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底,围绕美国提出的“大中东倡议”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美国国务院负责政治事务的助卿格罗斯曼到访一些中东国家,正式推销这项倡议:二是阿拉伯国家联盟举行外长会议,对美国的倡议做出回应,推出阿盟的政治改革计划,强调要立足本地区文化、重视巴勒斯坦人权益。“大中东倡议”3月底还将摆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的会议桌。同时,一些中东和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   

2.
在伊拉克战争的强力撬动下,中东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政治维新被提上议事日程,经济改革开始迈开大步。 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一年来中东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烽火狼烟似被暖风细雨代替。维护稳定、务实外交、发展经济、改良社会,是中东国家普遍实行的大政方略。  相似文献   

3.
田文林 《瞭望》2016,(6):86-87
从2011年1月突尼斯本·阿里政权垮台算起,中东剧变过去已经整整五年。这场最初被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社会政治运动,曾经被寄托无限梦想,然而,卷入其中的多个中东国家或经历改革,或经历革命,或陷入战争煎熬,每个国家都不同程度面临经济萧条、失业加剧、冲突升温、安全威胁增大乃至四分五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开罗专电 旨在解决中东地区性问题的中东第二轮多边会谈于5月11日至19日在五个国家的首都举行。参加这次会谈的总共有来自大多数中东国家、美国、俄国、加拿大、奥地利、日本、中国和欧共体等近40个国家和方面的代表,其规模之大尚属空前。这次会谈是有关各方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做的一次新努力,它为解决中东地区性问题提供了一次新的契机。 这次会谈是今年1月底在莫斯科举行的多边会谈的继续,也是自去年10月底马德里中东和会以后举行  相似文献   

5.
张新存 《党政论坛》2011,(11):20-21
一、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优势 1.稳定的政治局势。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政治稳定,综观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这些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后起之秀新加坡和香港,无不都是处于政治高度稳定的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6.
刘顺 《瞭望》2003,(16)
随着巴格达的沦陷和美国宣告萨达姆政权垮台,这场持续了近一个月的伊拉克战争已接近尾声。战后伊拉克向何处去?战后中东向何处去?以胜利者自居的美国将如何改造伊拉克,如何改变中东政治版图?不仅身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人和遭受战争损失的中东国家关注,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在注视着战争给伊拉克和中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 部分中东国家原本是君主国 ,其中一些经过革命 ,王权被推翻 ,从此共和。现在剩下的君主国有7个 ,6个分布在波斯湾沿岸 ,即沙特、阿联酋、卡塔尔、阿曼、科威特和巴林 ,另一个是约旦。中东君主国家有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稳定。20世纪 ,中东发生60多次军事政变 ,有几个国家还陷入生灵涂炭的内战。没有发生政变的全是君主国家。另一个事实是 ,君主国家普遍经济比较发达、社会福利较好。这7个君主国家 ,除了沙特仍实行政教合一的绝对君主制 ,其他都是君主立宪制。沙特国王既是国家元首、最高宗教领袖(伊玛目)、政府首脑(大臣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8.
张燕军 《学理论》2014,(12):29-30
定居点政策是以色列从1967年开始实施的国家战略,以色列在被占领土建造定居点出于安全、政治、资源等多种考虑。1967年—1977年是定居点建设的起始阶段,但它已经决定了之后四十年的布局和方向。以色列这一政策成为解决阿以、巴以矛盾的重大障碍,是中东和平难以逾越的屏障。  相似文献   

9.
许梅 《瞭望》1991,(26)
7月2日至14日,李鹏总理将先后访问埃及、约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科威特。这是海湾战争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出访中东,必将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和加强中国与中东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合作关  相似文献   

10.
一、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优势1.稳定的政治局势。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政治稳定,综观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这些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后起之秀新加坡和香港,无不都是处于政治高度稳定的国家(或地区),这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运作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局势一直持续向好,国内政局稳定,民  相似文献   

11.
正"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国家达到60多个,各国的政治体制、政治价值取向、社会制度、政治传统、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都不一样。政治的差异性、民族的复杂性、文化的多样性、宗教信仰的复杂性等都会使"一带一路"在推进过程中产生相应的风险。从沿线60多个国家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风险是复杂多样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类型。1.政治风险一是政治局势,它包括政治透明度、腐败问题、政治抗争问题等。"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稳  相似文献   

12.
潜旭明 《理论视野》2013,(11):64-67
【提要】考察了中东国家的经济模式和市场特点,分析了中东变局以来,中阿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投资合作的稳步发展、工程承包领域合作的显著成效。对照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现状,形成了关于加强中阿经贸合作的几点思考:提升中国企业的形象,加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管;发挥高校、智库、商会的作用,为中阿经贸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优化国内投资环境,吸引中东国家投资;以能源合作为重点,向其他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13.
山民 《瞭望》2003,(34)
伊拉克战争不是一场对手 生死战,而是企图恐吓世 界人民的作秀。只要翻开世界地图,伊拉克在中东的地缘政治价值一目了然,美国长时间的政略与战略运筹都是为最终控制伊拉克。因为,美国很清楚,只要抓住中东的心脏,就可以得到影响、进而削弱欧佩克等能源集体和国家的石油控制权,可以得到解除中东其它宿敌武装的出发阵地,从而使美国成  相似文献   

14.
王嵎生 《党政论坛》2011,(10):17-17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前后,突尼斯爆发政治动荡,然后迅速向周边国家蔓延,特别是美英法等多国正在对利比亚进行强烈的军事干预,战争结果虽然难以预测,但无疑会引发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而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及其未来走向,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前后,突尼斯爆发政治动荡,然后迅速向周边国家蔓延,特别是美英法等多国正在对利比亚进行强烈的军事干预,战争结果虽然难以预测,但无疑会引发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中东和平进程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又披上一层令人乐观的色彩,但面对耶路撒冷地位、巴勒斯坦难民安置、犹太人定居点、巴以边界和戈兰高地等一系列棘手问题,阿以谈判也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阿以之间和平的实现绝非朝夕可待。况且,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边界领土、水资源等方面的矛盾错综复杂,一些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政治领导人继承问题也令人担忧,旧的矛盾缓解了,新的矛盾还可能爆发,并导致新的动荡和冲突。中东一些国家的经济经过调整,已经步入恢复发展的轨道,达到中速增长水平。然而,多数国家的经济依然比较困难。不利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刘顺 《瞭望》2002,(13)
美国副总统切尼3月20日离开土耳其,为他历时9天的中东11国之行划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切尼此行肩负两项使命:一是说服中东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支持美国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二是加大外交斡旋力度,促成巴以停火。从目前公布的访问结果来看,切尼在对伊动武问题上并没有同绝大多数所访国家达成共识,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也是  相似文献   

18.
梁丽营 《学理论》2009,(25):68-69
现代中东国家所推行的社会主义是以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教义为思想基础的、以阿拉伯民族统一为主要对外目标并争取实现阿拉伯各国统一的具有中东特色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其实质上是经过"本土化"的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亚平 《侨园》2003,(1):18-19
2002年是在动荡不安中度过的,是极不平静的一年。一年来,随着美国将“反恐”斗争扩大化和长期化,在中东欲更换伊拉克政权的同时又推行护以压巴的政策,使得中东局势更加动荡。美国借反恐来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霸气和威胁性在迅速上升。但同时大国关系也发生了重大调整,俄罗斯、印度等国与美国关系拉近,但在欧洲和亚洲,有不少国家对美国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近日在国会陈述伊拉克问题时说,“伊拉克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中东的报刊认为,鲍威尔的论调是一个信号,美国不仅要借攻伊推翻萨达姆政权,还要按照美国的战略设想,描绘中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版图。美国认为,无论从能源供应还是从地缘政治来讲,中东都是美国必须控制的战略要地。“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其中东战略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伊拉克则是美国实施其中东新战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