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09,(7):18-19
1.明确问责的前提。划定官员责任。问责需要有前提,这就是要明确责任。瑞典公共管理局把瑞典的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责任划分为三类,即: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又具体分为刑事责任、赔偿责任和纪律责任。政治责任主要是指民选官员应该对其政党及选民负责,内阁成员应该对议会负责。道德责任是指官员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严格自律,树立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艾迪 《党课》2011,(13):102-103
有人说,法律首先是让人敬畏的,其次才是对人惩戒的。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有了敬畏之心,就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会触犯法律,甚至也不会违背法律之外的道德律;而当一个人需要法律惩戒的时候,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证明,这个人已经没有了敬畏之心,更不会顾及所谓的道德律。  相似文献   

3.
官员作秀,本质上是作风问题、道德伦理问题,核心就是一个字:假。一些官员作秀日益成了普遍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日,一些新闻媒体除了把全国人民抗击非典作为主流报道外,还有就是在抗击非典中一些官员因赎职被罢官也成了热点新闻。据报道,在这次抗击非典中,河南、河北等好几个省和一些部门对那些不称职的官员进行了处理,有的直接被罢官。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困惑我们多年的干部能上不能下,官员再平庸,只要不触犯法律,官还是照当不误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相似文献   

5.
和谐政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另一个方面就是作为权力的主体的官员道德建设。官员道德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是个古今中外都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轴心的道德自律原则;在西方社会则是以制度监督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开始实施引咎辞职以来,一批官员相继引咎辞职,再次把官员道德建设问题置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官员道德建设问题就是要坚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时期.官员的道德自律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所在。官员的道德自律主要体现在党性自律、敬业自律、行为自律和清廉自律等方面.目的在于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行政水平和行政质量、官员的道德自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保证,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2,(3):58-58
秋石在第1期的《求是》上撰文指出:从多方面来分析认识当前我国的道德状况,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发展进步的。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于一些时段、一些领域和一些人群。在我国社会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期,道德问题往往折射的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体制机制问题。比如,最为群众诟病的一些官员贪污腐败的问题,虽然表现为官员的败德,  相似文献   

8.
和谐政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另一个方面就是作为权力的主体的官员道德建设.官员道德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是个古今中外都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轴心的道德自律原则;在西方社会则是以制度监督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开始实施引咎辞职以来,一批官员相继引咎辞职,再次把官员道德建设问题置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官员道德建设问题就是要坚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官员道德与公民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道德与公民道德是不同道德主体的不同道德水平要求,两者在表现性质、内容、形式和手段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当前,我们既不能以官员道德替代公民道德,也不能以公民道德取换官员道德,公民道德是官员道德的基础,官员道德是公民道德的延伸和发展。一、从性质上看,官员道德表现为群体性道德,公民道德表现为个体性道德所谓官员道德,即指官员的职业道德。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在官员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既是官员在工作实践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也是他们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官员道德作为党和人民对官…  相似文献   

10.
吴春岩 《世纪桥》2008,(3):39-40
“高薪养廉”并未从人的内在道德体系中遏止了腐败,反而陷入了越“养”越“腐”的怪圈。只有从内在的道德体系中,提升官员的道德认知、坚定官员的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才是从根本上陷“腐败”于绝境。为此,我们应该从社会道德氛围及官员的伦理道德培训两个方去面着力重构官员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1.
引咎辞职制度作为现行的行政监控机制的补缺,它是在官员的行为有过失或不当,但是没有触犯法律,也没有违反党政纪律,难以追究其责任时的一种补位的制度安排,从而使得官员的行为被完整地置于监控之下.  相似文献   

12.
廖荣国 《求贤》2009,(11):52-52
我在想.既然官员财产公开已成一种良知.在明确颁布实施有关官员财产公开的法律、规章制度之前,偌大一个中国,有没有一个官员敢于第一个公开自己的财产的?如果有.不论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1,(5):60-60
刘洪波在3月10日的《羊城晚报》上撰文指出:政协会间,多位院士痛斥院士评选的歪风,揭穿一些院士候选人拉关系、包装成果,乃至候选人所在单位集体“跑院士”:“有人说,你要当院士,没有几百万元的公关费拿不下来”。个别人品行不端,任何国家、任何领域、任何级别的人,都可能会有。然而,如果在一个社会、一个领域或者一定阶层,品行不端、触犯规则乃至法律的人和行为都频频出现,多到做的人不以为耻、看的人不以为怪.这就主要不能归咎于个人道德,而应该追问社会性、体制性、整体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0,(2):60-60
《学习时报》目前刊载文章探讨官员财产申报问题,文章指出,许多国家的官员财产申报都属于信息公开法律体系的内容。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回答网友关于反腐败的问题时表示,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该是反对腐败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实行政务公开,也要对官员的财产收入实行公开。  相似文献   

15.
“问责”成为政治改革新亮点。长期以来,中国公众对事故处理的模式已经非常熟悉:直接责任人被惩处,而相关的高层领导则凌驾于事故之上组织抢救、调查和整顿。其中不乏官员存在行为过失或不当,但因为没有触犯法律或党纪政纪,很难追究其法律或纪律责任。引咎辞职之说虽舶来已久,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觉得无关痛痒。故而这次政府“挥泪斩马谡“之决心,辞职官员“壮士断腕”之气魄,尤能引起社会的激烈反响。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相似文献   

16.
道德法律化,是指某些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为获得国家强制力的支持而以法律的形式出现。道德规范法律化有其发生的历史合理性和规律。而道德和法律在价值上的某种同一性以及指向一致的社会调控目标等特点,也决定了道德法律化的可能性。上升为法律的道德只能是全体公民都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基本道德要求,而那些超然于这种基本要求之上的较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则不能被法律化。  相似文献   

17.
<正>官员作秀,本质上是作风问题、道德伦理问题,核心就是一个字:假。一些官员作秀日益成了普遍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党风党纪月刊》2002,(11):38-39
美国:1987年,美国国会通过由总统签署的《政府道德法》。该法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官员必须公开其财政收人,并提交公共财政收人报告。另外,官员的配偶和未独立生活子女的财产也必须报告。这种报告向公众公开发布,公众有权要求查阅。对报告的审查,主要由各部门道德监督官员进行?如果报告人有违反道德的行为,部门道德官员将对报告人提出忠告.严重者必须辞职或调职。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2,(20):22-24
在专家和官员眼中,发展保障房应该遵循怎样的路径?对打击腐败、公平分配,他们有何高招?在保障房质量问题上,政府、开发商应该分别承担哪些责任?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2,(9):8-9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不论涉及到谁,只要触犯法律,都将依法处理,决不姑息。”日前,中共中央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公布对尼尔·伍德死亡案进行依法复查结果并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衷心拥护,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凝聚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