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王凡 《党史博采》2003,(8):27-31
稍通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会记住发生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关于这场运动的伟大意义,还是毛泽东在延安各界人士举行的一二九运动四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概括得最为精辟。他将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相提并论,“一二九运动,它是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这同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备一样。”“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相似文献   

2.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其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八路军要到太行山区创造游击根据地”的指示。随后,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率领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等部队、机关,先后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相继转战到晋东南一带,开辟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并且建立了各级民主政权。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为宣传党的抗战主张,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延安所进行的整风运动,是一场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为战胜重重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如所周知,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为这次整风运动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同时,毛泽东同志还强调要学习《古田会议决议》,把决议的精神落实到整风运动中,所以《古田会议决议》也是整风运动的指导性文件,并为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霞飞 《党史博览》2005,(8):4-10
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自然由多种因素促成,但抗日战争有正确的战略指导,是其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1938年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就是对抗日战争进行正确战略指导的著作。这部著作是毛泽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逐步总结、撰写出来的。太原失守后,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深入敌后,领导这场持久战。从“做眼”到反“围攻”,毛泽东验证了持久抗战的可能性早在1936年7月,抗日战争还没有开始时,毛泽东就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过:中日早晚要打一仗;中日这一战,是持久的他还向斯诺谈到了打持久战的各项方针。抗日战争刚开始时,毛泽…  相似文献   

5.
沈沉 《党员文摘》2003,(4):11-12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积极准备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发动内战,以消灭共产党。中共中央针对此局势,准备以不变应万变。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发表了《蒋介石在挑动内战》的声明,与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然而,第二天即8月14日,蒋介石却出人意料地向延安发来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国是”。为了弄清蒋的意图,毛泽东找来李克农。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文化运动,为中国人民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所论述的,仅是抗战初期,即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段时间进步文化运动发展的历史。 一、抗战初期进步文化运动的发展 抗战初期的进步文化运动,郭沫若是用“蓬蓬勃勃”“轰轰烈烈”来形容的。这不仅是指进步文化运动规模大、范围广,而且是指其内容丰富、影响久远。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也揭开了抗日文化运动的序幕。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抗战进步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迅速起动、迅速形成浩浩荡荡局面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何纪新 《湘潮》2023,(4):31-32
<正>1961年3月25日,在首都各界公祭陈赓同志大会上,开国大将罗瑞卿在悼词中指出,抗日战争中,太岳地区反日伪“扫荡”的屡战屡捷,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挺进豫西的巨大胜利,都显示了陈赓同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军事天才。作战指挥,实事求是到敌后开展游击战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作出的战略性决策。七七事变爆发后,陈赓被任命为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迎击日军。  相似文献   

8.
抗日救国,是一二九运动的出发点和落点:海峡两岸历史学家对这个运动的历史评价具有基本的共识 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爆发和发展,在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历史上,特别是在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到来,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一,一二九运动鲜明地显示了抗日救国的性质。这个运动的矛头是直指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之后,继而于1935年制造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阴谋蚕食华北,并进而妄图独占中国为其殖民地侵略的行径。保卫华北,保卫北平、天津,保  相似文献   

9.
新四军苏浙军区是抗日战争后期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扩建发展起来的若干军区之一。苏浙军区从建立到撤销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在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抗战后期的南下战略与日寇投降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转变中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本文特就此试以论之,望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唐正芒 《新视野》2007,3(4):84-86
抗战时期,为抗战服务的文化运动空前繁荣兴盛,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种繁荣发展及重大作用,与毛泽东的多方指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这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抗战文化运动、论述或制订抗战文化理论路线方针、直接参与并借此指导抗战文化运动。深入研究毛泽东与抗战文化运动的密切联系,对于拓宽毛泽东思想和抗战文化的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明钢 《福建党史月刊》2012,(13):62+64-62,64
1947年5月20日,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爆发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中心口号的爱国学生运动。3天后,新华社发表时评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只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可以与这次爱国学生运动相比,而“这次群众运动的规模气概为以往任何时期所未有”。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毛泽东称这场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①江西籍的彭涛便是组织和领导这一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积极准备内战,妄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但在全国人民面前又不得不表示出愿同共产党和谈的姿态。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为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赴渝,最终达成双十协定。  相似文献   

14.
赵家治 《新长征》2009,(12):18-19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为人民政协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力促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都成为人民政协思想产生和人民政协组织诞生的先导。从1948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到人民政协成立,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05,(9)
1、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 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七七事变 2、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是( )。 A、九一八后东北义勇军抗日 B、一二九运动 C、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抗日 D、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 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是( )。 A、晋绥根据地 B、晋鲁豫根据地 C、苏南根据地 D、晋察冀根据地 4、下列不属于新四军在安徽建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  相似文献   

16.
龚培河 《世纪桥》2000,(1):10-13
与五四运动有同样伟大意义①的一二九运动,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学生运动之一。由我党在国统区(主要是北京)领导的这次历时两年的大规模学生运动,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种种不利因素,我党能够战胜困难,把运动推向全民族抗战的高潮,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文总结的这段历史经验,侧重于体现我党一贯奉行的实事求是原则。祭古以省今,这对我们今天做青年学生工作会有些启示。开展学运工作不利因素的综合分析围绕着这一风暴展开矛盾斗争的,可归纳为三大政治力量──共产党“系”的推动力量、国民党“系”的…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族党派、抗日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国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评价这场神圣的战争时说过:“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的以弱胜强思想刘志刚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以弱胜强的抗战思想成功运用的光辉范例。在纪念抗战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重新学习毛泽东以弱胜强的思想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评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与...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的率领下,开辟和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一二九师师部先是驻涉县常乐村,后来又移驻到涉县清漳河畔依山傍水的赤岸村。在赤岸村,刘邓首长工作很忙,特别是在1942年到1943年间抗战最艰难时期,两位首长更是日夜操劳,既要指挥部队作战消灭敌人,又要领导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开始了,中国作为一个大而弱的国家,如何战胜小而强的日本?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抗战前,中国著名军事教育家蒋伯里曾经提出,如果中日开战,中国方面应该采取拖的战法。毛泽东在抗战前也提出持久抗战的思想。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影响甚大的《论持久战》。随着抗战的进行,逐步形成了战略上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即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场。抗日战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