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慎言农村土地私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有不少官员主张土地私有化,专家、学者中主张土地私有化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土地公有制,说只有土地私有化了,农民就有了产权、有了人权、有了一切,国家就有活力了,就可以进入一个理想世界了。对这些站不住脚的观点,笔者持有疑义,不敢苟同。于是,我在许多场合,都很明确地表明我对农村土地私有化的担心,因此招致很多人善意的批评。尽管如此,我仍要说出我担心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官员薪酬制度和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属于两项基础性的政府制度,对于政府管理质量和廉政建设结果均有重要影响。从全世界来看,新加坡的官员薪酬制度独具特色,也一直存有争议。其中一个争议是关于高薪养廉,赞成方认为新加坡是高薪养廉的典型,而反对方则认为这纯属“误读”,甚至是“弥天大谎”。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拥有“花园城市”和“亚洲四小龙”的美誉已久。来新加坡学习前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个不到400万人口的小岛国,没有发展腹地、没有自然资源,何以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一跃而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创造奇迹。到南洋理工大学学习公共管理,给我提供了十分难得的零距离考察这个“亚洲四小龙”的机会,也使我能够透过表层,更加深入地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新加坡经济社会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梳理。新加坡是一个“小红点”,这是常挂在新加坡政府官员嘴边的一句话。新加坡在危机中诞生,小国、危岛、孤城情境所产生的“生存哲学”和实用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13):78-78
在去年10月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丹麦再度被评为年度“世界最清廉国家”。丹麦反腐的成功,绝不单单因为“人口少、地盘小、公务员高薪养廉”,其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建设成绩也有目共睹。首先,丹麦建立了较完善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腐败预警制度中的“世界性经验”,也是丹麦反腐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丹麦,人们的住房、财产、土地都要经过注册,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的财产都要曝光于公众眼球之下。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隐瞒个人财产变得难上加难。由于财产公开,税务部门就对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所有丹麦公民和公司的财产状况了如指掌,个人和企业逃税电就成了“自目做梦”。  相似文献   

5.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4,(17):13-13
最近由于工作关系,我密集地见了十多名官员,外省为主。这些官员均是“80后”,年纪最小者也有3l岁了,他们均是在大学毕业后就通过公考进入官场,算得上是当初标准的“三门干部”。经过十年左右的官场生涯,他们基本上有几个其同点:  相似文献   

6.
当今官场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官员把自己的妻儿送到国外定居,而自己孤身一人在国内做官,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裸体做官”,简称“裸官”。 “裸官”作为网络热词蹿红,也就最近的事。直接原因是,2009年11月25日,深圳市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明确提出,“裸体官员”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  相似文献   

7.
田野 《党课》2014,(18):104-105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历朝历代都有“公车”。虽然这些“公车”或轿,或马,或驴,或牛,或车,或船,但是,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是一样的,都是官员因公的代步工具。因此,“公车”腐败自古就存在,为防治“公车”腐败而建立的“公车”管理制度也从来就没有缺位过。纵观形形色色的制度或规矩,明朝的“公车”管理制度最为严格。  相似文献   

8.
古人有句话叫“学而优则仕”,在当代某些官员身上,演变成了“仕而优则‘学”’。这类官员包括政官和学官。有些政府官员觉得没点学问点缀拿不出手,肚里有货没货都忙着发文章、出书赶时髦;有些学者官员本是学者出身,但耽于行政工作无暇顾及学问,却又舍不下学者之名,也沦入学术南郭先生之列。于是就有大学校长论文抄袭、作协副主席找枪手代笔、不识五线谱的银行行长被诩为音乐天才、屡获诗歌大奖的县委书记原来只会写打油诗的种种怪相!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3,(24):23-24
时下,官方正大规模规范官员打招呼,不能叫“老板”、“大哥”,必须称“同志”。这是目前《人民日报》评论文童传递出的信息。文章刊发一周内,就有省委下发通知呼应。但是,在高层官员私人交往中,也有更随和的称呼方式——“外号”。  相似文献   

10.
童其君  王焕林 《党课》2009,(8):128-128
近年来,很多地方把招商引资作为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对官员实行“层层分指标,级级抓考核,个个有任务,人人忙招商”的硬性分配,并出台了相应的处罚和鼓励措施。尽管招商引资促进了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但这种片面追求政绩和对官员奖励的做法,也使得一些官员冒险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资源,在土地、税收等各方面竞相“优惠”,不惜引进高耗能、重污染项目,甚至弄虚作假,滋生出诸多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1.
偷拍者为什么喜欢在官员身上下功夫呢?就其动机而言。大多不是好奇于官员本人的隐私,也无意于公务秘密或人事斗争,而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偷拍者的逻辑往往是: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官员私下总会有不可靠人的秘密,通过偷拍,肯定会抓住这些官员的“小辫子”,然后,当事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2011,(10):60-60
画外音: 时下,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转作风、促发展”活动,这原本是件好事,然而有一些领导干部却把这个好“经”念歪了,使下基层变成了“吓”基层,引起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感。这些“吓”基层的官员本身的行为就是作秀,他们当然希望看到的“演出”是一场和谐美满的正剧,于是就有了警车开道,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仿佛古代的皇帝下江南,吓得下一级的官员紧张惶恐地把一些“顽固”的上访对象和钉子户转移藏匿起来。对于这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会“吓”基层的领导干部,基层不欢迎,群众反感和生厌也是理所当然的。虽然这样的干部是少数,但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也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的警醒。  相似文献   

13.
王成 《求贤》2007,(10):44-44
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如今,一些官员的学位年年看涨,文凭越拿越高,似乎官帽一变大,文凭也必须“更上一层楼”。然而,这些文凭都是真的吗?其中又有多少水分?显然,这些官员多不是什么尚学之人,文凭是升迁的“门票”,这才是当前官员文凭乱相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4,(15):16-16
去年10月,中央规范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掀起官员独董离职潮。然而,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官员独董”,煞费苦心地采取“曲线”策略,至今依然在职。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作为“花园城市”已在全世界享有盛名,来自各地的观光者陶醉在它那草绿花秀、树影婆娑之中。然而,就在1959年刚刚摆脱英国殖民地地位时,新加坡还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小岛国,市区街道狭窄,到处是陋房危屋;郊区村镇荒芜,沼泽遍野。短短30年的建设,新加坡何以发展成为今人这样令世人称羡的美丽都市?据新加坡城中重建局官员介绍,他们有三条主要经验,即:  相似文献   

16.
自从240多年前瑞典首创官员财产透明制以来,这个“治官之术”就被世界多国仿效。时至今日,全世界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这项制度,既包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包括泰国、尼日利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但多数国家都没能像瑞典那样将对官员的监督进行得如此彻底……使之甚至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性”。至今,不少立志克服腐败的国家都在审报、核实、公开、监督、举报、惩处等一系列环节上小心翼翼地逐步推进。毕竟,它所涉及的对象有点“特殊”。  相似文献   

17.
人文荟萃     
□“削权养廉”才是治本之策旅美学者傅红春为中国反腐败开出的药方是:削权养廉。“高薪”难以“养廉”。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正常收入低下。而且,“高薪”的标准如何确定?以中国媒体公开报道的官员腐败案例,金额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再高的“高薪”也填不满他们的贪欲。“严刑”也难以“养廉”。任何投资者,如果有高回报诱惑,那么再高的风险,他也会铤而一试。对中国官员来说,腐败是立竿见影、实实在在的收益,严刑却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逃脱的。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权力太大。所谓“削权…  相似文献   

18.
我发现,许多国人走地下通道,几乎都是混乱地不分左右地走。你知道新加坡人怎么走?很简单,他们就派一个人站在地下通道里面,“那个黑衣服的过去,我在讲你,我就在讲你,过去!”“那个穿红衣服的不要过来,过去,从右边走过去。”在新加坡,地下通道中间那条线是空的,新加坡人在地下通道里就是这样子走路的。  相似文献   

19.
郭庆晨 《党课》2011,(13):125-126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可以说是我所知道的评判官员政绩优劣的最为经典的概括了。说起来,道理也很简单:官员在位的时候,有权有势,有上司保着,有下属护着,寻常百姓的命运都捏在他的手里,所以没人敢说“不”字。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年初,我有幸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的一个干部培训项目,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我所在的班被新加坡官方和媒体称之为“中国市长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届“中国市长班”里有一位“特殊”学生--来自新加坡教育部的陈秀琴女士。在清一色的中国学生中,这位当地政府官员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与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