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胡玥 《人民公安》2011,(12):41-42
在25年的缉毒生涯中,陈新民成功卧底近百次,被称作是现代的"杨子荣"。曾有毒枭出200万要他的人头。  相似文献   

2.
10年前,当满脸书生气的万凯步入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刑侦队伍的行列时,谁都未曾料到,当年的书生今天竟会成为全省刑侦和缉毒战线上赫赫有名的骁将。经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他从技术员、侦查员、中队长,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缉毒大队长的岗位。在侦破3000余起刑事案件和攻克240余起各类疑难案件中,面对肆意践踏法律的凶残歹徒,他把一次次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迎着枪口、利刃力克顽凶,捍卫着国家法律的尊严,铸就了人民警察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近年来,万凯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四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杰出…  相似文献   

3.
刘小英 《今日浙江》2001,(12):27-28
我父亲刘英烈士牺牲已经59周年了。回顾父亲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不禁使人思绪万千,感慨万千。在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先辈们吃尽了千辛万苦,才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令人惋惜的是,父亲同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一样,没能分享到革命胜利的喜悦,没能过上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不过,可以告慰父亲的是,他虽英年早逝,但他死得其所,死得重于泰山;党没有忘记他,战友们怀念他,人民永远纪念他。父亲的革命简史已被编入多种辞书。建国后许多战友都为他写了纪念文章。60年代初,曾与父亲并肩战斗的粟裕伯伯对我说,在50年代初等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相似文献   

4.
宋任穷和钟月林,是一对在长征路上相识的革命战友。1935年他们在陕北结婚以后,相知相爱,相德以沫,共同走过了6O年的人生道路。战争和敌人没有分开他们,疾病和死亡没有吓倒他们,林彪、“四人帮”一伙的凶恶和奸诈没有压垮他们……至情至爱,老愈弥坚,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谱就了一曲情真如火的世纪恋歌……长征路上初相见长征途中,宋任穷和陈赓同在红军干部团。陈赓是团长,宋任穷任政委。陈赓性格活泼豪爽,也很幽默,爱说笑话。长征路上,在紧张行军的间隙,他常常到女兵那里走走,找女同志聊天。大家都很欢迎他。有一次,陈赓约…  相似文献   

5.
●他3岁丧父,5岁失母,在伯母的百般虐待下,靠吃百家饭长大。老天对他太残忍,考上军校仅二年又让他患上了世界医学史上疑难病症——遗传性肾炎慢性肾衰,他成了被病魔判了死刑的人。●他太幸运了,党和人民、首长和战友们用一颗颗诚挚爱心给了他人世间最神圣的爱,首长和战友靠一次次捐款,靠办公用纸正反面都用,来保证他每月基本用药费2900余元,他成了真真正正的幸福人。他深知他得到爱太多太多,而他唯一能回报这份爱的,是他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无偿地献给国家做医学试验。●他的病目前医学史上尚无治愈先例,专家们从理论上分析提出和其它普通肾病一样换肾,如成功,将是医学史上一大突破,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立志要创造这奇迹,可高达30万之多的医疗费用,都让他们愁中又愁,愁了还愁……  相似文献   

6.
熊廷华 《世纪行》2009,(3):43-48
他率领的赤卫军缴获来我军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列宁”号; 他与战友在主力转移后一直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让大别山红旗不倒; 以他和战友刘名榜为原型的电影《五更寒》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映至今仍为人们回放; 建国初他与李先念、郑位三同住一个院子; 他身残志坚与夫人撰写了《大别山上红旗飘》回忆录50年前畅销全国反响强烈; 何耀榜1964年病逝,1965年破例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7.
我的战友     
正战友情,手足情、生死情、一世情,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是一辈子的珍惜和不舍。王绍斌的《我的战友》,细细品读每一幅照片里的故事,骤然感觉一阵微风掠过,吹散了喧嚣和雾霾,送来了苦辣酸甜。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一种经历都弥足珍贵,尤其是军旅生涯。军人生来为战胜,除了胜利别无所求,为了胜利一往无前、一无所惜,包括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战友就是这样的一群军人,一群最为忠诚、最为勇敢、最讲情义的人,他们知道为了谁,明  相似文献   

8.
这是发生在不久前的一起特大贩卖海洛因案。天山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徐宁接到有人贩毒的报案线索是在傍晚时分。两名毒贩来自宁夏,手中有1500克海洛因,他们急于找买主,每公斤开价27万元。两个毒贩想尽快把海洛因换成钱,离开乌鲁木齐市,再准备做第二笔生意。徐宁是缉毒队长。他和队员们接到缴获1500克海洛因的任务后,心情非常急迫。他把缉毒警官们召集到一起,通报了案情,大家七嘴八舌地谈缉毒行动方案。很快,方案形成:设法取得毒贩信任,伺机一网打尽,人赃俱获。这一艰巨又危险的任务,由指导员朱成峰来完成。缉毒警官和毒贩子刚一接触,就发现毒贩子十分狡猾。毒贩子知道,贩卖1500克海洛因,按照我国刑法规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10)
<正>春节前夕,广州军区某装甲装备修理大队原总工程师罗兴宏被诊断患直肠癌入院,面对络绎不绝前来探望的战友,他用他那双宽大而又满是开裂,裂缝中残留油渍的手拉着战友询问最多的还是他一生都割舍不下的坦克。这是一连串令人佩服的数字:在47年的军旅生涯中,罗兴宏修了47年坦克,经他参与维修的2000多台(次)装甲装备,无一退修;5次荣立三等功,40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2项成果获  相似文献   

10.
他以纪实文学的形式,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中国青年外交官遭到克格勃人员突击策反的经过。现摘编如下:80年代初,我国驻苏联大使馆有辆全封闭运货车,人称“大篷车”,每年跑两次东中欧,为公家采购物品。采购组由3人组成:汪雨舟、会计和司机。一次,从东欧返回的汪雨舟找到我,向我讲述了发生在明斯克一家旅馆里的骇人听闻的事件。策及大篷车由华沙启程到达明斯克时,路灯已亮。同往常一样,小汪他们都在明斯克停留过夜,住的是同一家旅馆,经理早已为他们备好房间。小汪发现3个房间不在同一楼层,为了安全起见,小汪要求调房,服…  相似文献   

11.
小振 《中国保安》2008,(11):72-73
又一批农村青年怀揣理想,走入了保安公司,"新兵之初"的种种让人难忘。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他们跳动的青春脉搏——第一次叠被子一走进新兵班,映入眼帘的是教官那床经过多年洗涤而褪了色的有棱有角的"豆腐块"被子。接下来的第一  相似文献   

12.
澄武 《中国民政》2007,(8):58-58
他,年轻时曾是一名出色的军人,被战友们誉为"军中铁人",先后20多次立功受奖;他,曾在国防施工和抗洪抢险救灾中,为救护战友和抢救国家财产,先后6次奋不顾身在烈火和洪水中以致重残,被部队评为一等伤残军人;他,重残退休后仍心系国防,自强不息,重扬生活风帆,用重残之躯谱写了一曲别样战歌,曾先后9次走进人民  相似文献   

13.
2004年8月30日,一场茶马古道上生死决战的激烈枪声,在与世界著名毒品源产地“金三角”山水相连的云南临沧市凤庆县,再一次震撼了山寨。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吴光林和战友陈志云、杨佳声,在与特大武装贩毒案毒贩的激烈枪战中,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鲜血,又一次将企图流往中国内地和其他国家的大宗毒品,堵截在世界禁毒的最前沿。早在1994年9月1日,中国禁毒史上悲壮的一页就在临沧揭开。一名境外毒贩在遭到镇康县缉毒警围捕时,拉响了早已拧开安全盖的手榴弹,缉毒民警王世洲、张从顺壮烈牺牲,另三位民警身负重伤。安葬王世洲那天,他的老母亲恸…  相似文献   

14.
没想到成为缉毒刑警曹国兰当上缉毒刑警纯属偶然。1983年,她参加工作时在新疆乌拉泊劳教农场,先是在女队当管教队长,后来男队缺管教,领导又让她到男队当管教。在男队她干了一年多,竟然将男队管理得井井有条。1988年,她调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先是在派出所,后又到刑侦支队。1993年因缉毒工作需要,刑侦支队要组建专业缉毒队伍,当领导同她谈话,问她到三大队当内勤行不行时,对于缉毒工作很陌生,甚至连海洛因是什么样儿都没有见过的曹国兰,竟一口答应下来了。当时,她想得十分简单:内勤,无非是管管队里材料干点杂事,…  相似文献   

15.
闯毒道     
“干缉毒,就是把自己的脑袋系在了裤腰带上,因为毒贩子们都是些不要命的人。”   光线渐渐地暗下去,周围的景致也一点点地隐退到渐起的夜色里,空气中飘起了一缕细细的蓝色,夹杂着一种特别的香味被空气传过来。那是在一个初夏的黄昏,周鲲燃起了一支烟,开始给我讲他的充满传奇色彩的缉毒经历。  相似文献   

16.
解放初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在云南省公安厅少数民族保卫科(后改处)担任科长、副处长,有幸参加了当时边疆民族地区的中心工作--对敌斗争,每当回忆起那段时期的战斗,那些为开创边疆民族工作贡献青春甚至毕生精力的各族干部和战友,那些英勇保卫祖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兄弟,那些英勇献出生命的光荣战士,无不历历在目,为了纪念他们,我总想把这段战斗的岁月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7.
钟和 《当代广西》2011,(16):37-37
中越边境的靖西县是马霄的故乡,从小马霄就目睹了许多原本完整的家庭在毒品的危害下破碎,亲历了许多因毒品而走向不归路的邻里的惨痛……为了能够解救身陷毒品灾难中的人们,马霄立志成为一名缉毒警察。那时候的他,根本没有预料到,他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战斗在缉毒的战场上,延续着他的缉毒之梦。  相似文献   

18.
电影与青年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青年是电影观众的主流,电影也着重讲述青年的生活以及内心的精神状态。中国百年电影史有着一个系列的青年形象,他们都同时代保持密切的关联:三四十年代的电影青年形象是迷茫的,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难以真正找到生存的出口;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青春形象是激昂的,革命的气氛一扫旧时代社会的阴霾,满怀激情地融进特定的新时代;七八十年代的电影青春形象是个性的,在思潮涌动中试图找寻到自我;而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电影青春形象裹挟在“网络”环境的时代特征之中,进行着爱情的种种感受与消费。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6,(1)
中国神话学发展经历了两次春天,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另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比较这两次的研究可以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折射出这两次神话研究之所以兴盛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书架     
一位60后写作的“60后”曾经的青春生活。音乐人高晓松写道:“在闫字彤所描写的年代和主要场景——20世纪90年代初的厦大东边社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