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同过去十几年来掀起的台湾政要大陆寻根热,在两岸关系趋缓的今天,这些少小离乡的台湾人终可还乡。少小离家老大回1948年,20岁的张克辉选择离开台湾,前往大陆厦门大学读书。令张克辉没有想到的是,次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15日是张学良将军逝世9周年。在此,笔者采访了惟一与姑姑赵四小姐有联系的大陆侄子,也是大陆惟一曾赴夏威夷参加赵四葬礼的史实见证人赵允辛,听这位76岁的老人讲述自己与姑姑、姑夫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王爱玲 《廉政瞭望》2010,(19):54-55
2010年10月15日是张学良将军逝世9周年。在此,笔者采访了惟一与姑姑赵四小姐有联系的大陆侄子,也是大陆惟一曾赴夏威夷参加赵四葬礼的史实见证人赵允辛,听这位76岁的老人讲述自己与姑姑、姑夫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宝岛风情与衣食住行 台湾的风土人情与大陆大体相同。这是因为台湾的移住民绝大多数是汉族人,他们的祖先早在几百年前从福建和广东省陆续迁入台湾时,把大陆的生活习惯也带入台湾,使得台湾的姓氏、语言、信仰、婚丧祭祀等风俗习惯及岁时节令,与闽、粤两省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陆人口为13.4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26%。这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如同过去十几年来掀起的台湾政要大陆寻根热,在两岸关系趋缓的今天,这些“少小离乡”的“台湾人”终可还乡。少小离家老大回1948年,20岁的张克辉选择离开台湾,前往大陆厦门大学读书。令张克辉没有想到的是,次年国共内战结束,两岸从此分治,自己和家人也被一湾无情的海峡隔离。直到1993年父亲去世,张克辉才再次回到台湾。而后16年间,张克辉的官职越来越大,最后身居全国政协副主席,身为大陆政坛政治地位最高的台籍人士,  相似文献   

7.
组人 《党建文汇》2008,(1):17-17
台湾《中国时报》针对岛内二三十岁青年(“80后”)的民调显示,60%的人认为台湾大专教育没有竞争力,39%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如大陆年轻人。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学生不知道台湾“外交部长”是谁;新闻系学生天真地以为实施“朝贡”制度能让台湾“独立”;一位青年说,他是台湾人,“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大陆的事”。  相似文献   

8.
正李昭宏感慨,自己的经历说明,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是台湾同胞之福。22年前,57岁的李昭宏从台湾来到贵州,带着全部身家100万美元,投资创业,大山里当起了"猪倌"。22年后,李昭宏的企业成了"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国家储备肉基地场"等称号。李昭宏感慨,自己的经历说明,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是台湾同胞之福。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612岁做学徒,不到15岁便辍学,后做推销员,17岁升为业务部经理,22岁正式创业,建立"长江塑胶厂",30岁即成为千万富翁。九龙仓之战,入主和黄、收购港灯,长江实业上市,海外投资电讯业,百佳超市……李嘉诚一步一步走来,成为让世人瞩目的商圣。作者持续跟踪采访大陆、台湾和香港三百多位政经名人,磨砺十年,撰写出此堪称资料最翔实、最权威的李嘉诚传记版本。作者引用李嘉诚的谈话演讲及其身边  相似文献   

10.
二三十年代,一部《从军日记》和一部《女兵自传》曾经蜚声中外,作者就是当年的女兵,现代著名女作家谢冰莹。解放后,谢冰莹因去了台湾,在大陆渐渐鲜为人知。直到80年代,海峡两岸开禁,有关她的情况传到大陆,才又引起人们的注目。叛逆的女性1906年,谢冰莹诞生在新化县大同镇(现为冷水江市铎山乡)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父亲是清末举人。谢冰莹五六岁时,父亲就教她读《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20,(2):44-46
“在两极考察,生死只在一瞬间,一步走错了就完了。”回忆起首次北极科考的情景,位梦华说道。今年80岁的位梦华是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的总领队,同时也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国著名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生于台南。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日寇侵吞台湾,许地山跟随其父许南英举家迁回大陆,后在福建龙溪落籍,当时许地山年仅两岁。1911年,年仅18岁的许地山,因为家道贫苦,开始自谋生活,进入漳州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员。1913年,许地山远赴缅甸仰光中华学校任教,两年的异域生活极大丰富了他的生活阅  相似文献   

13.
现在年龄50岁以上的文化受众都会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大陆掀起过一阵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绝对权威的舆论潮,当时全国的报刊都醒目地刊出过这样的标题: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先于一切。这几句话好像还是先从湖北叫起的。  相似文献   

14.
大陆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富士康在大陆有数十万员工,这些员工如果在台湾招是根本养不起的——台湾一个员工就是大陆几个甚至十几个员工的成本。富士康在大陆建了那么多科技工业园,这些大面积的土地  相似文献   

15.
台湾经济部近日公布中华经济研究院完成的《台商与外商在大陆投资经济之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1992年受访的台商中,有43%的台商表示获利;有七成的台商计划在大陆扩大生产,增幅为30%;三成的台商计划增资,增幅为20%,由此可见台商仍看好大陆投资前景。 调查报告分析认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有以下特点:一、台商到大陆投资,是大陆有丰  相似文献   

16.
王鑫宏 《世纪桥》2010,(1):57-59
自国民党退守台湾到2000年走下执政舞台,台湾当局负责大陆事务的机构几经变动。退台初期,台湾当局的大陆事务几乎由国民党一手包办,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探亲后,为了适应新的两岸关系,开始调整其大陆事务机构,九十年代最终形成了多层次的大陆事务体系。而台湾当局大陆事务机构的变化也反映了几十年来两岸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议学 《世纪桥》2009,(15):41-41,45
近十年来,国内史学界对日本“大陆政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对此研究进行梳理,首先提出大陆政策含义,然后梳理了大陆政策形成思想渊源,形成时间和过程及其内容,论述了大陆政策破产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大陆与台湾本就属于同根同脉,加强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交流对促进两岸友好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参与中国大陆的改革与建设,与大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合作双赢的成果,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本文参考了对台湾高校学生的相关调查数据,着重分析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从多个层面分析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包括各地区的区域意愿等。通过分析给出关于大陆促进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若干对策与建议,望两岸青年加强来往、加深合作。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底即将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和夫人陈云英,是每年两会期间风头无二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夫妻档。林毅夫生于台湾,27岁时泅水渡过台湾海峡来到大陆;留学美国时成名;回京后坚定地选择弃官从学,并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不断调整其对大陆和东南亚的政策,其目的仍是企求实现“台独”或“一中一台”。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一、经济政策上不尽明智,硬拆“鸳鸯马”。 首先,人为限制台资走向上的“大陆热”,企图在经济上限制大陆的崛起与发展。80年代以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台湾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并取消戒严。两岸情势大为缓和,两岸经贸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