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寻求化解信访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引导信访人依法理智地表达诉求,建立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的组织体系,树立法律权威,减轻政府信访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一、信访矛盾类型及特征在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大量的社会矛盾集中于信访,信访人希望自己的问题得到快捷处理,使各类社会矛盾转变为信访矛盾。从信访类型上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信访矛盾涉及到执行国家  相似文献   

2.
张钧  李慧 《政府法制》2010,(8):57-57
山西省左权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政法信访维稳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全国"两会"期间的社会稳定,根据上级精神并结合实际情况,认真部署,积极排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国"两会"期间零信访。  相似文献   

3.
王东  田晏 《行政与法》2010,(10):20-23
涉诉信访在当前的"勃兴"有着深刻的制度背景与功能支撑,但涉诉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与现代司法制度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导致涉诉信访的实践陷入困境,并影响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因此,应以司法主体性理念为基础,通过将公民信访权进行法律定型,围绕公民信访权重建涉诉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转型、经济勃兴,现阶段社会矛盾表现得复杂多样。而我国民主法制尚在建设中,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尚不够强、法律素质尚不够高,部分群众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所以涉诉信访问题是当前因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矛盾凸显所衍生出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快速转型期重复信访的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冰晶 《法制与社会》2011,(15):172-173
现阶段重复信访特征明显;重复信访市民仍然是资源匮乏者,具有司法经历者明显增多;诱因多样,以利益矛盾为主;被动反应型重复信访居多;内群体行动偏好明显增加;行动认知度提高、策略性增强;信访行动中沟通越来越陷入困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出主体多样化、涉及领域扩展、主动进取型增多、有组织化等趋势。对此,需要重新审视重复信访、整合信访机关、规范信访制度、重视社会力量和行动者自身力量的发掘、加强国家机关与市民的主动沟通。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12,(2):112-112
河南省新乡市整合政府各部门化解矛盾职能和社会法律服务资源,实施万名人民调解员化解万件民间矛盾纠纷行动(下简称“双万”行动)。“双万”行动由新乡市党委政府主导,推行人民调解同信访工作、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政种裁相对接,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加协调有效,全方位控制社会矛盾增量,减少社会矛盾存量。自2010年3月开展“双万”行动以来,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9.6%,新乡市也因此而荣获河南省平安建设最高荣誉——“中原平安杯”。  相似文献   

7.
黄侃 《法治研究》2012,(12):19-29
信访制度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法律性。信访权利属于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混合体。信访制度承载了整个社会制度变革和社会稳定的繁重任务,而信访制度设计缺陷、信访功能错位变异,司法公正缺失,整个社会法制意识淡薄、政府执政责任不担是权利救济型信访案件泉涌如潮的制度性根源。为此,有必要统一信访法制,制定统一的信访法,构建隶属于人大常委会的各级信访法院,改革司法制度,调整权利设置,加强法治宣传,建树法律秩序灵魂。  相似文献   

8.
陈发桂 《行政与法》2009,(11):27-30
当前,我国信访运行机制陷于困境的主要症结在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上访群众之间在信访运行机制上因目标发生冲突所致。因目标发生冲突的信访运行机制,不仅消解了政府的公信力,危害了政府执政的根基,而且异化了信访制度的功能,使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非理性诉求现象不断滋生蔓延。因此,要改革目前信访的压力型机制,将上访群众的行为视为一种常态的政治行为,以促使群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有效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鲁琳  汲长彪 《法制与社会》2011,(16):259-260
近年来,涉诉信访数量居高不下,本不应该成为法院工作主要内容的涉法涉诉问题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对于涉法涉诉问题从表达自由的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本不应该属于涉法涉诉的信访问题被归于涉诉信访,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信访是当事人民主自由权利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根源上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将涉诉信访变为当事人行使自由表达权的一种补充渠道,进而规范治理涉诉信访。  相似文献   

10.
信访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取一定方式向政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并由政府依法处理的活动。而在越来越多的信访中农民涉法信访占据相当重要的份额。通过对农民涉法信访问题的形成原因、信访主体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的分析,以及解决信访问题之主体及行为方法的分析,提出解决农民涉法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的主要特点(一)重复信访数量上升,"信访不信法"现象突出多头访、越级访、重复访在信访案件中占有很大比例。以2009年-2012年恩施州两级法院为例,重复、多头交办占信访总量的50.3%。涉法涉诉信访的总量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涉法涉诉案件大多经过了漫长的司法程序,有些信访人多年来四处上访,他们通常认为,关注领导的层次越高,问题就越容易得到解决,找的部门越多,问题就越有可能解决。  相似文献   

12.
赵丽 《中国司法》2008,(3):109-109
江苏省海门市司法局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构筑律师工作平台。一是构筑律师参与政府信访接待工作平台。建立了律师参与政府信访接待工作制度.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律师参与政府信访接待工作,协助处理各类涉法信访案件。2007年,律师参加政府信访接待工作共132人次,成功协助信访部门解决各种缠访、越级上访等案件8宗。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涉法信访问题日益突出。从词语结构上,涉法信访由"涉法"和‘信访"两个要素构成。中国社会具有相当长的信访传统,而司法能力的孱弱与公众对司法的期待之间存在巨大落差,是涉法信访在当前居高不下的历史-社会背景。进行司法制度改革完善时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积极寻求化解信访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引导信访人依法理智地表达诉求。建立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的组织体系,树立法律权威,减轻政府信访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5.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社会经济转型期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涉法涉诉信访处置是否得当,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根源,提出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途径可以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司法管理机制创新、涉法涉诉信访制度定位、有效处理涉法涉诉信访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增强,涉法涉诉信访成为公民表达权利、寻求救济的一种重要方式。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对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化进程、理顺社会关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友直 《行政与法》2010,(10):28-31
信访制度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和维护公民权利的具体形式。本文分析了当前公民涉法涉诉类信访存在的信"访"不信"法"问题的主要弊端,剖析了其深层次原因,结合我国法律、政治等实际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以期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行政复议在当下社会所遭遇的困境已是有目共睹,作为一种公民权利的救济方式,行政复议处于信访与行政诉讼的双重夹击之下,"生存空间"日趋狭窄。《行政复议法》"内部监督"的功能定位和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偏差,导致了行政复议制度在现实中公正性与公信力的缺失。行政复议的理想价值取向应在于"效率"与"公正"之间,制度设计应最大限度地调和这两种基本价值。现行制度过于偏重"效率"取向,忽视"公正"追求,使得其急需以"有限独立化"为方向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9.
涉法涉诉信访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是信访制度中的一种,既具有权利救济等重要功能,也存在一些弊端。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困扰国家机关的老大难问题,申诉案件多,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突出,涉法涉诉信访机构面临沉重的信访工作压力与负担,由此造成的涉法涉诉信访机构不作为的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主要通过对涉法涉诉信访机构不作为的界定以及不作为的现状及危害,并提出了对这种不作为行为进行监督的制度构想,以期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同舟 《检察风云》2014,(11):72-73
"当我们睁开眼,看着美丽的一切,灿烂阳光温暖我们热爱的家园。和最爱的人相依相伴,度过每一个精彩瞬间。一路欢笑,一路拥抱,体会信任的美好……"新家园塑造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点滴温馨塑成了更加美好的"平安普陀"。居民自助互帮自治是上海市普陀区政府近年来探索创新型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形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和谐、互助、友爱的美好生活理念在新家园的塑造中不断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