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威帆 《先锋》2024,(3):32-34
<正>从成都市区出发,沿着成名高速进入邛崃之后一路青山叠翠,山势绵延起伏。这里是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山上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尤以野生茶花最甚。因此,邛崃天台山及周边区域被誉为世界上罕见的野生山茶花资源库。天台山山脚的一处山茶花园里,51岁的龚国文正在为山茶花树修枝剪叶,在他身后,一株株茶花在暖阳下争相绽放。34年来,龚国文依托龙门山丰富的野生山茶花资源,专注于茶花种植,带动种植各类苗木花卉2.3万亩。  相似文献   

2.
春光絮语     
伴着料峭的风和欢闹的雪,春天又向我们走近。 似乎没留心水仙的凌波远去、没在意山茶花已落英满地,大江南北、贺兰昆仑,南天北国、东疆西陲,华夏儿女还沉浸在香港回归的歌潮,倘佯于党的十五大欢庆的花海之中。飞凤还巢、百年耻雪,举国欢呼、世纪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15日清晨,朝霞还未散尽,北碚区静观镇紫晶花木园里便热闹了起来。 蝴蝶兰、郁金香竞相斗艳,山茶花、广玉兰各显风流。乔木林里,浓荫蔽日;灌木丛中,繁花似锦;遮阳棚下,是扦插的木槿花和杜鹃。园中的美景,吸引了驱车而来的市民尽情游玩,商机吸引了慕名而来的花木经销商……  相似文献   

4.
"五一"长假,令云南旅游业着实火爆了一番。数以十万计的游人从全国各地涌向昆明,涌向西双版纳、大理、丽江、迪庆等旅游热点地区,7天时间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近153万人次,日旅游收入超亿元。山潮水潮加上人来潮,云南旅游业尤如一朵烂漫的山茶花,在红土高原上开得如火如荼。近10年来,由于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旅游业成为云南"八五"、"九五"期间发展最  相似文献   

5.
    
正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相似文献   

6.
身边的色彩     
在昆明,我常年居住的小区,有着近70%的绿化面积,让人们一年四季生活在芳草如茵、绿树成荫、叶肥花艳的景致中。特别是在春夏,满园的花儿在那大片的绿色背景前竞相绽放,白的、黄的、红的、紫的,一朵朵、一片片、一树树、一丛丛,娇艳得惹人喜爱。葱兰、缅桂花、栀子花、黄槐花、扶桑、美人蕉、石榴花、杜鹃花、山茶花、三角梅、绣球花、紫玉兰、四季桂花、夜来香……品种繁多,简直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7.
《学习导报》2013,(1):22
花,是美的象征,是健康向上的标志。爱花、赏花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人们在赏花之余,总是要透过其外表,阐发联想,以致于将特定的花卉与某种事物,乃至某种意义相联系,不同的花朵自然被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雅称和寓意。梅花雅称"清客"、"冷香"、"报春使者"、"百花之魁",与山茶、水仙、迎春合称花中四友,与兰、竹、菊合称花中四君子,先春而发,不畏风雪,象征坚强不屈。山茶花雅称"岩客",性耐霜雪,香艳经久,象征谦逊。  相似文献   

8.
昆明的花     
刘扬武 《支部生活》2005,(12):46-46
昆明的奇花异卉,名目繁多,难以数计。其中,“茶花甲天下”.是昆明花卉中的“第一”。“滇茶甲海内,种类之繁至七十有二,其在省城内外者尤佳”(明《滇志》)。明代大地理学者、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滇中花木记》中也写道:“滇中花木皆奇兵,而山茶杜鹃为最。山茶花大逾碗,攒为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省城外太华寺、城中张石夫所居朵云楼前,一株挺立三丈余,一株盘垂几及半亩。垂者重枝密干,下复及地,所谓软枝也;又为分心大红,遂为滇城冠”。  相似文献   

9.
云南,种植花卉的历史达千年之久。早在唐宋以前,昆明就开始人工种植花木。元代,昆明有大量培植的山茶花,到了清代至民国则发展到180种。山茶、杜鹃、木兰、报春、百合、龙胆、绿绒蒿被称为云南八大名花,其中山茶已正式成为昆明的市花。以往,云南人养花多为点缀庭院,陶冶性情,而今,花卉已成为云南的一个重要产业,云南花成为继云烟后又一名牌产品。花卉,植物王国涌动着的浪漫云霞云南北高南低的地势和错综复杂的地形,加上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南太平洋东南季风及青藏高原气团的交替影响,形成了从热带到极地的相对完整的气候类型,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素有"植物王国"之称。云南拥有16000种高等植物,其中可供观赏的奇花异草、美叶良木近2500多种。这不  相似文献   

10.
欣欣向日葵     
辽阔的土地,承载着欢乐与希望。阳光,是引导向日葵前进的方向,是生命的血脉,是岁月行程的指示灯。阳光,那五颜六色的光辉,是抚育你成长的灵感。阳光下,一片生机的向日葵,向着太阳,盛开着阳光一样的金色花朵,每一朵花都是一个微笑,每一朵花都欣欣而生,阳光与向日葵,构成了和谐的语言,在辽阔的土地上,无数朵向日葵,聚成了博大辉煌的群体。  相似文献   

11.
秋思     
落红一点一滴黯然离枝飘坠,飘得夕阳也为之失色,这样的秋天,我爱上了散步,在月夜,在黄昏,在微雨侵落叶的风中。有歌声让人落泪,声音里飘着淡淡的思念。一样的落寂,一样的凄清和纯美,一样的分离,一样的怀念,一样的挥之不去的感伤,曾经的呢喃耳语,荡漾起了尘封已久的心痛。一盏昏黄的灯,孤独地摇曳在苍茫的月色中,冷风里,我感  相似文献   

12.
正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这个叫中国的地方,长眠着你的祖先,深埋着你的根,是你血脉中的基因,洗不掉的标签,你爱她就是爱你的生命你的传承你坚强的后盾。爱国,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最神圣的使命。中国,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但却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她从贫弱到富强,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从落后到先进,一点一滴,完善着自我发展的道路。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田成平 《党史文汇》2002,(10):10-14
今天,在纪念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缅怀彭真同志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业绩,高尚的人格. 彭真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彭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为最终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呕心沥血,顽强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外交家,杰出的学者、书法家和诗人。集中华民族博大智慧于一身,意溢于海,志坚如山,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以孜孜不倦的求索,躬行大道,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杰出成就,世人无不景仰。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和平年代,毛泽东以其高越的思维和韬略,博古通今的学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博大开阔的胸襟,浪漫洒脱的情怀,达观幽默的性情,朴实简约的生活习惯,……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佳话。著名作家宋紫峰将已出版的有关回忆毛泽东的著作、文章作参考资料,将毛泽东的生平轶事集腋成裘,随笔成篇,分类归纳编著《毛泽东轶事随笔》一书,即将付梓出版。本刊从2010年第一期至第十二期从书中摘取部分内容予以连载,个中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精华所在,足以反映伟人一生的智慧、学问、机谋、性格、语言、人格和习惯等等。慢嚼细品,定会受益良好。  相似文献   

15.
想春     
<正>春天是美丽的,置身旷野,能目所及,李花如缟,梨花若素,杏花纯洁,而作为爱情象征的桃花,则夭夭其形,灼灼其华,无论是庭前屋后,林中园地,繁花满树,红彤若锦,把春天的氛围渲染得美丽而浓郁。春天是希望的,歇息了一冬天的农场人,走向了繁忙的田野,机声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云     
正在他乡异地,我每每在空暇的早晨或傍晚,喜欢去看天空的云,看故乡飘过来的云。在故乡,我喜欢看云彩,自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看云那亮丽的风采,洒脱的气质,忧郁的神态,看云如泣的泪珠,如诗的故事……故乡的云,很美丽也很神奇。记忆中的童年,天气晴朗的季节,东边总会有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旁边的乌云被烧得通红,万道金光如利剑般刺破云层,喷涌而出。晚霞很美,夕阳把整个天空的云层抹得金黄,那片片云彩千姿百态:像勾背的老人,像奔跑的兽群,像熙攘的市民,像洁白的棉花团,像金灿灿的山,  相似文献   

17.
<正>一进入江布拉克景区,江布拉克的美便在你还不经意间一下进入你的视野,车子蜿蜒的行驶在景区的山路上,一路的美景便在不断的变换中,丘陵、山坡起伏变幻,绿色的草甸像个大地毯,羊群在那里移动,洒落在草地上,像是白色的蘑菇,正值9月份,我去的时节,在许多山间大部分麦子已  相似文献   

18.
我怀着万分悔恨的心情,向党说说心里话,反思和检查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和罪行。 从调查到现在,我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痛苦而复杂的变化过程,从最初感到委屈,到逐渐感到问题严重,万念俱灰,消极等待处理。后来经过调查组的帮助和教育,特别是在我心脏病严重、心力衰竭的情况下,中纪委领导及时决定送我到医院住院治疗,请专家会诊,花重金为我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我的生命;还有调查组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我生活的关心照顾,都使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促使我要正视自己的问题,端正态度,配合调查组的工作。现在我已认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不是一般的错误,而是严重的违纪违法,堕落成为一名可耻的腐败分子。不管将来我受到何种严肃的处罚,  相似文献   

19.
年前,我们走进重灾区都江堰调查.市区,除了一些还未拆除的残垣断壁依然明显地刻着地震的伤痕,悲伤已经渐行渐远,生活秩序逐渐恢复.茶坪乡,机声轰隆,到处是建设的工地,一些漂亮的新房拔地而起,那是人们的新家;大观镇,板房外挂起了红红的小灯笼,告诉过往的人们,春节要到了;都江堰风景区,美丽依旧……转了一大圈,回想着昔日地震的惨烈,感受今朝建设的红火,心情亦悲亦喜.……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学界的主流说法,士与侠同源,西周的低级贵族,到了春秋时期,演变为士或侠。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尽然,因为后来从私学里学出来的士,好些并非出身贵族,也有庶民。东周分际,非贵族的庶民,大多都是从贵族圈里坠落下来的,低级贵族能做的事,凭什么他们就一定不会做呢?礼崩乐坏的潜台词,就是原有的身份秩序乱了。大小山头,竞争加剧,用人之际,才俊之士也就有了机会。至于从什么途径出人头地,要看个人的机缘。孔门之徒,大抵走仕途,学成之后跟着卿大夫做家臣,一步步爬上去。而墨家的门徒,则走的是侠士一路,扶危解难,行侠仗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