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舒炜 《廉政瞭望》2013,(9):64-65
在帝国强盛的时代,武林只能满足于对江湖的统治,而对皇帝的权威保持表面上的服从;当风起云涌、帝国走向衰落之际,武林就会趁机而动,投身夺取最高政权的军事冒险活动。8月,一场"声势浩大"的武林大会在天山脚下进行得如火如荼,场内场外新闻不断,不过大家大部分是当笑话看的,因为现实版的天山论剑里并没有东邪西毒,更没有杨过和张无忌。同此时刻,一本书仅上架3天就让各大网上书店断货,豆瓣读书上的评分则是8.5分。新垣平这本《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风头一时无两,直追当年明月。《廉政瞭望》记者采访新垣平后,充分体会到他  相似文献   

2.
快乐大叔 《党课》2007,(7):98-99
要说2006年、2007年最火爆的一部电视剧,恐怕非《武林外传》莫属了。在各大电视台轮番播映后,产生了大批“武林”的“粉丝”,且还成立了《武林外传》剧迷会”,其成员自称为“腐竹”。“腐竹”们虽来自于五湖四海,但其特征明显、极易判断,因为他们都患有《武林外传》后遗症,其症状如下:  相似文献   

3.
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都曾是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但两大帝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文化传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是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士”是这种政治文化的核心;而罗马帝国建立在城邦政治文化传统之上,公民是其政治文化的核心。这种差异对近代中西方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4.
快乐大叔 《党课》2013,(21):101-102
近来与武林有关的事儿出了不少。先是少林、武当、崆峒、昆仑、华山、峨嵋等11门派掌门共赴新疆“天山武林大会”,却被人指斥其武功展示还不如社区老人晨练精彩,武林形象不升反降。紧接着,少林寺又出惊人之举,在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成立少林足球学校。嵩山少林寺武僧团总教头释延鲁日:“武术和足球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陈良 《廉政瞭望》2014,(24):64-65
元朝,是有史以来版图面积最大的帝国,也是当时世界武力最强的帝国。曾几何时,这个强大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两个年轻人手里。他们风华正茂。锐意进取,可望大有作为。这两个年轻人.就是元英宗和他的宰相拜住。  相似文献   

6.
迈入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人类的劳动形式正面临着革命性变化。安东尼.奈格里和迈克.哈特在两人的合著—《帝国》一书中指出:新时代下的非物质劳动取代工业劳动占据霸权式地位。非物质劳动具有非物质性、抽象性、超时空性和生产主体性等特征,区别于传统劳动,开拓了劳动领域,延伸了人类交往范围,导致人类的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巨大变革,引领了一个帝国的降临。帝国对人的统治无处不在,而只有帝国中的大众才能成为反抗帝国的坚实力量。《帝国》一书见解独特,其创造性思维以及谨慎求证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季文君 《世纪桥》2013,(5):121-122
乔治·爱略特(1819—188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百余年来,爱略特以及她的作品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文学评论界虽然从伦理学、文化研究、女性批评等诸多视角对乔治·爱略特的众多小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这些小说所体现出的帝国意识主题却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她的作品中白人和有色人种、男权与边缘化的女性、文明和野蛮等二元对立比比皆是,帝国意识贯穿于爱略特的文学创作始末。本文以帝国的自我建构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爱略特小说中的帝国意识。  相似文献   

8.
舒炜 《廉政瞭望》2014,(15):28-30
武侠小说中,武林中人退腺时常公开举行“金盆洗手”的仪式,想表明自己弃刀封剑,以此来求得远离是非全身而退。不少贪腐宫员往往也抱着“只要退出就不会再生事端”的侥幸心理,  相似文献   

9.
哈特和奈格里通过对帝国政治本体论的深入考察,将帝国指认为一种腐败性存在,一种尚需对其予以政治替代自在的善。非物质劳动霸权及其创造出的生命政治环境导致了帝国本体的缺乏,为实现对帝国的政治替代提供了可能。为了现实地推翻帝国,作为后现代革命主体的民众必须着力于争取全球公民权、获得社会报酬的权利以及再占有的权利,从而在将自己锻造成后现代的"斗士"的同时,从另一头穿越帝国。尽管这一理论存在着诸多理论缺陷与逻辑硬伤,但作为后现代社会革命的宏大叙事,仍不失为一个不可多得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魏光启 《世纪桥》2008,(3):60-61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主导下的内阁把法国作为头号劲敌,竭力构筑反法联盟,处处遏制法国,并依靠中欧地缘政治的优势。推行现实主义政策。俾斯麦先后与奥匈帝国、俄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缔结双边或多边秘密条约。其主要目的是维持德国在欧洲大陆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帝国的根本利益。俾斯麦结盟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始终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构筑有利于德国的盟国集团,从而压制隐约可见的对手,但这种策略并没有由于对手和“盟国”实力的强弱而显现出重轻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11.
《帝国》指出"帝国"作为一种新的主权形式已经替代了帝国主义的政治秩序的存在方式,帝国主义已经过去了。帝国的基本特征是没有边境,它的规则是没有限定的,帝国不建立权力的中心,在其开放的和扩展的边境中,不断加强对整个全球领域的统治。生命政治的生产是帝国形成的基础,同时在其内部又不断地培育出帝国的掘墓人——多众。然而,在与帝国的抗争过程中,左派保卫地方性来反抗全球化的观点是具有危害性的,同时通过横向的国家联合或者炸开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的战术也是不可取的。多众的革命的本性是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只有以"多众"为反制性力量,纵向跃起直击帝国的心脏,共产主义者的斗士方能赢得不可抑制的轻松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1590年,日本封建领主首领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就处心积虑地要以武力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帝国:他狂妄地提出,先攻占朝鲜,然后进攻平津一带,再占领整个华北,最后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大帝国。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大陆政策”的雏形。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对外扩张的重点转移到了亚洲,加紧了对亚洲各国的军事进攻,许多亚洲国家如越南、朝鲜等先后沦为殖民地。而中国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先后遭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五次大规模的帝国...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崛起与成为世界霸主,关键的因素是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起自低技术含量的纺织工业。但英国创制的工业生产机制,催生了全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这让英国成为不同于古代帝国的现代新帝国。新帝国具有不同于古代帝国的崭新特征:帝国的暴力特质弱化了,以工业生产和经济贸易带动全球发展的特点凸显出来。当英国无法继续占有工业革命持续发展先机的时候,英国的衰落不可避免。工业革命与单元帝国和丛生帝国相联系,但丛生的帝国催生的工业化全球进程,反而终结了帝国时代。  相似文献   

15.
大清帝国倾覆之际,奕劻通过受贿索贿聚敛的家产折合白银亿两以上,而当时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8000多万两。而奕劻的贪污名扬海外,1911年《泰晤士报》刊发《庆亲王外传》一文,称奕劻:"北京大小官员,无一不奔走于其门者,盖即中国所云‘其门如市’也。"  相似文献   

16.
杨澜谈工作     
旗舰 《党建文汇》2002,(2):40-40
当今世界,皮尔·卡丹的名字可谓响遍了各个角落一“皮尔·卡丹”是名牌,是品牌,是身份,是地位,是服装,也是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由服装、餐饮、家具等企业集团构成,触角早已伸向了世界各地。这个“帝国”的主人是至今尚未结婚,年逾古稀的皮尔·卡丹。皮尔·卡丹出生在意大利,从小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他是随父母“逃荒”来到法国的:18岁时,  相似文献   

17.
肖忠纯 《世纪桥》2007,(4):90-91
近代的法国从亨利四世开始就不满足于领土现状,提出“自然疆界”说。接着又演绎出“欧洲帝国”和“世界帝国”政策。这些政策因为本质上的侵略性,遭到其他欧洲国家顽强的抵抗而失败,法国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法国处在路易·波拿巴的帝国统治之下。帝国政府对内残酷镇压革命运动,对外疯狂侵略扩张。1870年,法国和普鲁士开战,法军大败而降。9月4日,愤怒的法国人民推翻帝国统治,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趁机窃取革命果实,成立国防政府。普军继续向巴黎进犯。由于国防政府同意签订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郭莹洁 《世纪桥》2013,(1):36-37
俄罗斯人起源于斯拉夫人。公元九世纪中期古罗斯的第一个封建留力克王朝的建立。预示着一个强大的帝国将要产生,从动荡的988年开始,到1991年前苏联解体,到今天的俄罗斯联邦的稳定繁荣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领导人的更迭和变故,每一个领导者都在建造着他们梦想中的大俄罗斯帝国。  相似文献   

20.
冯翔 《共产党员(沈阳)》2003,(11):20-20,27-28
1808年,称雄欧洲、不可一世的大独裁者,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在全世界最宏伟最美丽的皇宫——凡尔赛宫大宴群臣,使用的是一只轻盈光亮、色泽银白的铝碗,而那些战功卓著的将领和血统高贵的皇族们则只能用银碗。铝是当年最稀有的金属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