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温州模式”的实质曾作了高度生动的概括,即“小商品、大市场”。如今,“温州模式”诞生已有17年。17年来,温州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温州模式”的变革和发展也成了必然,在新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 许是温州人“敢冒天下先”所致,温州经济每走一步都令世人瞩目,都会伴随不少争议。好不容易结束了早期、中期的种种争议之后,如今温州人又陷入了新的争议——这就是近一两年的温州资本外流、企业外迁现象。究竟是温州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外溢”,还是温州经济发展环境本身优势的“弱化”?究竟是温州经济进一步腾飞的“前奏”,还是温州工业发展模式本身存在着“缺憾”?带着对这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中国大地,万马奔腾,百舸争流。——新一轮的发展,波澜壮阔;新一轮的城市“洗牌”,悄然进行。因“温州模式”而闻名的温州,强烈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确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人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步步“倒逼”,国外贸易壁垒的频频设卡,凸现了产业“低小散”、要素资源紧缺、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适应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温州,切实体会到了“过坎爬坡”的步履沉重。——“对温州人的关注超过对温州本土的关注,对温州发展中一些矛盾问题的关注超过对温州发展经验的关注,对温州未…  相似文献   

4.
徐忠友  李继凯 《小康》2006,(5):66-67
近几年随着温州一些经济指标的下滑,“温州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温州市政府提出的“有为管理”是不是敲碎温州经济“天花板”的那只铁榔头?  相似文献   

5.
王建满 《今日浙江》2005,(19):16-18
胡锦涛总书记对浙江明确提出了“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省委习近平书记明确指出,温州要力争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这是极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浙江“走在前列”,温州要“奋勇争先”。现在的温州,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关口。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温州的现实基础、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我们要努力发展“活力温州”、提升“实力温州”、构建“和谐温州”。第一,发展“活力温州”。活力是温州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温州最重要的优势。保持活力,温…  相似文献   

6.
曾以“温州模式”闻名于世的温州,如今又向世人履现出一个新亮点——全力打造国际性轻工城。2002年7月,新任市委书记李强代表温州市委做出了这个新的战略郁署。  相似文献   

7.
杨雅清 《小康》2006,(5):67-67
从理论上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模式都仅仅是一种手段,而目的则是发展。从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模式其对生产力带来的促进都只是阶段性的,而要想达到持久的发展,就必须保持模式的创新。就温州经济发展而言“,温州模式”中的民营经济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除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艰苦创业精神外,还与当时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有关。然而,由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对民营企业政策上的倾斜,极大促进了我国整体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随着整体大发展环境的改善,温州“小气候”下的发展与竞争优势基本丧失,再加上温州民营企业所特具…  相似文献   

8.
温州以改革著称,以改革铸就辉煌.以改革名扬全国。温州35年来改革探索的伟大结晶就是“温州模式”。站在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回望过去、开辟未来。如何评价“温州模式”,是否坚持“温州模式”,是当前温州全面深化改革回避不了、绕不过去、必须回答的重大方向性问题.也是事关温州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还是事关温州未来在全省全国的发展地位和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的政治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地方政府角色及其职能如何定位,温州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温州实践的精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目标是达到“社会共赢”,使社会主体的利益得到平等实现、使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其职能是充当公共人、公平人。  相似文献   

10.
温州是“中国制造”的缩影,它生产出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是“温州模式”的一个特点。2008年民营经济占温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9%。温州人口近800万,1/4是商人;有近50万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经商,被称为“温州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个体工商执照、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温州产生,第一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地方法规在温州出台。1991年温州的个体私营经济产值占国民经济工业产值的比重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1996年温州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其中大部分为民营经济。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温州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实步伐,也证实了温州模式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湖北省社科联根据省委199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的“学习温州经验,放开手脚发展民营经济”的要求,于今年2月中旬,对温州进行了考察。一…  相似文献   

12.
赵岸英 《今日浙江》2004,(15):34-35
民以食为天,粮改过大关。素以“敢争先”闻名的温州人,这次又作为中国粮改的先行者,为“温州模式”丰富了新的内容,也为其他地方的粮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陈一新 《政策瞭望》2013,(11):12-15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探索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面对国内外宏观形势的深刻变化.温州当前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新困难、新问题、新挑战。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凝心聚力,推进温州赶超发展、再创辉煌,是全市上下的首要任务和目标追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对温州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实施“十大举措”,努力打好赶超发展“组合拳”。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1,(19):7-7
温州个别民企老板因资金琏出现问题,发生“跑路”、“跳楼”·现象,一时聚集了公众的目光。当媒体传出温家宝总理近日前往温州调研并开出“治温州”的“方子”时,网上一片释然,纷纷为国务院的决策叫好。笔者注意到温总理赴温州调研时的一个细节。在与温州中小企业家座谈时,温总理说事先派人来温州调查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李剑飞 《政策瞭望》2004,(10):23-25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成“温州模式”和“台州现象”产生的重要内因。玉环地处台州、温州两地交汇处,独特的地缘条件使其天然集成了两种区域发展模式的优点,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区) 之一。至2003年底,玉环县共有非公有制工业企业8366家, 实现工业产值312.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9.81%;吸纳就业人员16.56万人,占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温州模式”存在和发展的三大运行机制与环保责任社会化的互动研究入手 ,提出“环保责任社会化”的思考 ,并通过转换研究视角与拓展研究领域 ,反思“温州模式”的内涵与进一步发展 ,以求为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衡平 ,经济学与环境管理与立法的互相渗透提供“模式研究”的范示。  相似文献   

17.
藏富于民的“老百姓经济”在我国经济改革大潮中,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出现温州人”。20年改革开放,温州人走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刘力锐 《传承》2012,(1):50-52
网络反腐是一种诉诸新闻范式、依赖公众舆论的反腐模式,网络公共舆论成为网络曝光与网络反腐间的一个关键环节。温州论坛开创的网络舆论民间监督的“温州模式”曾多次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百余家媒体报道,堪称中国网络反腐的典范,值得深入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温州第一任市委书记袁芳烈,到如今大力推行招商引资的现任市委书记王建满,看似思路、手法迥异,但这背后的“推手”,却是殊途同归。也许,真实的温州模式一直在被误读;也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 温州资本出现新“井喷”近来,温州企业在区域外的投资行为高涨,其资金数量之多,投资行为之众,形成温州资本的新一轮“井喷”行情:2002年9月,温州资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集体下注巴中和自贡,35个温州老板与四川这两个二级市签下35项投资,总共砸下了15亿多人民币的巨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工业、农业、教育……温州资本几乎是无孔不入。苏州娄葑镇日前赴温州招商,当场签订了7个项目,投资达2亿人民币。在新疆、甘肃、云南等几乎有人群居的地方,善于跑马圈地的温州人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