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阵地。“网络反腐”正以其快捷、有效的优势开辟了反腐新渠道,同时也日益为各方所重视。  相似文献   

2.
宋春生 《先锋队》2010,(8):18-19
较之传统媒体,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越来越发挥出其独特优势。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在今年的全国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也再次强调,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深刻影响,切实加强网络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积极应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当前,面对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新战场的客观现实,如何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有效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和侵蚀,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成为学界关注的重大时代课题。通读田海舰教授的新著《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版),我认为这是一本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都非常突出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
观点     
《先锋队》2013,(24):8
解决网络反腐无序化问题需将其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网络文化研究所邓涛撰文指出,微博监督的实质是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全时段公民监督。互联网日益成为群众参与反腐败的阵地,在保障群众参与反腐热情的前提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网络反腐的无序化、自生长问题,将其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一是纪检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做好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当今时代,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能把握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相似文献   

6.
晓军  何择 《纪检与监察》2003,(11):30-32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实现很多的日常所需。不过,通过网络预防职务犯罪还是件新鲜事。如果你有机会点击由新密市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主办的“新密阳光政务网”,还是会让你耳目一新。他们通过“政务公开”、“服务与监督”、“网上举报”等栏目和内容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搬到了互联网上,为广大群众搭建了政务公开和监督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务川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全县辖10镇5乡117个村(居),总人口45万。据县移动、联通、电信通讯运营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务川自治县网民规模已达到18万,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3.88万,微博用户数达到2.79万,互联网接入4.12万,网络已成为全县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面对日益庞大的网民群体和层出不穷的新兴网络媒体,务川自治县以唱响网上主旋律、打好网上主动仗为统领,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新形势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准确研判和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成为领导干部素养拓展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说起网络,自然要讲互联网。1969年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局为军事实验而建立了网络,初期只有四台主机.其设计目标是当网络中的一部分因战争原因遭到破坏时,其余部分仍能正常运行。1986年在美国国会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用高速通信线路把分布在各地的一些超级计算机连接起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互联网。90年代初,中国作为第71个国家级网加入互联网。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4,(10)
<正>2013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5.8%,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已成为网络大国。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产业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互联网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今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20年,在新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互联网技术及产业变革的机遇,将我国从网络大国打造成网络强国。  相似文献   

11.
<正>一、网络发展与互联网法治建设自1994年4月20日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20余年间,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1。与此同时,网络也给社会进步注入了巨大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达成交易、创业兴业、学习交流、购物娱乐、在线互动……现代人正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相似文献   

12.
邓汉刚 《学习导报》2014,(12):20-20
从1994年中国实现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至今,短短20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上个世纪互联网是专业人士的"阳春白雪",2000年后网络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继而星火燎原成为世界最大的舆论场。无论是言必及互联网思维的经济发展,还是通过互联网表达聚焦的社会转型,抑或是百家争鸣"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文化思想交流,都汇聚在这个世界上区域最广、人数最多、内容最复杂的网络中。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恰好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民众思想解放同步,是以中国网络在电子商务和信息传播之外,更承担了许多“社会公器”的作用。在网络中,党委政府和网民群众的关系也历经了不同阶段,初始期的民意汹涌借助网络让党委政府“被网络撞了一下腰”,并进而导致一定时期内官方对于网络管制多于建设,防范多于利用,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中国网络呈现出全新气象,党委政府和网民群众破除时间、空间、地位的隔离,围坐在网络这张虚拟的桌前开始“同谋善治”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朱雪华  姜维  王琢 《唯实》2020,(2):29-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作为网络空间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全面加强江苏互联网企业党建,既是推动互联网企业健康成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牢牢掌握互联网建设主动权话语权、服务长治久安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概念1995年进入我国,开始在中国发展的初始阶段,最初的浪潮主要是普及了一些基本概念,并建成了一些基础设施。1997年,在政府和风险投资的推动下,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春,所谓“网络产业”开始成行成市。从2000年开始,电子商务、无线、宽带真正成为网络企业发展的核心和主题,中国迎来了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从浪潮的宽  相似文献   

15.
文化前线     
《当代贵州》2014,(6):6-6
正"为网络正能量点赞"网络文化活动启动2月13日,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办、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承办的"为网络正能量点赞"网络文化活动已于12日在各大网站正式上线。据了解,这一活动汇集了2013年在网上形成传播、具有社会关注热度和持续热度,展现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人文情怀的网络正能量事件,通过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发动网民参与投票点赞。  相似文献   

16.
郝思睿 《党课》2020,(2):62-65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聊天成为最热门的社交方式,但是在PC互联网时代,BBS论坛曾经是主流的网络交流、讨论和学习工具,论坛上的交流也呈现出互联网免费、共享、互助的特性。2019年12月10日,互联网BBS的发明人兰迪·苏思在乏加哥去世,享年74岁。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互联网发展不仅开启了社会生活的新时代、新空间,而且开辟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新空间。一、网络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挑战1.从思想政治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西  相似文献   

18.
赵佳琛 《前线》2014,(12):102-104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对各级宣传思想部门创新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切实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必须立足互联网领域的新变化,把握"微时代"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用好"微"手段,做好"微传播",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牢牢掌握网上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学会"微"思考我们已经步入以"秒"为计算单位的"微传播"信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4,(9)
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的能力是领导者的个人品质、综合素养和能力在网络环境中的反映,包括领导干部的互联网观念态度、网络应用能力以及网络引导能力三个方面。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党员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主要是领导干部互联网在线交流能力、信息辨别能力、应对互联网事件反应能力、互联网舆论引领能力、利用互联网政务能力有待提高。提高领导干部运用互联网的能力,需要领导干部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努力,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互联网媒介素养、改进作风、"网上"与"网下"互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无政府主义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文昭 《探索》2005,(1):48-51
互联网发展中兴起了新式无政府主义思潮它活动于网络之中,秉承传统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理念,强调虚拟空间的独立性,反对政府对网络的管制,挑战权威,崇尚在自发基础上建立虚拟的无政府主义社区互联网的非中心建构以及一些新式网络技术是无政府主义的技术基础互联网初期的放任发展和先驱们的乌托邦理想,以及历史和现实中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是网络无政府主义的社会渊源。网络无政府主义对社会尤其是虚拟社会的秩序,有一定的冲击力和破坏性随着社会生活向互联网的转移,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正在日益强化在治理网络无政府主义的同时,也要警惕网络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