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宪法,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法制度。1975年、1978年分别颁布了存在严重缺陷的两部宪法。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经过30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我国确立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宪法制度,并推动社会主义宪政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1982年宪法基本上覆盖、伴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可以说1982年宪法就是一部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宪法。1982年宪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成套设备”写进宪法序言,四项基本原则因此也成为1982年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的.1982年制定的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合乎国情、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顺应民意的好宪法.……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9月颁布实施的。从那个时候算起,迄今已整整40年了。1954年宪法是一部很好的宪法,并曾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得到过比较充分的实施。后来的两部宪法即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完善,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没有认真的实施。1982年末,颁布现行宪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2,(7):46-47
韩大元在《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载文《1982年宪法的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作为宪法的精神特征,始终指导和影响着宪法制度的发展.并把国家和社会生活引导到人性关怀的基础之上。宪法发展的逻辑基础是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保障,宪法精神表现为公平、平等、自由和宽容,而人文精神集中概括了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现代宪法特征,1982年宪法文本彰显人文精神,其颁布是全社会呼吁人性关怀的一种制度性回应:宪法结构体现人文精神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民主宪政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成果。在我国 ,民主宪政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于 195 4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开始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建设。但是 ,从反“右”扩大化 ,到“文化大革命” ,宪法虚无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盛行 ,使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宪政建设的进程一度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我国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982年宪法颁布后 ,国家权力的运行逐步走上了法制轨道 ,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宪法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施行的。20年的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好的宪法,是我们依法治国的基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为宣传宪法,使宪法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我们特撷取一组理论文章及观点并配以相关链接,以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20同年。  相似文献   

8.
游劝荣 《人民政坛》2009,(11):32-33
宪法的每一次重大修正都推动了改革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法治恢复和发展的历史,和改革开放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相互推动的,谁也离不开谁。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就是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颁布之后的四次修正,这四次宪法修正案都发生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孙平华 《人权》2012,(6):34-39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1982年的宪法"是建国以来最为完善的一部好宪法"。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出现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使得宪法原来规定的某些内容与现实不相适应,这就出现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个宪法修正案。其中,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施行50周年。本刊记者就新 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重大意义,宪法在保障中国社会发展,中国在制宪过程的曲折历程,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采访了法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云生。 今日中国: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了。首先,想请您谈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4部宪法,其中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规定了戒严。但戒严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立法界的高度重视,以致很长时间我国都没有制定一部戒严法典来具体实施宪法的这些原则规定。1996年3月1日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引入 我国自建国后共颁布了四部宪法,即“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和“八二宪法”。现行“八二宪法”是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回顾和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之基础上,并经过全民讨论通过的。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宪法达到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平衡,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宪法修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萍 《人大研究》2003,(9):4-10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后 ,特别是十六大召开之后 ,国内的专家、学者发表了一些有关修宪问题的文章 ,现将有关内容整理如下。一、宪法修改的方式世界各国宪法修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部分修改 ,即对宪法部分条文进行变更、补充或删除。我国于 1998年、1993年、1999年分别对现行宪法进行的三次修正就属于部分修改。一种是全部修改 ,即按照宪法的修改程序对原宪法重新改写 ,原宪法废止 ,新宪法生效。我国于 1975年、1978年、1982年分别通过的宪法就是分别对前一部宪法进行全部修改而成的。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方式 ,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  相似文献   

14.
宪法1982年第1条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规定,与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它根据我国国情,用“人民”代替“无产阶级”,极大地拓展了国家政权主体的范围,符合中国这样一个尚未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其社会成员的现实状况。尤其是它改变了“无产阶级专政”中只提到“专政”一词的情况,在“专政”前面加了“民主”,使“民主专政”并列,这在当时对结束文革时期的“大民主”状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和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笔者认为,我们应进一步思考“专政”和“…  相似文献   

15.
以贿选上位的曹锟,试图以颁布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而"法统重光"。然而,多年之后,毛泽东反问:"宪法,中国已经有过了,曹锟不是颁布过宪法吗?但是民主自由在何处呢?"一位出身寒门做事憨厚的布贩终于在半生戎马之后逼近了权力的顶峰,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其一,功成身退安享晚  相似文献   

16.
以贿选上位的曹锟,试图以颁布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而法统重光。然而,多年之后,毛泽东反问:“宪法,中国已经有过了,曹锟不是颁布过宪法吗?但是民主自由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7.
浅议宪法实施的监督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制定后能否得到贯彻实施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 ,必须切实保证宪法的实施。一  宪法制定以后 ,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贯彻执行 ,才能发挥根本大法的作用。如果宪法得不到实施 ,那么再好的宪法也是一纸空文。 195 4年新中国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当时党中央对宪法的遵守与执行非常重视 ,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能按照宪法规定办事 ,使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195 7年后 ,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发生了变化 ,法律意识逐渐淡薄 ,甚至置宪法…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制定、1988年修改过的宪法,是继承了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优良传统,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要求,经过全民讨论而制定的。它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明确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的中心任务,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体现了改革开放,是一部好宪法。十年来,它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自有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万其刚 《人大研究》2003,(10):28-29
建国以来 ,我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就法律解释问题作了规定。 194 9年 9月颁布实施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七条规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 195 4年宪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法律 ,1975年宪法沿袭了这一规定 ,1978年宪法和 1982年宪法则进一步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另外 ,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分别于 195 5年 6月和 1981年 6月就法律解释问题作出专门决议。近年来 ,法学界和法律界对我国的立法解释、法律解释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讨论。其中 ,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和批评。针对我国…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宪法的制定源于邓小平的建议.鉴于中国历史所发生的巨大转折,以及经过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仍然无法反映这种转折,邓小平提出了对1978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的建议.1982年宪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邓小平的立宪意图和立宪思想.它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所实现的重大历史转折,体现了邓小平“公民权利优先于国家权力”的权力观和政治哲学,载入了邓小平代表中央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所确认的“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