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和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战线组织——共产国际反帝情报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利用自己的隐蔽身份,收集有关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情报,再将这些军事情报发给当时苏联的伯力,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的苏军情报部  相似文献   

2.
彭施鲁 《党史博览》2011,(12):26-30
1941年至1945年8月.在苏联远东边境的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附近有一个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一直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军事和政治整训。1945年8月.这个旅的全体指战员在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及朝鲜期间,密切配合苏军进行了战斗。  相似文献   

3.
根据第一次伯力会议抗联与苏联远东军达成相互支援和合作的协议,从1940年秋冬季开始,抗联各部在遭到巨大困难和挫折之后,便开始陆续过界来到苏联境内。1941年初,为了便于对这些过境部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苏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许许多多"国际同志",为中国和苏联提供了重要军事情报,其中包括来自敌国日本的革命志士,他们在反法西斯情报阵营冲锋陷阵,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尾崎秀实:把日本绝密情报发往延安尾崎秀实(1901-1944),是日本进步的新闻记者。从1928年11月至1932年1月,作为日本《朝日新闻》驻上海记者,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在上  相似文献   

5.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又名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八十八独立特别旅(亦称国际旅),1942年8月1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在中苏边境小城伯力附近成立。初期,全旅兵员总数约1000人左右,绝大多数为退入苏联境内  相似文献   

6.
迷茫的司令部 院内正中的大楼是总司令部作战室。室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东边墙上,从天棚垂到墙根的大比例军事地图上,插着蓝、红、黄大箭头。苏联在伯力、海参崴、后贝加尔等远东地区与中国接壤的边境军事要地,也一一标在上面。可见,关东军对苏联的军事情报掌握得比较细致。 两个值班的军官,正忙着记笔记。案台上有8台电话。突然,一台黑色的电话响  相似文献   

7.
“到苏联去”,“到列宁的故乡去”,“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去!”1921年夏,年方23岁的刘少奇经杨明斋介绍,与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等十几人,经日本长崎、苏俄海参崴、伯力、海兰泡、赤塔、伊尔库茨克前往莫斯科,这是刘少奇第一次远离故国之行.由于苏联受战争创伤严重,交通十分不便,火车一路上走走停停,颠簸3个月才到达目的地.到莫斯科后,刘少奇进入了专门为培养苏联少数民族和东方各国培养政治干部而创办的特殊学校——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在这所学校里,刘少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9日,百万苏联红军越过国境,向中国东北的日伪军发起进攻。此时,我在苏联的国际红军特别独立第八十八旅三营五连任连长,上尉军衔。八十八旅旅长周保中和政治副旅长李兆麟多次通过远东苏军总司令部向苏军最高统帅部请求,要求随苏军一同打回祖国。 一天早晨,李兆麟通知我到伯力(哈巴罗夫斯克)机场,坐飞机回国。8点多钟,我来到伯力机场,1架安Ⅱ型飞机早停在跑道上等候。一同回国的共有12人,  相似文献   

9.
杨明斋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过贡献。华东石油大学马列教研室余世诚教授,为了弄清杨明斋30年代重返苏联后的情况,曾多次与苏联有关方面联系,并于1988年9月写信给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请他帮助查明杨明斋30年代在苏联的历史。《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刊登了苏共中央委托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吉塔连科写给余世诚教授的回信译文。吉塔连科在回信中说:“据查存档文件,1930年1月杨明斋未经党的领导许可,在走私者的帮助下非法越过中苏边界。到1930年秋他都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扫盲站当中文教员,后来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并在《红星报》和无线电台工作。1931年杨明斋被当作叛逃者流放到托木斯克”;“1934年8月行政流放期满后,杨明斋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苏联情报机关在上海活动时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关系,它们主要为苏联和共产国际服务,同时也给予中国共产党很多帮助,包括传递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信息,为中共提供军事情报,向中共交付援助经费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陈独秀一生的跌宕起伏及其最后入狱,其实源自斯大林秘密运作的"喘息"政策。"喘息"政策的历史背景陈独秀登上历史舞台之际,正是苏联推行"喘息"政策之时。(一)"远东的总政策"1918年3月,苏联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5月5日,列宁就把日本的威胁与德国相提并论:"德国和日本将根据成文或不成文的协议来共同瓜分我们,扼杀我们,这是可能的,甚至是很可能的。"此后,列宁又多次提到日本可能的侵略,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21,(10)
正入苏整训1940年,东北抗战进入极端困难时期,抗联各部终日潜居在深山密林,缺衣少食,游击活动极为困难。1941年3月中旬,东北党组织和抗联领导为保存实力,以利再战,根据第一次伯力会议抗联与苏联远东方面军达成的相互支援与合作的协议,进入苏联境内进行整训,他们身穿苏军军服,佩戴苏军军衔,装备苏军武器,按照苏军大纲训练,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中苏两国边界相接,东北抗联从建立之初就与苏联相互支援。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直接导致苏联境内东北抗联部队停止向东北派遣队伍与日伪军作战,使抗联将士不得不长期留驻苏联境内。这在客观上也让抗联得以暂时避开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日伪的残酷"讨伐",使得抗联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存,避免更大牺牲。留驻苏联境内的抗联队伍,进行野营整训,成立教导旅,同时派遣小分队前往中国东北,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为苏联提供宝贵的军事情报。苏联对日宣战后,抗联部队直接参加了苏军对日作战行动,是苏军有力的配合者。本文试图从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远东军相互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东北抗日联军实行战略转移后的后期斗争,阐述东北抗日联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郝江东 《党的文献》2020,(1):98-102
由于史料缺乏,关于东北抗联教导旅历史的认知一直不够深入完整。从俄罗斯档案馆和历史文献集搜集到的四份相关档案,为东北抗联教导旅历史的探讨提供了新的可能。第一份档案是1939年4月15日由时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和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联名签署的给苏联远东边区内务与军事部门的命令,这份命令的出台标志着莫斯科对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策略发生转变。第二份档案是1940年9月30日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内务人民委员部发给莫斯科的一份电报,这封电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第二次伯力会议"。第三份档案是来自俄罗斯档案馆的一组周保中个人档案,这份档案反映出莫斯科关注过抗联教导旅的组建及领导人任命。第四份档案是1945年8月24日周保中给远东苏军总部最高统帅华西列夫斯基的请示信,这封信可以帮助厘清一些流传已久的说法,增进对抗联教导旅在远东战役期间真实活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5,(10)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和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中,齐齐哈尔地区活动着一条秘密战线——共产国际远东情报站齐齐哈尔分站,他们在日伪统治异常残酷,警特活动频繁的形势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没有枪声的战斗。张永兴,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受上级组织派遣到苏联的哈巴罗夫斯克远东军区情报部学习情报工作技术。1934年学习期满,被派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秘密组建地下国际军事情报站。他把情报站就设立在自己家中。他家院子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于1919年7月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这是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方文献总编室编著的《中国现代史》一书,较详细地叙述了宣言传入中国后的情况及对中苏关系的影响。兹将有关部分译出,以供史学界参考。题目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国追求真理、矢志向苏联学习的青年去苏联,除从欧洲直接抵达的外,在中国大陆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新疆,一个是黑龙江。而大部分主要从黑龙江各口岸和通道前往苏联。黑龙江口岸和通道较多,主要大的通道有四条:第一条,哈尔滨往北经中东铁路满洲里出境;第二条,哈尔滨往东经中东铁路绥芬河出境;第三条,从海上抵海参崴、经西伯利亚铁路到伯力,再经水路黑龙江至黑河或海兰泡至赤塔和伊尔库茨克;第四条,从哈尔滨走松花江、黑龙江到伯力,再逆水至黑河出境。有人把去苏联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经过的路线比喻为"红色丝绸之路",那么黑河就是红色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华采取了一种睦邻和援助中国革命同构的外交政策.因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到了1931年9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使其远东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本文拟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苏联对华实行的"联华防日"政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丽云 《党史纵横》2007,(12):43-45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配合共产国际和苏联在中国东北建立了远东国际反帝情报组织.从1932年起,在中央的指示下,中共满洲省委指派中共党员王东周、杨佐青、庄克仁等陆续参加并领导远东国际反帝情报组织工作,先后选送几批中共党员和爱国青年赴苏接受特种训练;苏联也派出相当数量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到中国东北,从而形成了遍布东北各地的反帝情报网,建立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大连3个较大的情报组织.龙桂洁,便是哈尔滨情报组牡丹江站的工作人员,她与丈夫中共党员张慧忠一起做了6年的情报工作,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1941年张慧忠被捕牺牲后,龙桂洁继续为党工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党史文摘     
《湘潮》1989,(9)
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的是列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了莫斯科远东会议,中国代.表30余人,有共产党、国民党等各方代表。会上,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