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在北平(今北京)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抗日爱国学生运动。时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将军,对“一二·九”运动中的东北大学学生给予了同情、保护和支持。东北大学1923年4月26日在奉天(今沈阳)成立,1928年6月张学良兼任东大校长。“九·一八”事变后该校被迫迁往北平,1935年10月该校工学院随张学良迁往西安,但文、法两院仍留在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北平的“东大”爱国学生积极投身这场伟大的抗日爱国运动,遭到国民党北平当局的镇压。远在西安的张学良想方设法营救被捕学生。  相似文献   

2.
郑奇志 《党史纵横》2008,(12):50-51
“我是激进的” 1935年12月9日,北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广大爱国学生对蒋介石的卖国行经极为愤慨,当卖国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传出后,北平大中学校学生,在中共北平临时市委和北平学联领导下爆发了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  相似文献   

3.
孙广 《前线》1985,(12)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在“一二·九”运动之后,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的领导下创建的一个左翼革命青年组织。 1935年12月9日和16日,北平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两次轰轰烈烈的大示威。这两次示威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在北平的学生运动史上是空前的。但是如同历次的学生运动一样,在一两次示威以后,群众的情绪就渐渐  相似文献   

4.
1914年9月,任仲夷出生于河北省威县.青年时期,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间,任仲夷在具有革命传统和进步思想的北平中国大学就读于政治经济学系,先后担任中共中国大学党支部书记和北平西北区区委书记.  相似文献   

5.
《广东党史》2013,(5):58
北京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19年5月4日,在北平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各地响应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在全国掀起。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突然袭击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爆发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平  相似文献   

6.
在1935年12月9日爆发的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师范大学的爱国学生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继承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投身爱国运动,其中不乏众多女学生,她们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歌曲《五月的鲜花》不仅仅在抗战时期鼓舞和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而且它已超越了历史时空,被不同时代的中华儿女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而常唱常新,成为五四以来的经典名曲。《五月的鲜花》诞生和唱响于1935年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中。一二·九学生运动是由北平学联发动和组织的,但东北大学的流亡学生却是这场运动的先锋和主力。在这场运动中,东北大学学生联合北平其他大中学校学生,冒着零  相似文献   

8.
正"三三一"事件,是指1935年12月"一二·九"运动爆发三个多月后,为了抗议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严厉镇压,北平学联于1936年3月31日为悼念郭清烈士而举行的一次游行示威活动,史称"三三一"抬棺游行事件,简称"三三一"事件。多年来,无论运动亲历者,抑或学界研究者对该事件的追忆及评述,主要围绕着当年中央派驻北方局代表刘少奇的《论北平学生纪念郭清烈士的行动——给北平同志的一封信》这篇文章展开讨论,至今争议尚存。在此,笔者就其中中共北平市委与"三三一"事件的关系,谈谈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束侵略的斗争史上,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邹韬奋是“一二·九”运动的大力宣传者和热情支持者。 1935年12月9日,为维护国家主权的职责,北平一些大中学校6000余爱国学生冒着严寒,冲破国民党军警重重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北平当局请愿,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六项要求。当这些要  相似文献   

10.
常家树 《党史纵横》2006,(12):20-22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的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吹响了时局转折的前奏曲,成为西安事变的政治动员。爱国学生运动的深入发展不但加速了张学良由反共内战向联共抗日的思想转变,也加剧了张学良、杨虎城同蒋介石的政治矛盾。在爱国学生的感召下,在蒋介石倒行逆施的逼迫下,终于导致了西  相似文献   

11.
1935年天津学生为支援北平学生“一二·九”“一二·一六”的学运,于12月18日也冲出校门走上社会。反对国民它“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要求国民党军枪口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遭到了当局的破坏,强  相似文献   

12.
历史镜头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同年12月9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在中共北平临委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勇敢地走上街头,面对着国民党反动军警的刺刀、枪口和水龙,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开始了伟大的“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救亡 冲锋在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太原成成中学师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建立了“抗日反帝同盟会”、“抗日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1935年,北平学生“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的消息传来,成中进步学生又马上成立了“成成中学抗日救国会”,并参加了太原市17所学校联合组织的声援北平学生的游行集会。此后,成中又同太原国民师范、太原师范、太原女师联合组成“太原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继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14.
1935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年。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继续把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在华北大地岌岌可危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于是年8月1日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北平学生立即响应,爆发了划时代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同时也是我人生道路上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作为一个刚15周岁的热血青年,出于爱国心的驱使,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历史洪流中……1920年4月,我出生在巴县磁器口(现在属重庆市沙坪…  相似文献   

15.
封面刊出的这帧历史照片是1935年12月底上海复旦大学后援团“迎近赴京请愿团返沪”的场景。照片中的大学生们满怀着悲愤和忧虑的心情,在江湾静候赴南京请愿的学生回来。当时复旦学生为什么要赴京请愿,这里面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后,接着又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眼1935年日本又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国。12月9日,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的残…  相似文献   

16.
以笔作枪陶敬之,字叔琪,1913年11月出生在重庆一店员家庭。九一八事变后,正在北平求学的他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1935年7月6日,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使中国丧失了河北和平津两市的大部主权,北平时局骤然紧张。是年秋,陶敬之离开北平,回到重庆。不久,经同学温田丰(温嗣翔)介绍.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2月中旬,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时任第一军总参议的续范亭将军,对这次大会寄予希望,以一个老国民党员的身份去向国民党当局呼吁,要求他们领导国人抗日救国。 续范亭去南京途中,在北平恰遇“一二九”运动爆发。他目睹青年学生可歌可泣的爱国行动,深受感  相似文献   

18.
“一二·九”运动前夕的1935年11月,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姚依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年方18,从皖南贵池县来的热血青年深感国势的内忧外患,积极投身革命洪流,12月9日,北平爆发了党领导下的,主要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生参加的“一二·九”运动,他们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姚依林参加了由党领导的清华大学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工作。他和当时的北平学联主席、学联党团书记黄诚一道参加了这次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 黄诚、姚依林等学联党团骨干组织的学生运动,有  相似文献   

19.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毛泽东称这场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①江西籍的彭涛便是组织和领导这一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卡尔逊(1896—1947)是中国人民的挚友,抗战前就开始在中国工作,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他1915年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1927年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员首次来华,1933—1935年卡尔逊在美国驻北平公使馆卫队中做情报工作,并学习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