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统治者以其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为基础,奉行一系列较为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吸引海外商人来华贸易。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他们还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制定了各种征税与外商管理办法,使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唐以前的各个朝代。(-)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处处以隋朝的灭亡为借鉴,对内精励图治,对外怀柔绥抚。他反对穷兵黩武,认为“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则.其基本国策是:“君临区宁,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眼”o。这个国策为其后…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统治者以其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为基础,奉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与之同时,在西亚,阿拨斯王朝自公元762年奠都巴格达后,其海运业更趋发达,他们通过底格里斯河开始同中国发生贸易联系。大量阿拉伯商人越过印度洋,涌入广州等地从事贸易,使两国之间的海上贸易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一)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这100年时间里,阿拨斯王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当时东西方的海上贸易,特别是从阿拉伯半岛到印度的贸易,几乎全操在阿拉伯人手里。唐朝统治者为了…  相似文献   

3.
明初的中日关系,由于倭寇的骚扰,变得异常复杂.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抑制倭寇的入患,采取了朝贡与海禁相结合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在以后的几位继任者中不断沿袭,遂使明初中日之间的正式贸易,始终保持在朝贡贸易的基础上.然而,这种贸易并不能满足日本方面对中国商品的迫切需求,于是日本各大名、寺社经常为争夺对明朝贡而激烈地竞争着.这种竞争到后来发展成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明朝政府以此罢市舶,严海禁,断绝与日本的正式贸易,而一些以“朝贡”为名的日本商人则不得不转入走私贸易,他们与中国的海寇商人互相勾结,由走私转而寇掠,使倭寇之患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中日之间的贸易争端也日渐增多。深究之,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政治与经济上的原因。频繁的贸易争端不仅阻碍了双方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利益损失,并且有可能波及中国同其它国家的经贸关系。对此,中国应健全预警机制,提高产品质量,走市场多元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除了东汉最后一个皇帝,自己在洛阳称帝,国号为魏,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虽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是同海外国家的贸易却不断发展,其中既有地处江南的孙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同南海诸国的频繁贸易,又有占据中原的曹魏与日本之间的密切往来。本文拟对当时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南海、日本之间的贸易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前,中国与退罗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其一是退罗王国对清王朝进行的朝责贸易,其二为中国海商与退罗进行的民间海上贸易。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中国帆船为主体的中遇民间海上贸易活动曾经兴盛一时,不仅在当时暹罗的对外贸易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是构成当时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海上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步入近代以来,随着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王朝以战败告终,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与此相适应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有关国家的藩属关系亦开始分崩…  相似文献   

7.
“七七事变”前,中国对外贸易极其顺畅。而“七七事变”一改过去中国贸易顺畅的状况,给中国对外贸易以致命的打击。战争使中国整体贸易额骤减,呈现严重入超,造成中国对外贸易畸形发展,同时使其它各国对华贸易商品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日本对中国的密输贸易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李鸿章等人秉承“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的外交政策,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被俄所利用,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对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9.
古代琉球(今日本冲绳)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自明初与中国建立了关系后,贸易乃是两国之间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琉两国的特殊关系,由于明清两朝对琉贸易的发展,对福建港口的兴盛、福建商品市场的繁荣和琉球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本文拟对此做一粗略的考察。一、中琉贸易的形式与性质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即遣使外夷,诏谕四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人贡”[1]。在对待海外贸易的问题上,明太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一)、民间海上的私人贸易一律禁止,他认为:尽力求利,商贾之所为,开边启衅,…  相似文献   

10.
一、东亚贸易:历史与当代的变化 早在几百年前,亚洲区域内部的贸易和经济交往一直就很频繁。当时的东亚国家为了获得类似胡椒和香料这些“本国所不能生产的物资”,就与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和经济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新加坡经济关系源远流长,早在中国元朝已有贸易往来。这种贸易联系在新中国诞生和新加坡独立以后又不断有所发展,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中新经济关系更出现了新的转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新加坡政府重视中国的潜在市场,积极发展对华经济关系,大大放宽双方贸易人员互访的限制,积极鼓励新加坡工商界人士来华投资,中新经济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两国贸易额成倍增长,双方人员往来频繁,新加坡已同我国大多数省、市建立了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于 195 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 ,为其赶超时期“贸易立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提供了制度条件。为把推行自由化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 ,日本一方面在自由化进程中采取“拖延”策略 ,另一方面加强了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配合调整 ,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贸易结构逆转 ,以适应不断加强的国际竞争。二者相互配合 ,成功地使“入关”成为赶超欧美的“登天之梯”。  相似文献   

13.
安倍上台以来,迎合日本国内民粹主义思潮,修正正确对待日本侵略历史的“村山讲话”和关于日本对强制慰安妇有责任的“河野讲话”;强化日美同盟的军事职能、安全机制;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扩充军备;积极拉拢与日本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和对日本有战略意义的亚太国家,营造“自由与繁荣之弧”,等等,表明安倍对华采取先包围施压、后改善获利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中俄两国贸易源远流长。早在17世纪,中俄两国就已经建立了经常性的贸易联系。频繁来华的俄国商队是那时中俄商品交流的主要媒介。172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中俄贸易形成了商队贸易和边境贸易两种形式并存的格局。从1756年起,俄国政府不再派商队来北京。到1762年在北京的商队贸易完全停止。边境贸易则成了中俄贸易的主要形式。“恰克图互市”则是根据《恰  相似文献   

15.
中日关系被认为是中国与20多个邻国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的经济关系很“热”。但政治关系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冷”。近年来日本国际政治影响力的下落和国内经济连年衰落造成其国民心神不宁,对华心态失衡,扭曲的心态又催生出消极的民族主义郁结,从而使日本上下要求取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符的政治大国地位的愿望日益强烈。政府修改宪法和建立军队在日本公众中亦有近50%的支持率。对此。我们应当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韬光养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日两国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日。高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旗帜的华侨,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曾作出重大贡献。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具体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从而产生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华侨起过重大作用。最早把“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形势当面介绍给列宁,接着,又陪同列宁派遣的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帮助李大钊和陈独秀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人,是当时的旅俄华侨刘绍周和杨明斋。刘绍周又名刘洋荣,是广东高要县人,1897年,他五岁随父母到俄国(他的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遏制中国崛起、推动日本“正常国家化”,日本国会亲台议员频频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涉华问题上挑起事端,恶化中日关系氛围,使中日关系复杂化。日本国会议员虽然不是日本对外政策和对华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和实施者,但其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中的亲台议员又具有“幕后性”、“跨党派性”、“组织性”、“秘密性”与“两面性”等特点,正是他们常常干扰日本对华理性决策,以至于中日两国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和历史问题上的分歧日益突出。中国必须理性应对日本“正常国家化”进程,警惕日本国会亲台议员及“亲台议联”幕后活动及其不良影响,以便为拓展对日外交、促进日本对华友好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条件。由此,研究日本国会亲台议员及其与日本对华政策的关系,就有了重大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复交以来的中日关系历史长河中,尽管一再出现曲折、低谷、令人不愉快的历史时 期,但周恩来、邓小平和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中日两国领导人所缔造的中日友好关系为未来长远 的中日关系指明了历史大方向。1979 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在“脱苏入欧”的同时并未“脱亚 入欧”,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中国身旁出现了一个从战败废墟上实现经济增长“奇迹”的、值得我们关 注和学习的日本。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始于1981 年的“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迄今已举行了31 届年会,成为中国学习日本发展经验和中日相互交流发展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从1979 年到2006年,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等对华经济援助对中国和日本都有利,是一项双赢的事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二战后日本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受到挑战应该说是好事,这会促使日本人平等地对待中国,但日本人也不必 因为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被中国超过,而使它的感情文化从“希望”变成“恐惧”,日本国民应以理性态度对待邻国与世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检证大屠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2年2月15日,日本侵略军攻破了被英同人称为“东方直布罗陀”的新加坡。为了镇压这南洋华侨抗日救国活动中心的炎黄子孙,从上岛开始,日本侵略军继南京大屠杀之后,又一次对中国人进行血腥大屠杀和抢掠、强奸。他们采用分区集中检证办法,不分男女老幼,随心所欲地进行拘捕,然后一车又一车押至秘密地点集体屠杀。当时,新加坡市郊及海滨,积尸成山,血流成河。战后,光挖出来的残缺不全的骨骸,就装满了六百多个坛子!一共屠杀了多少人?有人说是五六万,有人说是十万之多,至今仍是个谜。本文用纪实笔法,再现了这一幕野蛮残酷的华侨…  相似文献   

20.
亚洲6月2日江泽民主席会见以社长胡进毅为团长的越南通讯社代表团。6月3日李鹏总理会见日本先驱新党干事长园田博之一行。6月6日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在烟台开幕,江泽民主席为大会题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李岚清副总理会见了参加博览会的各成员代表团负责人。6月6日钱其琛副总理会见日本前外相、自民党外交调查会会长中山太郎一行。6月9日李鹏总理会见日本通商产业大臣佐藤信二。6月9-14日阿曼苏丹国卡布斯苏丹特别代表苏韦尼·本·谢哈布·赛义德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江泽民、李鹏、荣毅仁、钱其深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