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亚环境史研究既是东南亚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东南亚研究中的一个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综合分析东南亚环境史研究兴起的特点,简要概括东南亚环境史研究的重要进展.第二部分是对荷兰著名东南亚环境史学家彼得·布姆加德教授的访谈,布姆加德教授对笔者提出的东南亚环境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给予了回答.希望本文能对开拓中国东南亚研究的新领域、深化世界环境史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3.
多重安全视角下的东南亚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核问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冷战时期主要带有传统安全的色彩,冷战后则呈现为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交织.尤其是近年来一些东南亚国家着手开发核电,该地区的核问题更为错综复杂.从多重安全的视角来看,核问题将对东盟的区域治理能力构成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南亚安全政策的制定与确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美国在东南亚的根本利益和战略需求是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依据,中国因素和东盟因素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三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区安全机制比较:东南亚和东北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佩锋 《东南亚研究》2001,(4):44-48,53
冷战结束后 ,东亚地区成为特别引人注目的地区。在东南亚 ,东盟不断发展壮大 ,影响日盛 ,东盟地区论坛以多边安全对话的形式成为地区很有影响的安全对话模式。在东北亚 ,大国特别集中 ,形成一种大国博弈结构 ,以双边安全对话为主 ,难以形成有效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本文结合冷战后东亚中的东南亚和东北亚两个地区的安全形势的新特点 ,分析比较了这两个地区安全机制的不同 ,并对前景加以推测。  相似文献   

6.
7.
阎梁  田尧舜 《当代亚太》2012,(4):100-112,159
冷战结束后,塑造东亚地区安全秩序的力量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雅尔塔体系的遗产,二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外交。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构建了在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而美国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强化了其在东亚的单边及多边同盟体系。因此,雅尔塔体系遗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以往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东南亚诸国通过在东盟"10+"合作框架、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亚欧会议等平台实施经济外交,比较成功地把主要大国及区域集团力量牵绊在东亚地区,并藉此影响了冷战后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角度探析东南亚环境困境的根源与出路。东南亚曾被认为是全球环境的模范区,但如今的东南亚也是全球环境恶化浪潮下的重灾区。区域内国家重发展、轻环保的决策思路,以及普遍存在的腐败与行政低效率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国内原因。而国际市场对源自东南亚的、以消耗资源为主的产品的高度需求,以及需求国政府有意、无意地忽视过度消费资源类产品对东南亚环境的负面影响,则是导致东南亚环境恶化的国际原因。因此,解决东南亚环境困境仍需要内、外两方面的努力——发达国家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与技术援助,区域内国家在决策中注意环保,并遏制腐败、提高行政效率,这些都有助于改善东南亚的环境困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东南亚外交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的中国地缘外交中,处于首要地位的应该是东南亚外交.只有中国和东南亚整体关系达到高度稳定和高度互信的状态,中国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在今天,内政中有外交,外交中有内政的观点已为世人所公认,而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证明,传统意义上的内政和外交的边界更加模糊化.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大国合作趋势,有可能使东南亚的大国平衡战略失去效用,中国应该积极地推动大国关系与东南亚关系的和谐双赢.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东亚大国和东南亚之间只有建立完全平等、互不从属基础上的合作,才能使东亚一体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融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但自由放任和全凭市场调节的金融自由化必然引发金融动荡乃至发生金融危机.本文从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指导要义出发,考察了过早进行金融自由化的东南亚国家和金融监管缺失的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并分析了两次金融危机对当事国和全球经济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六甲海峡面临海盗与恐怖分子的威胁,海峡沿岸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为维护海峡安全,执行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但由于力量有限,故要求海峡使用国"负担分摊".而海峡使用国因涉及到主权的敏感问题,只能提供有关培训、设备和信息情报等援助.这些情况说明,保卫马六甲海峡安全的任务应由海峡沿岸国和海峡使用国共同承担,只有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才能确保马六甲海峡与东南亚地区安全,才能有效地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活动.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不是靠恐吓和威慑达到,而是通过中国不断增强的软实力来实现的。以东南亚地区为舞台,中国从援助、外交、外贸与投资、机制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关税减让、非传统安全合作、教育、留学生交换、中华文化弘扬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软实力及其魅力。当这些得到东南亚各国认可,中国的政策和做法得到理解和支持,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密切了两者的关系,保证了中国和东南亚的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简略地探讨了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对该地区民族主义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除了外来民族的民族主义以外,东南亚最重要的民族主义有两种类型,即国家层次上的民族主义和地方或部族的民族主义.就文化而言,除了外来民族的文化以外,东南亚也有民族国家的文化与地方或部族的文化这两种重要类型.本文从两两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四种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模式,试图解释东南亚民族主义的文化基础,以利于对该地区民族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张振江 《东南亚研究》2011,(3):89-93,96
本文对国际著名东南亚史专家韦德编辑的六卷本《中国与东南亚》的内容、目的、特点及其贡献等进行了简介和分析,并结合中国的东南亚研究状况提出了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古代史》一书是北京大学梁志明教授带领的优势团队多年合作的结晶。该书详尽地论述了东南亚殖民时代之前的发展历程,全书资料丰富,脉络清晰,架构完整。该书是中国学者在发挥中国古籍资料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关于东南亚历史研究的新成果而完成的。东南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中国从政府到民间也越来越重视东南亚,这就需要更加全面地认识东南亚——当然包括东南亚的过去,而《东南亚古代史》一书就是关于东南亚过去的论著,恰好有助于各界更为全面地认识东南亚。  相似文献   

16.
论郑和与东南亚的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出身于穆斯林世家,他在国内从事多种伊斯兰教活动。关于郑和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一事,中国史籍上没有涉及,但海外却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和传说。本文联系当时东南亚的社会背景介绍了海外有关记载,并分析了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关于郑和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的研究很少的原因。作者认为,七下西洋期间,郑和在完成明廷使命之余,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是完全可能的。海外有关的记载和传说,固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线索, 有助于我们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全面情况,尤其是他在15世纪东南亚伊斯兰教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事实确凿,这也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邓应文 《东南亚研究》2007,(3):19-25,18
日本的东南亚研究目前走在世界前列.日本的东南亚研究在二战以前已经开始,至今已有了长期的积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日本的东南亚研究风格严谨,重视微观研究并强调田野调查的重要性,尤其注重资料的收集.本文以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以及民间组织东南亚学会的杂志为例进行分析,以了解日本东南亚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