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沉着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挑战与冲击,在艰辛的实践探索和历史抉择中实现了对外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对外战略的价值理念不断更新、战略格局布势日臻完善、国家形象定位日益鲜明、对外交往实践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
冯存万 《外交评论》2010,27(5):103-112
对外制裁是欧盟实施其总体对外战略的主要手段之一。欧盟对外制裁付诸实施,主要通过参与联合国多边制裁及发起自主性制裁这两种途径。总体而言,欧盟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对外制裁政策体系,并在实践中表现出了有限定位、战略持续、安全与制裁相关联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开创中国对外关系新局面的指南周青邓小平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杰出的大战略家。邓小平的战略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战略理论、战略思想、战略艺术的瑰宝,是中国对外战略、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的战略思...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对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对外战略进行了客观分析与研究,指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3月莫斯科会议召开,执行对苏“一边倒”对外战略;从莫斯科会议召开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推行“世界革命”(即“四面出击”)战略;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执行“一条线、一大片”对外战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执行全方位开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本文认为,中国对外战略贯彻始终的是,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全面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二战前斯大林对外战略的基本特征是“双重对外战略”,即“世界革命”与“和平共处”,在实践上则集中体现为二者交错进行,前者让位于后者,且在“和平共处”中由“集体安全”转向“中立自保”,结果失败。“世界革命”反映了斯大林的世界理想,“和平共处”则更多地体现了斯大林的国家主义,战略的转变是国际形势变幻的结果,也是斯大林对外政策双重考虑的产物。“双重对外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造成了许多不好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受其战略文化的指引,它同中国的安全关系受其民族文化和外交哲学的影响。俄罗斯在其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选择上,常常受到大西洋主义、欧亚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成为指导俄罗斯对外战略选择的重要哲学理念。冷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摇摆和波动之后,相对折中的欧亚主义在俄罗斯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中占据优势地位,俄政府开始把中国作为一个对俄罗斯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对待,强调同中国的安全合作,这对俄中双方带来了共同的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的类型,各国学者提出过许多分类标准。我们认为,应从“当代国家类型”、“各国主权平等”和“国际主要矛盾”三个角度综合考虑,并以主权原则为主,来划分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胡锦涛等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提出的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思想,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交往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些价值原则引导着过去和现在中国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抉择,并将继续成为未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决策指南。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今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确立我国对外战略目标,实施积极的对外战略策略,形成了具有“全球战略”大视野和大框架的系统的国际战略观。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国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的确立与调整亓成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来,我国的对外关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经历了极其艰难曲折的历程。其间,我国的对外战略随着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而不断变化和调整。迄今,这一过程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6...  相似文献   

11.
谢益显 《外交评论》2000,3(3):42-50
1999年发生科索沃战争和美国炸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事件,使我们中国人对自己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更见深重了。这要求我们在对外战略策略方面必须有相应的反映。可是,不能认为国际形势和格局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因此,中国原有的国际大战略和对外基本战略都需要继续得到肯定。在此前提下,在我们的对外战略策略意识方面除了总的需要增强“人民的凝聚力”之外,还需要在民众中增强反霸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做好进行可能的反侵略战争的心理准备,加强对外交流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一贯的记录、现实的实践及其信守的原则和根据,以及需要在对外关系中更加关注有关对方国家的民众的心理和情绪等。  相似文献   

12.
王帆 《外交评论》2020,(2):1-22,I0001,I0002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对外依存度偏高的风险,而经济上的对外依存与战略自主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回顾一些大国的对外战略可以看出,相互依存直接影响对外战略,对外依存度过高会导致战略自主性的下降,从而极大缩减战略选项,甚至在一些关键节点不得不诉诸战略冒险。中国的对外依存与战略自主的关系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度采取"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略自主。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对外部市场、技术和能源的依存度不断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对外战略的全面自主发展。因此,中国的大国战略必须在外向与内顾、国际与国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更为合理地协调对外依存与战略自主之间的关系,将全面深度改革开放与全方位外交布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唯其如此,中国未来的大国外交才能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中国面临的战略问题将会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在处理国际问题时需要有新的思路,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构建综合决策体系、震慑敌对势力等的必然趋势,是对中国国内安全及周边安全环境渐趋复杂的回应,国家安全委员会具备对内、对外的双面功能,不仅关注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也会集中精力应对中国国内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情宣传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国情宣传,有利于争取世界对我国政策主张和发展战略的支持和认同。中国政府白皮书,作为国情宣传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认同中国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窗口。近20年来,中国政府发表了34部国情类白皮书,总结白皮书在国情对外宣传中的功能和不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学习邓小平经济外交思想的体会周永生,张瑜邓小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国际战略、外交理论、对外方针政策、外交艺术等诸多方面,涉及对外交往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在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联系方面,小平同志有一系列深刻的论述,我们把它称之...  相似文献   

16.
从大国战略态势、大国关系新变化、国际安全环境、中国对外战略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2006—2007年的国际战略形势。其中,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因霸权扩张过度,身陷中东尤其是伊拉克困境,其国际战略处境趋于被动。其他大国抓紧调整各自对外战略、加快自我发展。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环境均有新变化、更趋复杂。中国对外战略更为系统,中国外交整体推进、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17.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是山东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也是山东丰富文化资源开发保护的客观要求。然而,山东文化“走出去”还面临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产业发展薄弱、政策法规滞后等诸多问题。要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必须制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8.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相比较而言,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发展本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对我国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需完善境外投资法规,规范管理体制;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体系建设;优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布局;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导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是关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当前,中国国家实力增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全球传播秩序的重构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带来重要历史机遇,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分众传播、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等举措,能够有效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保障力、精准度、接受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及其特征谢益显战后美国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①,这种态度同战前美国对国际政治的孤立主义是不同的。美国的这种态度和意图直到今天也没有变。至于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则需要从美国对国际各种主要力量执行的政策来认识。战后初期,美国主要面对的国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