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私下达成的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当事人报案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公安机关对于缺乏证据需要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应当受理;被捉起公诉的轻微刑事案件不能进行调解,提起自诉的轻微刑事案件则可以进行调解,立法上显得不协调。  相似文献   

2.
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私下达成的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当事人报案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公安机关对于缺乏证据需要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应当受理;被提起公诉的轻微刑事案件不能进行调解,提起自诉的轻微刑事案件则可以进行调解,立法上显得不协调。  相似文献   

3.
试论军事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行政诉讼案件的受案范围是指军事法院对于军事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明确军事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有利于确定军事法院对于军事行政主体实施司法审查的权限范围,厘清公民、法人和组织获取军事司法救济的领域,划分军事法院与军事行政主体在处理有关军事行政纠纷时的分工界限。军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界定应当符合军事行政行为的标准、权利标准以及利害关系标准,军事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必须以国家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为依据,在两者保持总体上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前者要明显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际社会的现状使涉外刑事案件日益增多 ,此类案件已成为危害世界各国的安全和利益与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各国迫切需要含有管理涉外刑事案件内容的法律武器来与此类犯罪活动进行斗争。管辖权是国家主权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管辖权的确立对涉外刑事案件的控制与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刑事诉讼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是一国法院受理涉外刑事案件的前提与基础。世界各国应日益强化对涉外刑事案件的制裁意识 ,遵循相关原则确立管辖权 ,共同寻求对此类案件合理有效地控制与处理。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行政案件的范围,是行政诉讼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受案范围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一个诉讼程序的开始,更是直接决定着一个当事人的权利是否能够通过诉讼来寻求救济。基于对当前法律规定的考量,结合行政诉讼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原则,通过对现有行政诉讼收案范围的缺陷分析,以求通过简单的方式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又称行政审判权范围 ,是指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界限 ,即可以受理什么样的案件 ,不能受理什么样的案件 ,哪些行政活动应当由法院审查 ,哪些不能审查。受案范围与诉讼三方关系甚密 ,对法院而言 ,它意味着法院行使行政审判权的范围 ;对行政主体来说 ,它意味着其行政行为受监督的范围 ;而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 ,则意味着行使诉权的范围 ,关系到其合法权益能否受到国家权力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 )在第 2条、第 5条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作了概括式规定 ,第 11条、第 12条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作了列…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可受理的行政行为外延过窄以及司法审查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审查其合理性等。应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扩大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并把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也纳入到司法审查之中。  相似文献   

8.
一、公安机关侦查工作和预审工作在衔接和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危害(一)目前,有的侦查部门交付的案件不符合预审部门受案条件和标准,硬交付预审部门,预审部门不受理,让其补充侦查。有的侦查部门不满意,不愿补充侦查,或找领导出面协商,使预审部门勉强受害。由于预审部门人手少,或对案情不能熟悉,加上有些案件由于时过境迁,失去继续收集证据的条件,致使有些案件无法结案,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理。(二)我国刑事诉讼法之所以规定办理刑事案件要经过侦查和预审两个阶段,其目的就在于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确保办案质量,防止放…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不足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应当将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终局裁决纳入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采用概括式规定法院应该受理的行政案件 ;以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作为受案范围的确定标准不能全面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某些内部行为、公权力主体的行为应当受到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0.
一、三类案件纳入法院受案范围 1、社会保险争议将有区别地纳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围.<调解仲裁法>确定了社会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但是否应把所有的社会保险争议不加区别地纳人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是一个在实践中争议广泛的问题.此次司法解释规定,对于因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相似文献   

11.
现行法律关于公安机关"有案必受"的规定,削弱了受案程序案件过滤的功能。这一规定不仅增加了公安机关的办案负担,而且无助于保障社会公众的控告权。从程序规则来看,受案程序的设置应当在保障公众基本权利的同时,兼顾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因此,应当对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受理程序进行反思,理顺受案与立案之间的关系,合理评价立案程序的价值和地位,并进行积极改造。  相似文献   

12.
公安机关在受理刑事案件时,对属于人民法院管辖的自诉案件必须准确把握认定标准,尤其对案件性质难以认定的,应在受理时限内迅速审查,做到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是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既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还有一个逐步建立和发展的过程。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受理事项涉及几乎所有行政管理领域,新类型行政案件不断出现并被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裁判,基本实现了监督行政和保护权利的双重目的。但也存在受案范围的规定未普遍实现,原告告状难、立案难,原告胜诉率不高,判决规定未全面遵循,行政诉讼法一些规定流于形式等问题。行政诉讼制度运行所必需的一些条件尚未充分具备,这决定了近期的修改只能是精细化和非终极性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刑事犯罪的创制上的"行为+罪量"的模式是现行刑事案件立案制度的实体法基础,这种刑事案件立案制度在实践中具有诸多弊端。应在刑法上废除犯罪但书制度,在犯罪创制上实行完全行为主义,在刑事案件立案上实行受理即立案的制度,并对相关制度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5.
刑事案件立案多于治安案件立案的问题称为"立案倒挂",是立案统计不实的一种表现.按正常的社会秩序来看,治安案件的立案数应多于刑事案件的立案数,出现"立案倒挂"的现象,反映出基层公安机关在案件的受理和查处中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村委会属于群众自治性组织 ,乡镇政府无权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委会成员。但在村委会工作的实践当中 ,乡镇政府未经村民会议通过而直接撤换村委会成员的行为屡屡发生。许多被撤换的成员选择了行政诉讼方式保护其权利 ,然而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规定的缺陷导致大多数此类案件不能得到受理。为使村民自治权利得到有效的司法保护 ,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规定急需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海南人大》2007,(3):24-25
2006年,全省法院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审判职能,共受理各类案件36575件,诉讼案件结案率94.05%。审结刑事案件4610件;审结民商事案件16444件,结案标的额66.83亿元;审结行政案件1140件;受理执行案件7364件,结案标的额30.68亿元,执结率80.35%。省高院受理各类案  相似文献   

18.
刑事案件的立案管辖,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将立案的刑事案件分为需要侦查和不需要侦查两大类,并由此而确定由有侦查权的机关(公安、检察、国家安全三机关)和无侦查权的机关(法院)分別受理。尽管这一规定曾对我国刑事案件的查处起过重大作用,但随着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客观形势的变化,这种四分法的刑事案件立案体制,越来越显露出它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刑事案件侦破难度较高,侦查主体现场意识衔接作用对侦查破案尤显重要,所以,必须强化侦查人员现场意识的确立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复议作为行政争议化解主渠道的功能定位得到制度层面认可,并在积极推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第1条也明确其为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就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尤其是化解行政复议主渠道的定位,与受案范围之间的关系,有观点提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定位必然要求扩大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但是,从制度沿革来看,行政复议的不同功能定位不影响受案范围的界定:既有相同的功能定位,受案范围不相同,也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受案范围是相同。并且,无论是化解行政复议主渠道的判断标准,还是该定位之下的行政复议范围的界定,理论与实践层面都还没有形成共识,主渠道的定位并不必然要求扩大受案范围。影响与制约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因素包括行政复议内在的效率价值要求、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以及行政复议实践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