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虎将罗元发     
腰背挺直,脸膛红亮,眼光炯炯有神,83岁的罗元发中将丝毫没给我留下“老态龙钟”之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不乏这样的将军;名声很响,可仔细琢磨起来,记不清他到底参与或指挥过哪个著名的战斗、战役。罗元发将军用不着悲哀,历史在他的胸前挂上了金光闪闪的军功章。  相似文献   

2.
罗元发1910年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龙门镇。他从一个放牛娃走上革命道路,最后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他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保卫祖国领空的许多著名战役、战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10年5月10日,罗元发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对他战斗的一生,张震将军有诗赞道:"金戈铁马岁月稠,南征北战几十秋。老骥伏枥书青史,白发丹心照神州。"  相似文献   

3.
正耿飚将军(1909.08.26-2000.06.23)是人民军队历史上著名的"无冕将军"。7年红军岁月,他历任红九师、红一师、红四军参谋长,是这3支部队军事主官李聚奎、陈赓、陈再道的好军师;担任红二师第4团团长期间,他带领这支英雄部队斩关夺隘,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之一,与杨得志担任团长的红一师第1团携手并进。可以说,红军时期锻造了他百战名将的军事素养。  相似文献   

4.
许世友将军是我国的开国元勋,战场上豪气万丈,攻无不克;生活中老将军同样为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歌,尤其是将军"四跪慈母"的孝举更是世间人之楷模。一跪累母难1926年,许世友在王树声的带领下参加了革命,1927年率领部队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也就从这时开始,许世友成了"清乡团"搜捕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5.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08,(10):34-38
保卫中央苏区:罗元发指挥一个团接替两个师的阵地 1910年11月15日,罗元发出生在福建龙岩。1929年5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从井冈山转移到闽西。5月22日,红军打下了龙岩。放牛娃罗元发在红军扩红中参了军,当了红四军的一名战上。不久,罗元发被选送到闽西苏维埃政府创办的红军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导读:名满天下非浮名2010年5月10日,开国将军、西北名将罗元发走完了100岁人生光辉历程,驾鹤西去了!我和友人立即发去唁电:"惊悉噩耗,首长离世,悲痛万分。我们在西天下向老人家跪拜送行!  相似文献   

7.
甘泗淇是我军高级将领,也是著名政工将军。革命斗争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组建战斗剧社,不断活跃红军的业余文化生活。解放后,他又深入基层部队,着力做好部队政治思想工作。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改善部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他做了大量工作。他从一名农家贫寒子弟,历经战争岁月的洗礼,渐渐成长为一位我军优秀的政工上将。他上爱人李贞同为开国将军。他俩相濡以沫,并肩战斗30余载,人们称之为夫妻将军、双子将星。  相似文献   

8.
正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有10位独臂将军。其中有3位是在长征中痛失手臂的,巧合的是他们还都来自同一支部队——红二方面军,他们是贺炳炎、余秋里、晏福生。长征中的战火使他们的躯体不再健全,长征的熔炉却把他们淬炼成驰骋沙场的独臂将军。诚如余秋里回顾长征时所言:"是理想和信念的力量,鼓舞我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艰苦的磨炼,更进一步坚定了我的革命信念,锻炼  相似文献   

9.
<正>五月的龙岩,骤雨初歇。10日上午,北京传来了噩耗:罗元发将军6时50分逝世,享年101岁。德高望重的罗老走了!罗老系龙岩市龙门镇龙门村人,16岁便参加了革命,1929年毛泽东率红军三打龙岩城,他参加了工农红军,随即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0.
共和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是位能文善武、情趣高雅的将军。他对空政文工团的工作非常重视。他曾说:“我有两支部队,一支是几十万的作战部队,一支是500人的文工团。”刘亚楼认为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同样重要,文艺工作在政治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他把文工团当作部队使用。1 1958年,刘亚楼指示将各军区空军文工团撤销,把全空军文工团的主要力量集中到北京,扩大组建成空政文工总团,下设歌剧团、歌舞团、话剧团和军乐队,共500多  相似文献   

11.
1945年6月,塞北的山丹丹花开得分外红艳,从晋察冀雁北地区来的罗元发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聆听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向大会作的报告。罗元发感到无比振奋,迫切要求返回前线,以实际行动响应七大的号召。 可是,组织上决定罗元发留在延安的教二旅。正当罗元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准备去教二旅的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红军长征的战斗序列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说它特殊,一是其成员都是从部队选调上来的、有战斗经验的班排长以上的干部和政治工作人员;二是这支队伍既是一支战斗队,又是一所培训红军军政干部的学校。这支特殊的部队就是著名的红军干部团。红军干部团的组建1934年10月,在第  相似文献   

13.
我军第一支特种兵纵队的司令——记前军委炮兵副司令员陈锐霆将军○贺茂之人们常称,炮兵是军中“战神”。我军的特种兵是由炮兵起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特种兵部队,是1947年3月18日在山东沂南县苍子坡成立的华东特种兵纵队,也是唯一的一支于1950年分建...  相似文献   

14.
正马刀下的辉煌——骑兵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骑兵部队最多时达到12个骑兵师。我军骑兵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场,在解放战争的西北战场、东北战场、华北战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军区骑兵部队共歼敌上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中,除步兵外,骑兵是产生将军最多的兵种。我军共有骑兵出身的将军36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5人,少将29人。  相似文献   

15.
郭化若是解放军将领中有名的儒将。他是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书法家兼诗人,是在我军中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研究《孙子兵法》的学者,他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享誉海内外。毛泽东赞誉郭化若是"党内一支笔",尊郭化若是自己的军事教育顾问。1995年11月26日,91岁的郭化若将军去世。江泽民同志为他亲笔题写了"一代儒将"的墓词。  相似文献   

16.
刊发在这里的一组文章,是本刊记者前不久到西沙群岛采访时,在守岛部队的意外收获,均选自部队官兵自写自编的诗文集《我是西沙人》。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官兵们如铁如钢般的意志,是祖国的蓝色疆域牢不可破的坚强保障;这是一支"文化"的部队,官兵们在咸风、苦水、骄阳下练就的黑铁塔般粗犷的外表下,是柔情浓郁、诗情画意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守岛巡海之余,用质朴的笔,记录了艰难环境下"诗意的栖居";这也是一支充满大爱的部队,官兵们倾诉给西沙的爱,正是倾诉给祖国的爱、部队的爱、战友的爱、亲人的爱……  相似文献   

17.
刊发在这里的一组文章,是本刊记者前不久到西沙群岛采访时,在守岛部队的意外收获,均选自部队官兵自写自编的诗文集《我是西沙人》。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官兵们如铁如钢般的意志,是祖国的蓝色疆域牢不可破的坚强保障;这是一支"文化"的部队,官兵们在咸风、苦水、骄阳下练就的黑铁塔般粗犷的外表下,是柔情浓郁、诗情画意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守岛巡海之余,用质朴的笔,记录了艰难环境下"诗意的栖居";这也是一支充满大爱的部队,官兵们倾诉给西沙的爱,正是倾诉给祖国的爱、部队的爱、战友的爱、亲人的爱……  相似文献   

18.
刊发在这里的一组文章,是本刊记者前不久到西沙群岛采访时,在守岛部队的意外收获,均选自部队官兵自写自编的诗文集《我是西沙人》。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官兵们如铁如钢般的意志,是祖国的蓝色疆域牢不可破的坚强保障;这是一支"文化"的部队,官兵们在咸风、苦水、骄阳下练就的黑铁塔般粗犷的外表下,是柔情浓郁、诗情画意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守岛巡海之余,用质朴的笔,记录了艰难环境下"诗意的栖居";这也是一支充满大爱的部队,官兵们倾诉给西沙的爱,正是倾诉给祖国的爱、部队的爱、战友的爱、亲人的爱……  相似文献   

19.
爱妻西沙行     
刊发在这里的一组文章,是本刊记者前不久到西沙群岛采访时,在守岛部队的意外收获,均选自部队官兵自写自编的诗文集《我是西沙人》。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官兵们如铁如钢般的意志,是祖国的蓝色疆域牢不可破的坚强保障;这是一支"文化"的部队,官兵们在咸风、苦水、骄阳下练就的黑铁塔般粗犷的外表下,是柔情浓郁、诗情画意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守岛巡海之余,用质朴的笔,记录了艰难环境下"诗意的栖居";这也是一支充满大爱的部队,官兵们倾诉给西沙的爱,正是倾诉给祖国的爱、部队的爱、战友的爱、亲人的爱……  相似文献   

20.
西沙趣闻     
刊发在这里的一组文章,是本刊记者前不久到西沙群岛采访时,在守岛部队的意外收获,均选自部队官兵自写自编的诗文集《我是西沙人》。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官兵们如铁如钢般的意志,是祖国的蓝色疆域牢不可破的坚强保障;这是一支"文化"的部队,官兵们在咸风、苦水、骄阳下练就的黑铁塔般粗犷的外表下,是柔情浓郁、诗情画意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守岛巡海之余,用质朴的笔,记录了艰难环境下"诗意的栖居";这也是一支充满大爱的部队,官兵们倾诉给西沙的爱,正是倾诉给祖国的爱、部队的爱、战友的爱、亲人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