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观     
《廉政瞭望》2013,(8):12-13
◎控密度更有效@李厚霖:说起堵车,香港的道路没有北京宽,但就没这么堵。香港的"三七定律":公交占3成,私家车占7成;但是平时上路,比例相反。大家都选择公共交通,这源于政府的合理规划:地铁修到哪儿,房子盖到哪儿;市中心最堵的地方,没有地下停车库;公交系统发达。由此可见,降低车的密度比减少数量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组工天地     
《天津支部生活》2009,(12):21-21,24
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组织关系应放在哪儿? 问:我是一名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组织关系应该放在哪儿?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等有关部委要求全国各类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这个规定对于遏止中小学生不断下滑的体质,不啻一剂良药。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们应当到哪儿去“跑”?在马路上跑,不安全:到健身房,又太贵;回学校的体育场馆,一到寒假,绝大多数学校都封校了。孩子们的“恐寒”不仅仅在于补课,还包括没有足够的空间运动。  相似文献   

4.
香港经济赢得了世界经济学家的称赞;香港经济动内地经济融为一体;香港经济是比较完整、成熟和有效率如市场经济;“香港是自由市场动不干预政策的现代典范”;港府对游企业既不优惠也不歧视。——访前香港经济导报社社长谢明干教授记者:谢先生,近年来,您在一些场合多次提出经济学家要重视研究香港经济.主张设立一刊“香港经济学”,这和您在香港工作了三年是不是有着密切的关系。谢明干:我之所以提出要重视研究香港经济并不是出于个人的主观愿望和偏好,而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香港经济,包括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发展状况、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9,(11):49-50
杨继绳在2009年第9期的《中国改革》上撰文指出:“人民”是当今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怎样理解这个时时见、处处见的词呢?“人民”是集合词,这一集合,就淹没了成千上万的个体;“人民”是抽象词,这一抽象,就抽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人”一旦被抽象为“人民”,就成了没有声音、没有面目、没有形体的幻影。就成了可以任意雕塑的大理石,可以把它雕塑成至高无上的神,顸礼膜拜;也可以把它雕塑成铺路石,踩在脚下。  相似文献   

6.
侵略者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割占香港,又取九龙、新界香港被占的消息传回白金汉宫后,英国统治者虽然为此弹冠相庆,但是贪得无厌的侵略本性使他们对己攫取的利益并不满足。外交大臣巴麦尊嫌所得的赔款数额少,同时对义律同意清政府在香港收税也大为不满。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英政府将义律撤职,改派在印度干了30多年殖民勾当的璞鼎查为全权代表。璞鼎查果然不辜负英国政府的“厚望”。这年8月,他即率舰北犯,攻陷厦门、定海,又占镇海、宁波。他在给巴麦尊的报告中将这番“战果”汇报后,又狂妄地宣称:“或者北京当局必须投降,或者沿…  相似文献   

7.
动向     
《廉政瞭望》2012,(2):10-10
集体土地拆迁易滋生腐败 南京市拆管办负责人透露。相较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拆迁更易发生腐败。集体土地没有权属登记,计算补偿面积时容易作假;违窜建筑二旦被认定为其他用房,补偿标准就会大大提高。目前,该市堵政策漏洞最有效的是“交流丈量”,即前期调查和实施拆迁的不是同一单位;和“联合论证”,即没有产权证明的房屋,性质需经区街相关部门联合认定。  相似文献   

8.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都是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和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的产物,都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受尽屈辱的历史印证,也都是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二者产生的历史过程各有特点、殖民统治的模式彼此互异,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对两地的具体政策也有所不同。1从所周知,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是以赤裸裸的武力征服实现的,并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其“合法化”。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南九龙;1898年,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  相似文献   

9.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阐释“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其中有一段话颇耐人寻味:“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找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卜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1。这里,]F实上公开了中国在以“一国两制”历史性地解决香港问题以前一直奉行的一个“秘而不宣”的特殊政策:“暂时不动香港”以”长期打算,充分利用”。这一战…  相似文献   

10.
香港,这块小小的弹丸之地,在世人眼中,有着相当浓厚的传奇色彩:150年屈辱的殖民历史;昔日罕为人知的偏僻岛屿,如今世界驰名的国际化大都会;一颗耀眼的“东方之珠”……值此香港回归日益迫近之时,探究其历史和现状,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近代以前的香港香港位于广东省南部沿海珠江入海口之东,地居亚热带,介乎北纬22”9’与22”37’以及东经113”52’与114”30’之间。当今通称的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为1076平方公里。居民绝大多数为中国人。香港的得名,有种种传说。通常的一种说法是:香港旧届东…  相似文献   

11.
不管您相信不相信,十年前的香港有一个现象是千真万确的:那时,有许多香港人不知道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地方;整个中国都被叫作“乡下”,见了从大陆来的新朋友就会问你一句:“你乡下是哪里?”这些香港人并不是没见过世面,他们可以清楚地向你介绍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乡下”太穷了,太远了;因为隔了一、两代人,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太少,感觉太陌生啦!香港属于中国,可是当“九七”回归正式摆到桌面上之后,香港人的心理大多经历了一连串戏剧性的变化,就象一个长期被…  相似文献   

12.
以商兴镇     
杨大城子镇位于公主岭市西北部,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镇。从地域条件上看,它既没有自然的山水优势,也没有物产的资源优势,更不具备主要干线的交通优势,只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小集市。1997年以前,这个百年老镇还是一片陈旧景象:街道弯曲狭窄,路面坑洼不平,到处是破乱不堪的平房。有人这样说它:垃圾堆成山,脏水流满城,风天身披土,雨天泥中行。由于城镇的基础条件太差,使杨大城子镇成了远近有名的“埋汰城”、“堵车城”和“冒烟城”。这种脏乱差的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严重地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面对…  相似文献   

13.
这题目已在脑海里酝酿了好些年。之所以一直没有成文,一曰:自己“根底”太浅,担心说不好;二曰:自己尚未成“官”,怕人家见笑。今天所以斗匿谈一谈这一话题,原因有四:一是这些年一直没有放松读书、学习。多少也积累了些学习经验;二是平时注意做人及注意观察别人如何做人;三是自己多少也算个小官,平常也注意学点为官的道理;四是江总书记发表“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后。举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在这样的氛围里,谈谈读书、做人、为官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日子里,重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特别令人鼓舞、欣慰和自信。令人鼓舞的是依法办事,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已获得国际公认和合作,形势大好;令人欣慰的是依法办事,香港回归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获得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好评;令人自信的是依法办事,不仅保证当前香港的平稳过渡、繁荣和稳定,而且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祖国大业更是充满信心。在这香港即将回归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更加缅怀“一国两制”的发明者邓小平同志。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就不可…  相似文献   

15.
蒋励 《学习导报》2011,(24):9-10
她没有双腿,却一路坚强前行:她是一名孤儿,却成了138个孩子的母亲;37年来,她用板凳当腿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路,她就是“板凳妈妈”许月华。  相似文献   

16.
世界公认香港“经济自由”第一;权威的美国《财富》杂志评它为“最佳商业城市”之首;维多利亚港已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一货柜港称号;香港是全球最大的成衣、手表、玩具出口地;香港转口贸易额每年达looo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此外,香港人均贸易值达6.26万美元,仅次于新加坡居世界第二;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仅次于纽约和伦敦。香港启德机场是全球最繁忙、效率最高的第三大国际机场;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评比中,香港位居美国、新加坡和日本之后,排名第四;香港与伦敦。纽约、苏黎世并称世界四大黄金市场;香港已超过瑞士…  相似文献   

17.
战前的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贸易自由港,香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绅商巨贾;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政治舞台,她又是东亚举足轻重的培育各种政治势力的温床。“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之后,上海的十里洋场已被日本人团团包围,香港遂取而代之,成为中国的军政要员和名公巨卿的集结之地。单看一则在]941年IO月的香港报纸上刊登的邀请在港国民党要人观剧的名单,便可以略窥当时那“冠盖满京华”的场面。名单中包括:国民党元老何香凝、李石曾、马超俊、王云五;外交界风云人物颜惠庆、王正延、许世英、董显光;军事将领陈济棠、陈策、许崇…  相似文献   

18.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将香港强占去了。中国政府历来认为,香港问题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是英国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结果,等到时机成熟时,将通过适当方式加以解决。这个时机终于到来,今年七月一日香港将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我们扬眉吐气,一雪百年国耻,欢欣鼓舞迎接香港回归的时候,怎能忘记邓小平同志为收回香港所作的巨大贡献呢?正如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同志所说的:“没有邓小平,就没有香港的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9.
邓中夏关于收回香港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港回归后,我们倍加怀念早在20年代就提出收回香港的“三步构想”,并进行了最早斗争的邓中夏同志。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提出收回香港的党的领导人。1926年4月,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工人运动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邓中夏在领导省港大罢工时,在香港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香港是英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根据地”,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压迫中国的根据地,中国要得到“独立解放”,就“一定要收回香港”①。他还提出了收回香港的三步构想和近期目标。这是农国共产党人在没有掌握国家政权的历史条件下最早提出的“收回香港”…  相似文献   

20.
我是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政治处干部。现在,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要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已成为各级党组织的共识。为此,有的建立了“家访”制度,定期与党员干部的父母及爱人联络,借助家庭亲情做工作;有的建立了“社访”制度,与辖区的领导和群众定期对话,借助社会的力量做工作;有的设立了“曝光台”,对党员干部违纪及处理意见随时曝光,借助舆论导向做工作……这些办法都是有益和有效的。但是,我认为,只有“堵”还不够,必须加上“疏”,光“堵”不“疏”,总会有“堵”不住的时候,将二者结合起来,才会效果更佳。我局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