主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的理论内涵在西方话语体系中有不同类型的界定。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下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本文从协商民主理论的缘起入手,阐释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比较,揭示中国协商民主的优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自从协商民主理论提出来以后,国内外理论界学术界涌现出了很多的专家学者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全面深入。为了更好地推动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必须充分意识到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加大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力度,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法治、理治、善治特点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有序化、平等化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能量释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现在以"协"辅"治",以"协"稳"治",以"协"促"治",以"协"督"治"四个方面;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能够给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能够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主体的协商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协商民主理论作为代议制的修复在西方兴起以来,国内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协商民主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界定、特征、价值意义、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比较以及协商民主的践行困境等方面。通过对协商民主理论的介绍与探讨,加强了学界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基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制度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和价值。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就需要新的理论导入与对策支持。我们需要对政党协商基本内涵进行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系统探索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于政党协商的宏观定位与发展健全,为加强政党协商的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行提供方法论思维,实现协商民主建设的有机创新,助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升中国民主政治品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夯实好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在逐步缔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态的同时,也在塑造新的政治结构和政治生态,为协商民主的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要顺应"网络协商"蓬勃发展的新形势,通过实现互联网思维、技术与政协协商民主的深度融合,建立多方合作和支持机制,提升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网络协商能力,来打造"互联网+政协协商民主"的常态化机制,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制度架构、渠道内容和基本原则,将协商民主从一种民主形式上升为一种制度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阐述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的重要理论观点,并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对我国协商民主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现了党在民主制度选择上的独立自主和高度自信。近些年来,学界亦愈来愈关注协商民主的概念性研究,特别是致力于通过审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遭遇的问题,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供若干参考。本期我们摘译的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约翰·帕金森的《协商民主的合法性问题》一文。在许多西方学者看来,协商民主理论通常被视为一种阐述政治决策合法性的理论。与基于利益的民主模式相比,协商民主关心的是构建一种作为过程的民主,使民主结果具有充分的合法性。然而,协商民主本身的合法性在实践中却遇到不少挑战,其中之一是规模难题,即协商参与者超出一定数量后,协商便陷入崩溃,演讲将代替对话。这一难题意味着,直接的协商参与者是少数,多数人不能直接参与协商,因此协商民主实践似乎很难实现其理论所界定的合法结果。对此,帕金森认为,代表的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协商民主的规模难题。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推动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民主形式。在社会转型时期,要解决我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其核心就在于不断丰富政党关系中的协商民主意蕴。因此,应加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研究,提高各政党成员的协商民主意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协商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科学设置协商议题,充分吸纳参政党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合理诉求;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增强党际协商过程的规范性、程序性;重视协商结果跟踪落实,保障党际协商民主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评价协商民主实践,是从关注协商民主理论与政策到关注协商民主实践及其绩效的体现,也是助力于各类协商主体民主协商素养提升、引导协商民主实践更加规范和有度有序有效的现实需要。要更好地评价协商民主实践,就必然要求一套评价指标。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与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发适合评价需要的指标体系。就社区协商来说,可以围绕"实践基础"、"协商活动"、"成果落实"、"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2月23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承办的云南省第八届社科学术年会政治学专场"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来自省内外的9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展开,就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实践、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协商民主与多党合作、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与民主政治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一些关于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理论、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介绍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分析在中国推动协商民主实践的必要性,并具体地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转变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形式多样化以及着力培育公民精神等方面给出了在中国实践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释协商民主的内涵,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担负着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任。作为新时代地方政协创新协商形式的生动实践,济南市政协"商量"平台着力打造开放协商平台,为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基本原理同中国协商民主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新论断、新部署。这标志着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又一次取得了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内容丰富、完整严密、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围绕"什么是协商民主、怎样发展协商民主"的根本问题,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地位、作用、内涵、渠道、方式、程序、原则、目标、任务、领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来源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必将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思潮影响中国是不争的事实。将引自西方的协商民主与中国内生的独特的协商民主两个概念相混同,造成了误读、误导,以致出现"西方的理论中国的实践"的偏颇。廓清西方协商民主复杂的理论流派,从其概念框架和框架概念两个层次分析,可对其达到一种秩序化的认知;在理论与经验的关系上审视其现实化的可能性,可为理解西方协商民主提供一种批判与鉴别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就"特"在其发展逻辑上、内涵规定上、文化底蕴上和制度支撑上。弄清我国协商民主的"特"性所在,有助于深化对协商民主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步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首先要弄清其基本内涵。本文通过几层概念对比,旨在厘清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从我国政治实践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为加快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常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在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中的重要力量。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任务,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和形式,也为民主党派更好地发挥参政党职能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平台。民主党派在推进协商民主进程中,特别是党派界别参与途径和取得成效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就民主党派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途径与成效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