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忽然结束,两强均衡的世界,突变为一强独霸的单极世界。于是,“人类向何处去”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此后,国际政治领域主要有四种理论对新世纪作出不同的预测。一是“国家主义论”,即“进攻性现实主义论”,约翰·米尔斯海默是这一理论的代言人。他认为,冷战结束后.国家主义将盛行,各国都以各自的方式,追逐各自的利益,整个国际关系.将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二是“历史终结论”,这是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转折性的变化,其中较为引人瞩目的是意识形态之争的“隐形化”。正确分析国际政治中出现的这一新变化,对我们确定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对内对外政策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一、意识形态之争“隐形化”是相对于冷战时期,特别是尖锐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划线的东西方关系而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之间展开了全球性的较量,形成了东西方之间的激烈对抗局面,意识形态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谓“冷战”就是指二战后美国为反苏、反…  相似文献   

3.
对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前,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西方国际关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的权力论也有了新的发展。约瑟夫·奈提出了软权力的概念,认为国际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世界权力的变革”和“权力性质的变化”、经济和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美国不断进行文化扩张,而软权力的提出又恰恰为其谋求文化霸权提供了理论基础。这种形势下,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对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甚至民族认同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文化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约瑟夫·奈于1990年最早在学术界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软权力的…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不久,“中国威胁”的论调便不绝于耳。究其理论基础,西方自由主义学派的“民主和平理论”不失为其立论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民主和平论”理论上的不足,探讨中国之所以不会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原因,使“中国威胁论”的荒谬昭然于世。“民主和平论”的思想发端于卢梭,形成于康德,发展并完善于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自由主义流派。“民主和平论”者最根本的信条是:自由民主国家之间决不相互开战;西方民主政治是避免冲突与战争的法宝。原因不外三点:(1)民主国家的政府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是人民自己治理的…  相似文献   

5.
李德芳 《发展论坛》2003,(12):94-96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古老、最有争议的理论之一。早在1713年,“势力均衡”的概念就被正式写进了《乌得勒支和约》。此后,均势更是成为18至19世纪欧洲占绝对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尽管20世纪初由于一战的爆发,人们对均势理论的质疑颇多,然而不论是一战与二战期间,还是冷战的40多年,均势战略依然在发挥作用。均势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虽然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但它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一直延续不断。有人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均势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冷战后的今天,均势也是随处可见,而且,均势战略依然是许…  相似文献   

6.
世界多极化思想是江泽民国际政治理论和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多极化是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冷战后的“极”概念与冷战时期的“极”概念有所不同。冷战后的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表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论外交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文 《新视野》2002,(6):57-60
随着“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国际学术界对外交及国际关系领域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近年逐渐升温。从“人权外交”及“人道主义干涉”是否合乎正义到“文明冲突”论是否有据,从“强权”与“道义”何者为先,到“国家主权是否过时”等等问题处于广泛的争论之中,大量新问题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对外交及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哲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始,还存在不少空白。这些尚待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一、外交哲学能否作为元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虽然有西方学者提出了外交哲学这个概念,但还没有把外…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许多学者纷纷撰文描述冷战后时代的世界图景,试图预测正在形成中的国际秩序。1993年夏季,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阐述了其“文明冲突论”的新模式,其中心论点在于:未来世界冲突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集团必须巩固其主导地位,以对付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联合。依照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模式,国际冲突的发生是由于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情况下,主权国家之间为实现各自目标和利益而进行的对抗行动。自从二战结束、冷战开始以来,这种传统的模式在国际关系领域一直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向人们提供了认识当代世界历史的全新视角。然而,沃勒斯坦关于"中心"必然导致"霸权"的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及国际战略选择中却得到了反证。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仅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且还是对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刘思萍 《党史文苑》2011,(16):58-60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处于分化重组的新阶段。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将不是意识形态和经济,而是文明的冲突,为美国转变其对外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但该理论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夸大了文明的作用、鼓吹中国威胁论和"西方文明优越论"等。和谐世界理论倡导多元和谐的文化观,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是中国根据自身传统文化和国情提出的外交战略,是反击"文明冲突论"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抛出了新自由主义论、全球资本主义民主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威胁论和消费主义论等冲击并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理论。剖析这些“理论”,戳穿其实质,对于我们更有力地开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1,(8):64-64
西方国家的“中国崩溃论”持续了大约20年,现在已经崩溃了,因为西方对中国的悲观预测都以失败告终,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景戎华 《党史纵横》2002,(11):17-20
《影响中国大政方针的先锋学者———何新及他的〈新战略论〉》一文,重点介绍当代中国先锋学者———何新的《新战略论》。《新战略论》是何新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共三卷。第一卷《国际编》,主要分析西方诸大国战略及其理论基础,世界格局演化、生成,国际重大事件预测,由此提出全新的我国应对战略。第二卷《经济编》,主要研究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改革得失,剖析国企困顿原因,经济周期生成背景,错误指导理论渊源,市场经济规律,提出种种改革方案与重大举措。第三卷《政治文化编》,着力稳定国家政局,强调渐进稳健的改革路线,揭露西方“民主”、“人权”意识形态的本质,提出政治、文化、艺术发展大计方针。这些著作与20多年来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关乎世界之前途,民族之命运,百姓之生计。载文载道,载浮载沉。以经天纬地之才,发定国安邦之论,谈富国强兵之术,陈长治久安之策。阅读此文,读者定会慨叹:真是奇人、奇才、奇谋。  相似文献   

14.
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应对大国崛起的主要观点 1.权力转移论,由美国学者奥根斯基提出.奥根斯基观察国际政治的理论方法和立场,基本上承袭了汉斯·摩根索的现实主义理论.他强调,理论上,主导国家面对新崛起的大国可能会作出让步、放弃一些特权,但事实上要让主导国家让出霸主地位是不可能的,挑战者需要变化而又不能以和平方式实现时往往会转向战争.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灌输论内涵丰富.它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列宁的灌输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施路径是:以灌输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引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灌输的“一”与“多”相结合原则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灌输的理论化与大众化相结合原则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民族问题,一般指的是一国内部的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本不是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纯属一国内部事务。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一股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新浪潮席卷了世界,从而使得一些国内民族问题突破了国家边界的限制,登上了世界政治的大舞台,成为影响当今国际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年来,西方某些大国借口少数民族人权的国际保护,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以及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实施的  相似文献   

17.
师念 《党史博采》2005,(2):72-77
“新帝国论“是美国人从自身的角度对世界所作的观照,洋溢着对美国实力的高度自信和对美国利益的诉求.面对新的威胁,他们主张美国必须采取“新帝国主义“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安全,实现美国霸权下的世界稳定.“新帝国论“在美国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既与美国的历史沿革和“天赋使命“、“上帝选民“的意识源流相关,又与二战后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现实的变动相连.这种理论以“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为理论基石,对美国的大战略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派和布什政府新帝国大战略的实验场,它暴露了新帝国论的苍白.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和难解的死结,“新帝国论“的实践最终将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它却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所谓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含一个相对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并提的成熟的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步骤和前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不可或缺的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服务于现实革命斗争需要的有关政策与策略,不能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来解读。  相似文献   

19.
霸权是西方(尤其美国)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霸权问题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于美国霸权相对衰落引发的危机感,美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围绕霸权问题的讨论。各学派从不同角度对霸权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主要涉及霸权的作用、周期、兴衰等方面,期间涌现了霸权稳定论、长周期理论、国际机制理论等等相关理  相似文献   

20.
叙利亚“化武换和平”方案付诸执行,对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影响巨大,这是冷战结束后,该地区首次出现的缓和局面。它的重要历史意义是扭转了该地区国际关系秩序,使即将爆发的对叙战争由军事手段转化为外交手段,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将成为总体方向,继而影响到伊朗核问题也出现了政治解决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