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与国     
艾迪 《党课》2014,(23):106-107
我生在城市,却在乡下长大。小时候,家是土坯房,烟囱里飘出的袅袅炊烟,诗意又温馨;家不仅是房子,不仅是砖木钢筋水泥构筑起来的空间;家不是财富,不是现代化生活用品撑起来的场所。家是孝爱的依托,是亲情的牵挂,是共鸣在亲人心中的精神力量。家,就是家人情感的聚合体!我想,心之所属就是家。大了,为家人打拼,为理想工作,遂发现,家与国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风雨同舟、血肉相连。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的统一,从古至今都未曾改变。  相似文献   

2.
家的随想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家是一个恬静而温馨的港湾。小时候我们在父母的身边,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家。却隐隐觉得,那个有父母和老家具的家,才更像个家。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家     
佚名 《新湘评论》2014,(10):54-55
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口斤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地,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相似文献   

4.
徐鸣皋 《党史文汇》2008,(2):F0004-F0004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宜宾市委组织部针对不少干部“想家又怕进家”、“想家又不愿回家”的心态,用“跳出组织部、跳出组织工作”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换位审视自己,重新定位和提  相似文献   

6.
生活家     
《理论与当代》2012,(2):54-54
李银河在第24期的《视野》上撰文指出:很喜欢“生活家”这个词。第一次在西湖湖畔看到这三个大字赫然镌刻在一块西湖石上,心弦被轻轻拨动。“生活家”这个词,第一眼看去,会令人产生罪恶感。因为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家在途中     
白岩松 《学习导报》2011,(20):50-50
对于我来说,家是一个随着年龄而不断变化的概念。 童年时,家是一声呼唤。 那时的我似乎比今日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左右相邻的小伙伴聚在一起,天马行空,玩得天昏地暗,直至炊烟散去,听见焦急的父母在四处喊:“回家了,吃饭了。”  相似文献   

8.
《学习月刊》2010,(4):F0003-F0003
武汉市家华家具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其前身是1987年创办的武汉家华玻璃家具厂。武汉市家华家具实业有限公司是中国家具协会理事、湖北省家具协会副会长、武汉市家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公司注册资金为人民币壹仟万元,下属“家华家具城”、“家华床垫制造公司”、“家华床具制造公司”等经济实体。公司职员200余人,其中40%以上为下岗再就业人员,管理层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0%。  相似文献   

9.
《党建》1995,(3)
党员依法治家四字经国家法律,作用巨大。依法治国,国泰民安。依法治家,家兴人宁,共产党员,任重道远,治家依法,更需带头。依法治家,学法在先.学法用法,贵在自觉。法制观念,牢固树立。端正家风,破除旧习。家庭事事,法为准绳,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坚持党性,坚...  相似文献   

10.
吴国洋 《奋斗》2006,(12):63-63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许多人被称呼为“家”的。诸如,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科学家,近年来各地似乎又冒出了许多“吃家”。历史上大凡被称之为“家”的人.一定不是平凡之辈:如果再冠以“勇敢”二字,那就更非同凡响。中国一位伟人有句名言:“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一位勇敢者。”对此论断我常持异议。螃蟹虽说张牙舞爪横行霸道,一副蛮横的样子,但我感到并不那么可憎可怕,比起现在勇敢的“吃家”来,敢吃螃蟹又算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家有高字     
奥秘 《党风与廉政》2002,(12):37-38
人说“家有卫字,一生不穷。”我说,家有高字,则更令人有一种远离尘嚣、宁静旷远之感。一日,与朋友专程到建群家拜访,各求得高兄的一幅墨宝。他给朋友写了“香草美人,金石文章”,给我的是:“立脚怕随流水转,高怀犹有故人知。”我专为这幅书法做了框,把它挂在客厅显眼的地方,每有闲暇,我便朝夕揣摩,多数时候是一笔一画地看,细细琢磨其神韵。一位朋友到我家来,见到此作,赞赏之后带着试探的口气对我说,高建群的字好不好求?我说,建群十分平易近人,他的兄弟朋友很多,凡是去他家的人,不论身份高低,他都同样热情对待。朋友若…  相似文献   

12.
《党建》1996,(6)
以人为本“家”兴业旺山东孔府家集团党委山东孔府家集团是以酿酒为龙头,集印刷、食品。饮料、汽车修理、光缆、广告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是山东省唯一的国优粮食酒生产基地,年创利税3.6亿元,主要产品孔府家酒成为全国出口量第一的名牌产品。一个国家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13.
龚益鸣 《学习月刊》2010,(17):55-56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首歌直接把“国”称为“家”.它在激发国民爱国情怀上无可争议。从常识上理解,这种类比也无不可。否则,我们口头上为何总是讲“国家”、“国家”呢?  相似文献   

14.
应该立个“家法”王艮仲目前,我国对于家,在道德上尚无一套规范,在法制上尚未制出家法,在社会上尚未确认家是社会的基础,因而失去对象的监督。于是,在家里,晚辈欺侮、虐待老人之事屡有发生;父母在家打伤、打死子女之事也间有所闻。凡此种种,均属家的内部问题,但...  相似文献   

15.
宋志坚 《唯实》2010,(8):190-191
时评家这个称谓的出现,似乎是现当代的事。说孟子是时评家或许就有些离谱,他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了。看看孟子的一些言论,却不得不承认他简直就是一个时评家,他评说的虽然是那个时代的时政,却又很容易使人有时空的错位。谓予不信,不妨看看他的若干议论。  相似文献   

16.
李训(?—835),字子垂,唐秦州成纪(今秦安县北)人,进士擢第,形貌魁梧,神情洒落,语言伶俐,思维敏锐,智慧过人,因而得到朝庭的重用。他先是任唐文宗李昂皇帝的近侍官,很快就青云直上,先后任补四门助教、国子监博士、翰林院讲授文史、皇上的侍讲学士,颇得皇上宠爱。李训廉洁爱民,深恶贪官污吏,得到朝野的支持和拥戴。唐文宗性格守正,憎恨邪恶和宦官专权,他打算清除无恶不作的宦官、赃官,如仇士良、陈弘志、王守澄等辈,以整顿朝纲;收复吐蕃贵族占领的河湟(甘肃、青海等)地区,清除河北藩镇势力。他将这个绝密事项告…  相似文献   

17.
家问     
家是什么? 家会很快乐很幸福,像一眼不老的喜泉。家会很凄楚很悲凉,像一汪深不可测的泪潭。 问年轻人:家是什么? 他们回答:家是甜蜜的吻、热烈的拥抱、柔情似水的情话和思念时的邮票。  相似文献   

18.
《党建文汇》2011,(2):5-5
王振义,1924年11月出生,江苏省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血液学家,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可谓风靡了大江南北、近日,在我省开展乡镇干部增强“四个观念”教育活动之际,对此歌仔细一品,却品出些许“异”味。异就异在我们的干部该上哪儿看,该看什夫张家界市有个好公仆郭树人,常回‘嚎”看看。作为领导干部,他把扶贫联系点——离张家界市30多公里、海拔1300米的高寒山区——壁岩村,当成自己的家。每次回‘’家”前,总惦记着李大爹的柴米,张大妈的油盐,总得买点水果,购点药品,并从家中捎上几件衣服,奉送给“家”中的父老乡亲。他回“家”看看,看的是老百姓,是穷人的疾苦,捎去的是党的温暖,…  相似文献   

20.
《红岩春秋》2008,(5):72-72
忠县金家大院位于忠县拔山镇场镇,距忠县金少穆陵园仅一路之隔,为金少穆、金泣儒和金焕若故居。该故居原为108道门的三重大院,是1929年中共忠县党组织的活动地点。同年冬,忠县后乡人民武装起义失败,此院被反动军队付之一炬。目前,该故居还有石板地坝及学堂等10余间老屋。2004年3月2813,忠县金家大院与金少穆陵园一同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忠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