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仨徒弟     
星期六,美美客串主持的心理俱乐部请专家讲性格分析,邀我和小岩到场。 我们仨早到,聚在一块儿抓紧时间聊天。美美说刚才路上坐公交车,遇到笑料:一人没赶上车,在车后边追边喊:“师傅——等等  相似文献   

2.
茶俗茶礼     
有一句俗语叫“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日常所需,既是所需,就成为文化。有茶艺、茶令,又有茗具、茗粥,如东坡诗“偶为老僧煮茗粥”,是茶和米一起煮。又多有煮茶、沏茶、斟茶、品茶、饮茶等名称。唐代诗僧皎然,有茶饮诗:“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将茶饮提到极高境界。用茶待客,向长辈敬茶,又是一种礼仪。南方有对长辈敬茶习俗,清晨倒一杯香茶,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献给长辈。如今香港、广东等地还盛行这种礼节。这礼节颇有人情意义,有助于尊敬老人的社会风…  相似文献   

3.
那是一个立秋后的下午.在北京西黄城根南街9号院内,我叩响了崔乃夫工作多年的那间办公室的门。“请进、请坐。”老部长伸手指向屋子一角、一张小圆桌旁的椅子,随后从大写字台后面走过来,与我面对面的坐下。这时,我发现了他写字台对面有一把报适宜“来访”人坐的椅子,可他却选择了与我仅隔那张半米之高的小圆桌交谈的方式,使人感到一种民政干部的作风。相对而坐,细细观察.老部长身着一件白衬衫、外罩一件半旧的浅米色夹克衫红润的面应两鬓染霜依然是那么精力充沛。谈话从民政开始,渐渐走入了慈善。崔会长,您过去是从事中国社会保…  相似文献   

4.
报载,蕲春县教委主任刘建文在接待处理学校教职工来信来访中,除了实行每月固定的“信访接待日”制度外,特为自己加了一条随机接访和登门回访的“接访规矩”:“反映问题的来访者,请随时随地找我谈;错过了时机的来访者,请留下上访事由和联系方式我找你谈;请求救助的来访者,我们可以推心置腹地谈。”对那些找到家里的老弱病残教职工,刘主任待若亲人,敬茶献烟,嘘寒问暖,并多次留其进餐,边吃边谈……  相似文献   

5.
刘晓莺 《前进》2015,(3):61-62
谈到中华茶文化,有许多名言佳句耳熟能详:"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吟来朗朗上口。也有诸多的逸闻趣事令人心驰神怡:据说平生嗜茶的乾隆皇帝在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老臣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还有一则说的是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一天,郑板桥来到一个寺院,方丈看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  相似文献   

6.
灵宝公安:让群众满意张宝华,易馨,李少波一河南灵宝市一个阴的下午,距市公安局约100华里的故县镇河西村年已6旬的张大爷,风尘仆仆到户政办为女儿办理临时身份证。刚踏入户证室门,即是“大爷,您好,请坐”的悦耳话语,两位女户籍警又是让坐,又是递茶。张大爷不...  相似文献   

7.
逆水流     
逆水流■梅次一个冬天,老友来访,坐了一会儿就说:“你家怎么这样冷?”我听了很诧异,因为我并未感到怎样冷,后来知道,老友家装了暖气,由热到冷,就不习惯了。几年后我家也装了暖气,有一次我到另一老友家去拜访,对他说的竟然也是“你家怎么这样冷?”这句话,事后...  相似文献   

8.
我对美女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仰慕和爱慕。说到仰慕,真就像《红楼梦》一样,需要“香茶漱口”方能说出“美女”二字——比如现在,我就是沏好一杯井冈山的酽茶——就是“同志哥,请喝一杯茶”的那种,才敢写下这些文字;说到爱慕,真恨不得“执子之手”,甚至与子同龛。——当然想象终归是想象,特别是作为规矩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23日大清早,张林来到人大代表龚明亮家。 刚落座,张林就说:“龚代表,今天的‘下午茶’我想包场。” 个人包场喝“下午茶”还是第一次,龚明亮感到稀奇,便问:“有啥重要事?” 张林说:“‘五一’我儿子结婚,我想请邻居们喝场茶,打声招呼。”  相似文献   

10.
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中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应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要称其为“喇嘛”,即“上师”的意思。总之,不能将寺庙中的僧人、道人等直称为“和尚”、“出家人”,更不能使用侮辱性的称呼。 二忌礼节不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是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礼节。 三忌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词、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为举止失当。游览寺庙时…  相似文献   

11.
每去看病 ,医生常说 :“把舌头伸出来看看 !”便知看舌头可知体质是否健康。而近闻某单位不团结的内中原委 ,系由个别人嚼舌头搬弄是非所致。乃知看舌头 ,还可知人的品质之优劣。  据说 ,有一位阿拉伯主人吩咐仆人 :“去宰一只羊 ,把最好的东西取来。”仆人应声去做 ,取来了羊的舌头。后来 ,主人又吩咐 :“再宰一只羊 ,把最坏的东西取来”。结果 ,仆人取来的仍是羊的舌头。主人问为什么 ,仆人回答 :“说好没有比舌头更好 ,说坏没有比舌头更坏的。”的确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例如 ,古代那个“将相和”故事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采访原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的时候,他很偶然地谈到了中国的宴请方式:“中国人请客吃饭的方式是全世界最大的问题。我给你举个例子,7月16日,来访的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请我和郑必坚先生吃饭,是工作餐,没有酒,只有饮料和茶,每人两道菜,第一道是两个叉烧、两个包子,第二道是米饭、素菜和一点肉,就这么简单,期间也不敬酒。我认为这种请客方式很健康,而且能够坐下来很安静地讨论一些问题,美国人请客就是这样的,他们并不怕人家说他寒碜。胡锦涛总书记请客,也只是三菜一汤。”  相似文献   

13.
《人民公安》2013,(9):17-17
1.向别人询问,说“请”。2.接受时,说“谢谢”。3.除非有意外,否则切勿打断大人们的交谈。大人谈完话后会注意到你并回答你。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经营理念,优良的服务品质,使“一茶一坐”最终得到了顾客的认可。事业蒸蒸日上了,但简铭钦并不想停下脚步。他有了一个更大的愿望,把中国的茶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在世界十大城市开创“一茶一坐”!第一步,他把目光投向了上海。  相似文献   

15.
火星也是火     
《干部人事月报》2009,(7):76-77
沩山灵祜禅师在20多岁时被百丈禅师收为弟子随其参禅。一天,他正在师父边侍候,百丈吩咐说:“你替我看看那炉中还有没有火?”灵祜走过去用夹子拨弄了几下说:“没有火了。”百丈二话没说,起身走到炉边从里到外翻搅了一番,居然拨出了几点尚未燃尽的火星,便用夹子钳起举到灵祜面前说:“这是什么?”灵祜猛然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向师父施礼道谢!  相似文献   

16.
开心乐园     
高兴得太早世界杯期间,某球队队员添了一个小孩,所有队友被邀请参加洗礼。大家来到教堂,孩子突然从母亲手中滑落,守门员果断地扑出,在离地几厘米的地方将孩子稳稳接住。大伙儿鼓掌欢呼,没想到,他却习惯地拍拍孩子,向前跑了几步,接着熟练地大脚开出……领导很忙一天,领导吩咐秘书说:“有人找我就说我很忙,让他等会儿。”秘书问:“要是来人说有急事怎么办?”领导说:“告诉他,这种话说的人多了。”过了一会儿,领导的太太来找领导了,秘书对她说:“领导很忙,请您等一会儿。”太太怒道:“我是他太太,让他马上来见我。”秘书笑道:“说这话的人多了…  相似文献   

17.
一位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在冷飕飕的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辛苦地扫落叶了。”  相似文献   

18.
我曾在日本东京观赏正宗的“日本茶道”。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身着和服的茶女,手捧典雅的茶具,以舞蹈般的表演仪礼,向客人敬茶、献茶,真的让人感到这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据介绍,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杭州余杭区径山寺的“茶宴”,唐时由去日本留学的和尚传入,经过近千年的演化,始成今天的日本茶道。当时我想,我们杭州的龙井茶,是茶中的极品,中外闻名,何不发掘“茶宴”这一文化资源,创编“龙井茶道”,以弘扬我国古老悠久的茶文化呢!如今,这一愿望在位于西湖风篁岭上的龙井山园“茶文化村”里实现了。该园地处满觉陇和龙井之间,发掘龙井茶产地的…  相似文献   

19.
饶湫波 《人民公安》2006,(19):51-51
行动到凌晨2时,刘所长请大家吃面条。小徐胃口大,一下子吃了两份,惊得我们连问他“不怕撑死啊?”小徐斜睨了所长一眼,说:“要说撑死的事,刘所长还真的有过一次……”未等他说出下文,刘所长就干咳一声,对小徐说:“臭嘴,又想出我洋相。”小徐便笑而不言。回所的路上,我单独向小徐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1月7日下午18时,在贵州视察指导工作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同志,从赫章县的砂可变电站视察回来,在县委招待所刚坐下,不顾路上劳累,挤时间约见了全国政协委员马鸿恩阿匐。“哎呀,王主席,你真的是从‘天上’来看我,这么远。你还记得我,叫我好感动。”马鸿恩委员握着王兆国的手,激动地说。“快请坐,快坐。早就该来看老朋友啦,我怎么会忘记您呢。”王兆国热情地说。陪同约见的贵州省委统战部部长伍席源同志也握着马委员的手,热情地让坐。“近来身体好吗,看你气色不错。”“好,好,一切都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