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历经许多困难,摄制完成了故事片──《桥》。电影《桥》由于敏编剧,王滨导演,包杰摄影,王家乙、吕班、陈强主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展示工人阶级的崇高形象。《桥》从1948年10月开始拍摄,当时刚解放,电影专业人员奇缺,从事《桥》电影拍摄的剧组中只有两人从事电影工作。导演王滨从1930年起担任过电影演员、场记和剧务。1935年脱离电影界,投入抗日戏剧活动。电影中饰演厂长的吕班,三十年代曾在《十字街头》等影片中担任过角色。其他演员都是电影战线上的新兵。…  相似文献   

2.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的主人公李向阳和电影《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主人公鲍真,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可是,也许有人并不知道,他们艺术形象的原犁,  相似文献   

3.
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历程中,有一个名词是和抗日志士们的战斗生活分不开的,这就是密营。东北抗日联军什么时候开始有密营,已经不好考证了,但密营的大规模出现应该是1936年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4.
张大庸  巩书民 《党史纵横》2012,(2):29-31,13
今年,是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80周年。上世纪50年代,第一部反映东北抗联斗争历史的电影《赵一曼》,让全国人民了解到了东北抗联斗争的艰苦卓绝,同时由此知道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名字,并为她坚贞不屈、慷慨赴义的英雄壮举所深深震撼。上世纪90年代,沈阳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名为《端女儿》的电视剧,让人们从剧中进一步了解了赵一曼的不凡人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影《铁道游击队》的公映,山东枣庄抗日壮士扒火车、炸桥梁、杀日寇、除汉奸的英雄群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出了铁道游击队员抗日杀敌的豪迈情怀。  相似文献   

6.
有一首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抗日歌曲,名为《松花江上》,歌中唱道:“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14日傍晚,耿马县贺派乡莫陆村的广场上一片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那是县电影公司放映队到村里放映电影的日子。在莫陆村放的电影一长一短,长的故事片是《铁道游击队》,短的是科教片《农村防火常识》。银幕前的观众约300人.孩子和老人居多。笔者正纳闷:4000多人的莫陆村.怎么才有这些人看电影。放映员李金明笑着说:什么时候农民看电影不积极?再过一会儿,等于活的农民群众收拾妥当了,看电影的何止千人!  相似文献   

8.
王鹏 《世纪桥》2012,(22):53-57
电影《赵一曼》完成于1948年底,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拍摄的。看过这部影片的人,无不为主人公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那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赵一曼》公映后,人们都想知道有关赵一曼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
赵赓 《世纪风采》2010,(10):43-46
鸡毛信,是一种插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送的紧急文书。上了年纪的人,大概都会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有一部电影叫《鸡毛信》。《鸡毛信》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小英雄海娃扮成放羊娃将游击队一份十万火急的情报——鸡毛信,送交八路军指挥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3,(10):48-50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一首有着浓郁山东地方特色的歌曲。作为20世纪60年代电影《红日》的插曲,它不仅为这部电影锦上添花,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这部电影早已被很多人淡忘了。但这首歌被视为山东新民歌一直广为传唱。  相似文献   

11.
张玉艳 《党史博览》2010,(12):49-51
在抗日战争时期,凡是到过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友人和大后方来的朋友,无不对八路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坚持敌后抗战感叹不已,认为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当他们看到在艰难困苦的敌后.在荒僻狭窄的山沟里。诞生出的抗日根据地第一本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时,更加感到振奋,惊叹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一当时我在平和县城九峰念私立雍睦小学中年级,学校也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活动。首先是教学生大唱抗日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松花江上》等。学校规定中高年级学生每天都要到校参加早操,上街呼喊抗日口号和唱歌。每当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到学校集合,由老师  相似文献   

13.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的真实写照和集中体现。李德合是“李向阳”的主要原型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沁阳市常平乡常平村附近发现了抗日阵亡将士墓碑群后。便萌发了为抗日阵亡将士寻找亲人的念头,而且一找就是9年。他像电影《集结号》中的主人公谷子地一样,依据墓碑上的地址为牺牲的将士寻亲。这位被人们誉为当代“谷子地”的人,就是沁阳市文联副主席、沁阳市作协主席李建国。  相似文献   

15.
蒋光宇 《奋斗》2010,(3):61-61
看过《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人,都会记住其中有这样的场景:当船头沉没、船尾高高翘起来的时候.船上所有的碗、杯子、盘子等纷纷散落……  相似文献   

16.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是著名音乐家曹火星1943年创作的。曹火星是河北省平山县西岗南村人,1924年生。“七七事变”后,他辍学回到家乡,参加了革命活动,先在宣传队工作,后进入剧社。他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学习的时候,遇到日寇的大扫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人民,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曹天星深深体会到:只有依靠共产党,才能打败B本强盗,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以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及其政府,在抗日战争到了相持阶段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3年,蒋介石发表了《中…  相似文献   

17.
以前我们所熟悉的是大陆版本的抗日电影,最近我看了8部台湾拍摄的抗日电影,看完之后作了一个对比,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4,(12):39-41
半个多世纪前,随着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放映,其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风行全国。当时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这部电影和这首歌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9.
"千里击强虏,剑吼长城东。壮岁国难死,悲歌燕赵风。"这是电影《剑吼长城东》的主题歌。片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主人公鲍真,原型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一位威震敌胆的抗日民族英雄。他的抗日传奇被传颂至今。包森原名赵宝森,陕西蒲城县人。学生时代的包森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很早就接受进步思想,积极投身学潮运动。1932年2月,包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年后,他赴延安抗日军  相似文献   

20.
"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上一次劳模会上,我爱上人一个呀……"这是以庆阳"封芝琴婚姻案"为蓝本改编创作,反映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青年争取婚姻自主的评剧《刘巧儿》中脍炙人口的唱段.1956年,由新凤霞主演的电影《刘巧儿》上映,"刘巧儿"的故事传遍全国,剧中的刘巧儿成为那个时期争取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包办的男女青年心中的偶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司法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