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述  张冬梅 《党史纵览》2006,(11):40-43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以下简称"华野")发起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歼灭了包括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八十三师的1个团在内(以下省略"整编"二字)的国民党军3.2万人,使山东战场的国民党军40天内不敢发动进攻,开创了华野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情况下,割歼其进攻主力的先河,可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堪称粟裕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
冷面王必成1946年冬 ,大雪。王必成之六纵与张灵甫之七十四师战于涟水城。初战 ,胜 ;继战 ,败。六纵伤亡5000余人 ,退出涟水。七十四师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 ,号称蒋介石之王牌御林军。当时 ,王必成将军回望涟水 ,郁郁无言 ,心中暗忖 :非报此仇不可 ,并陈请华野副司令员粟裕 :“若打七十四师 ,决不要忘了六纵。”粟裕当即答复 :“打七十四师 ,一定少不了六纵。”将军亦释然。次年4月 ,王必成将军率六纵于敌重兵追击下退至山东羊流店以南 ,此时三面受敌 ,退耶?进耶?情势紧迫。其时 ,我华野部队已调集5个纵队初步完成对孟良崮七十…  相似文献   

3.
朱晓明 《党史博采》2014,(2):50-54,58
国民党军名将、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我中野、华野的强硬对手,他十分用心研究我军的战法和部队情况,认为刘邓之3纵战力强,为精锐部队,有“老虎纵队”之称。因此,3纵主力第7旅(即11军31师)也就有了“中野虎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赤山之战     
一一九四○年初夏,江南风云变幻,形势十分紧张。当时,汪逆精卫已在南京粉墨登场,敌伪不断增加兵力,反复对我茅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而国民党顽固派也乘机制造磨擦,甚至调集重兵进攻我军,使我腹背受敌。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为了打破敌伪顽的夹击,当即部署江南主力作好渡江北上准备,同时指示留在江南坚持抗战的新二支队,相机转移到京杭公路以西的赤山地区,以便向南京近郊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江南我军主力北渡长江。  相似文献   

5.
王治国 《学习导报》2011,(14):38-39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优势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一举消灭我军主力,夺取延安。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制定了英明的战略决策,于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战争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陕北高原。  相似文献   

6.
1 1946年冬,我父亲刘炎不幸 病故。在此之前,我母亲陈模也患了瘫痪重病,卧床不起,心情很悲伤。 1947年春,陈毅司令员和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宫乃泉同志来看我母亲,决定把我母亲送到大连医院进行治疗。 1947年夏,敌人对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华野在胶东的一部分后方人员转移到大连。当时楚青同志(粟司令员爱人)怀孕在身,也随一部分部队家属到了大连,在寒风呼啸中生下了小宝。 1948年春末,楚青同志急于返前方工作,不便带婴儿,就把不满周岁的小宝暂时寄养在我母亲处。济南解放后,粟司令员乘张渭清同志到大连公出之…  相似文献   

7.
1946年8月中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铁路,打乱了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南线的部署。随后,国民党军匆忙调集14个整编师32个旅约30万人,企图以优势兵力钳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陇海路以北定陶、曹县地区,占领鲁西南,然后打通平汉铁路,企图把“刘、邓赶回太行山去”。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集中现有兵力,首先歼灭孤军冒进的敌整编第三师,一举扭转我军在中原地区的被动局面。时任六纵17旅50团副团长马宁(建国后任空军第三任司令员),生前以自己的亲历回顾了解放战争中这场经典战役。  相似文献   

8.
冯芝桂 《党史文汇》2002,(11):17-19
1解放战争发展到1947年1月,我人民解放军已消灭敌人56个旅,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为了挽救他彻底失败的命运,将兵力向我解放区的两翼收缩,准备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2月底,蒋介石从南京飞到西安,召集他在西安的军政要员,亲自安排侵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部署。1947年3月战争打响时,国民党以34个旅计23万人的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其首要目标是攻占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3月13日,胡宗南部以15个旅计14万兵力为主攻,从洛川、宜川分两路向延安进犯;青海马步…  相似文献   

9.
解放张家口     
1945年8月23日,经过八年浴血抗战的晋察冀军民从日本帝国主义手中收复了张家口,万众欢腾,举国共庆.饱尝铁蹄之苦的张家口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重建家园,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张家口成为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可是,正当张家口日趋繁荣的时候,1946年9月10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第十一、十二战区部队进攻张家口,我军被迫进行张家口保卫战.当时,我二纵奉命在怀来以东担任正面防御.正当我东线各部队连续挫败进犯之敌,准备再歼来敌的时候,国民党傅作义部乘我张家口西线防御薄弱,集中三个步兵师及数千名骑  相似文献   

10.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犯,摆在我军战略决策层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战争初期运用什么方针粉碎数量上、装备上均占优势之敌的进攻。对此,中央军委、毛泽东曾经提出以山东、晋冀鲁豫和华中三支野战军分别进入淮北、豫东和淮南地区作战,实行外线出击的方针.并指示华中野战军主力兵出淮南,向蚌埠、浦口段津浦线出击,与山东野战军配合作战。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刚刚开始8个月,我军歼敌总计71万人.蒋介石被迫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即集中力量对我解放区的两翼——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对其它解放区取守势.敌人用于山东战场达24个师(军)60个旅(师).蒋军中五大主力的三个,即:74师、11师和新五军,都调来山东战场.以这三大主力军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在云霄革命斗争中得到充分应用。1936年初,敌人兵分两路进攻革命根据地:一路是国民党七十五师和县保安队陈建雄部400多人进攻白石地区各村庄;一路是国民党八十师在粤军一五八师配合下,动员了云和诏三县壮丁队、保安队共1000多人,向乌山根据地发动全面进攻。敌人采取“驻剿”与“搜剿”并用的战术  相似文献   

13.
正全军上下都想打几场像样的胜仗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刚进入大别山时,毛泽东曾发来电报指示说:"在目前几个星期内,必须避免打大仗,专打分散薄弱之敌,不打集中强大之敌,待我军习惯于无后方外线行动,养精蓄锐,又在有利于我之敌情、地形条件下,方可考虑打大仗。"转眼将近一个月过去了,刘邓大军初步完成了在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上上下下都铆足了劲,希望打几场像样的胜仗。在当时情况下,像样的胜仗并不好打。蒋介石为了消灭刘邓大军,调动23个旅的重兵,从四面八方杀向大别山区。此外,桂系主力整编第七、第四十八师在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亲自指挥下,也分别进至鄂东、皖西地区。  相似文献   

14.
文锋 《党史博采》2004,(2):22-24
志在必得 陈毅决意打桂军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在苏中方向,我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等指挥下,迎击四倍于己之敌的进攻,连续作战,七战七捷,共歼敌5万余人。然而在淮南方向,敌人以第5军等精锐兵团分路向津浦路东地区进攻,我军路东各部实施  相似文献   

15.
将帅同心     
刘统 《学习导报》2011,(10):35-35
华野主力挺进江南,是中央考虑已久的一个战略设想。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同时,中央就提出华野向江南,陈赓兵团向豫西进军,形成向国统区战略反攻的三把尖刀。这样必将打乱蒋介石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迫使国民党军大量回援,解放区的压力可以得到缓解。解放军则转守为攻,取得战略主动权。1948年初,刘邓大军进至大别山区已有四个多月,长期无后方作战,部队的弹药、服装和粮食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16.
奇袭阳明堡     
“七七事变”后,日军沿平汉、津浦、平绥三条铁路线向我中原腹地进攻,企图夺取、控制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对山西形成重兵压进之势。为守住华北咽喉,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忻口会战”即将展开。此时八路军3个师业已完成整编,并承担起会战中的主要任务——截断敌人后方交通,打击来援之敌。  相似文献   

17.
三、艰苦转战粉碎敌人第一次“清剿”一九三五年以后,杭永岩漳地区形势日益紧张起来。主力红军长征前,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向苏区进攻,但在敌后广大地区布防对付红八团的兵力比较薄弱。他们主要守卫在龙漳公路上,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红军长征以后,汀州、瑞金被敌侵占,我军在铜钵的战斗以及红九团与红八团在永定金丰会师,引起敌人很大的震惊。敌人从进占汀、瑞的兵力中,抽调了第十师、八十三师、三十六师增兵龙岩,布置对我实行“清剿”。此外,在上杭、新泉、长汀苏区有敌第三师、第九师进行“清剿”,在岩连宁苏区有敌五十二师进行“清剿”。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进入第3年后,形势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已经十分有利了。北线战场,东北解放军冬季攻势后,国民党军卫立煌(时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集团困守孤城,毫无还手之力。南线战场,豫东战役一举打破中原僵局,战局开始出现有利于我军的重大转折。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困扰我军的一个重大难题愈发凸显出来,这就是如何攻克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19.
郑军 《党史文苑》2002,(2):38-40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数十万国民党精锐与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大战于苏中,数度交手,互有胜负,我军以几座城池的代价,换取了歼敌10万的辉煌战绩。1946年11月,为了将我华中野战军聚歼或压迫至鲁南山区,蒋介石又集中11个整编师近40万人的强大兵力,分四路向我华中和山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四路围攻,粟裕专挑强敌打按照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薛岳的统一部署,敌四路围攻的兵力编成和进攻计划如下:盐阜兵团:由李天霞整编83师、王泽浚整编44师、黄百韬整编25师和李振的整编65师组成,兵团司令官…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6,(10):88-88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分析了眼前的形势,感到情况严重。青杠坡一战未能消灭尾追之敌,四周敌军越聚越多,战局于我十分不利。为此,他们决定立即抢占附近的渡口,摆脱敌人的追击。因抵制错误路线而被撤职、到“瑞金团”当战士的“兴国团”团长高翔,主动率领数十名红军抢占了渡口的浮桥和对岸的小镇,为大队红军摆脱敌军打通了道路。红军一渡赤水,进到云南扎西地区。此时的蒋介石以为歼灭红军的时机已到,于是调集40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妄图将红军一举歼灭。毛泽东与总部首长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时,红军东渡赤水,迅速回师。红军主力二渡赤水,夺取渡口。高翔被任命为“瑞金团’’团长,“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改用碉堡战结合重兵进攻来对付红军,企图消灭红军于乌江以北。毛泽东经过真重考虑,决定红军三渡赤水,造成北渡长江的声势。红军在三渡赤水牵动了国民党的追兵后,然后突然调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涉乌江,把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瑞金团”完成了牵敌西去的任务,追赶主力到贵阳附近的新场,主动出击,夺取敌人的黑水铺兵站,造成贵阳城中的敌人混乱。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疲惫不堪的滇军被红军牵向东去,遭遇沉重打击。而红军主力则大步开进云南,五月初从容渡过金沙江。至此,红军彻底摆脱了敌人的战略包围,从内线转到了外线,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