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审判长问一贪官:“多年来你索贿受贿,数额巨大,那么,常送钱和送钱最多的人,你一定记得很清楚吧?”贪官愣了愣.咧开嘴说:“不瞒你,越是常送钱、多送钱的,我倒不在意,记不清了:但那些沾过我的光却一毛不拔的人,我倒是记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2.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此刻,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脚下便是滚滚东去威震峡谷的黄河。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毛泽东同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毛泽东问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毛泽东称赞说:不错,你读书不少。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  相似文献   

4.
王建柱 《党史文苑》2009,(8):50-53,56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提起它,让人想到了抗日战争,想到了诗人光未然(张光年1913-2002),想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在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之际,不由得回顾起当年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来龙去脉.回顾起发生在“黄河身边”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2,(3):56-56
1957年9月,毛泽东来到武汉,住在东湖甲舍。他同时任湖北省委秘书长的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问:“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  相似文献   

6.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每当人们耳边响起《黄河大合唱》那激情澎湃的解说,响起那雄浑壮阔的乐章,就会想到抗日战争,想到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2002),想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  相似文献   

7.
薛涌 《廉政瞭望》2012,(19):49-49
记得几年前刚拿到教职时,学位还没有拿到,一边教书一边还要忙着写博士论文。一次碰到系主任,不禁叫苦不迭:“早知道如此,我宁愿去开出租!”系主任和蔼可亲地拍拍我的肩:“你知道吗?在咱们波士顿,大部分出租司机都有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你还记得读和平街小学的时候,你们学校对门卖萝卜片的那个老婆婆不?”父亲问。 我当然记得。小时候萝卜片是我的至尊享受,有五香味,有麻辣味,1分钱一片。一次买个5分钱,豪放点干脆买个1角钱,在放学路上吃,从山脚走到山上,再走回家,才羞不多吃完。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4):68-70
[场景]某县委大院,几个工作人员正在议论:“刚刚接到通知,省委派的巡视组就要来了。”“巡视组?到咱这里来干嘛?”“放心,跟你没关系,人家‘关心’的是县领导。”“看吧,有人要害怕了。”“别瞎说!你知道巡视组是咋回事?”“那就问你了,请给说说吧!”“具体咱也不清楚,等咱找个明白人请教请教再告诉你。”“好吧,那就拜托了。?  相似文献   

10.
求解     
王妍 《先锋队》2014,(3):53-53
“老师,你认识元芳吗?“不认识。”“你认识程祖吗?”“也不认识”“那你知道他们的姐是谁吗?”“你到底想说什么!”“老师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原方程组的解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张兵 《党史博览》2009,(7):43-45
2007年岁末,我去北京市报房胡同采访柯华大使,并送去我参与主编的《见证奥林匹克》一书给他。该书中的一篇《乒乓使者到几内亚》,就是他提供的。我开玩笑说道:“柯校长还记得我吗?”他笑答:“名字记得,模样记不清了。你要知道,我刚刚过了92岁生日。”我打量着他笔挺的腰板儿、稳健的步态,听着他从容的叙说,觉得与35年前同在外交部湖南“五七”干校时无大差异,竟一时不敢相信他是年近百岁的老者!  相似文献   

12.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13):76-76
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你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同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我明白了,在“家”的转移上,孩子无动于衷,感情上没有缠绵,无须仪式和交接。  相似文献   

13.
在梨园界有句行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唱戏、唱歌若此,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练习,不断的练习,确实太重要了。在不断的练习里,你终熟能生巧。记得读初中时,我曾问一位作家:“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位作家说:“多写多练。”当时,  相似文献   

14.
笑笑     
仲和 《党建文汇》2008,(7):55-55
“妈妈,你能给我20美元吗?”约翰尼问。“不行。”“如果你给我,我就告诉你我爸爸和咱家保姆说的话。”约翰尼的妈妈忙拿出钱包,给了他20美元。“你爸跟她说什么了?”“他说:‘嗨,玛丽,你明天一定要把我的袜子洗了。'”  相似文献   

15.
吴群 《党建文汇》2008,(6):54-54
“王老师,你考上公务员花了不少钱吧?” “考试很公正,不用花钱的。” “不花钱?你上面肯定有人!”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演出     
朋友闫患了癌症,去医院复诊时,医生问他:“病人呢?”闫说:“我就是啊。”医生说:“你?你怎么跟没事人一样?”他笑笑:“那应该怎样?灰头土脸、满脸悲切?与其悲观失望,还不如快乐轻松地过好每一天。”  相似文献   

17.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10,(4):55-55
你“跳槽”了吗?在眼下,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话,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有没有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殊不知,在明清时,“跳槽”一词却是青楼用语,含有狎邪之意,相当不雅。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