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我国村民自治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活动 ,是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在党的领导下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村民自治组织作为农民群众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 ,在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有着农村其他基层社会组织所不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村民自治的力作刘系农作为亿万农民在基层社会生活中实现当家作主的一种基本途径和形式,村民自治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效地组织农民、治理农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农村稳定,正确处理新时...  相似文献   

3.
郑之问在《理论动态》1677期刊登文章提出了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一是推进乡村两级体制创新是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基本要求。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应该从关心农民需要什么,如何满足农民的需要来研究乡村体制改革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二是高度的村民自治是新时期农民群众民主政治生活的必然追求。我国村民自治实际上实行的是村民大会制,但是,在我国实行村民大会制又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实际运行的效果往往难以符合充分自治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逐步兴起,并在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核心的中央与地方法规体系.在此进程中,村民委员会"海选"应运而生并推广开来.而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和对农村的辐射,促使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动,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思维方式日益多样化,进而改变着村民委员会选举和村民自治赖以实现的经济社会条件,尤其深刻影响着村民委员会"海选"及其效能的发挥.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乡村社情所决定,村民委员会"海选"应因地制宜.积极稳妥.依法有序.村民委员会"海选"自身能否具有发展前景和生命力,则取决于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适应性.以及村民自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程度.村民委员会"海选"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的实现,离不开坚持人民民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强乡村选举制度建设、健全体制和完善选举程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同包产到户和发展乡镇企业并称为我们党领导的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如果说推行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新,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那么,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创新,为中国农村开辟了一条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如何在总结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制度经验的基础上,把“三公开,四民主”移植到农村乡镇一级,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是值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  相似文献   

6.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而农民政治参与是实现农村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民政治参与还存在诸如受封建文化影响大、村民选举秩序混乱以及民主监督不力等问题,本文拟从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扩大农民政治参与途径和做好宣传等方面,对解决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村民自治的实施 ,改变了农村基层的政治关系和权力运行机制 ,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化的进程 ,农村民主气氛空前高涨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农村生产力又一次得到了极大地解放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先进管理意识渗透到农村基层管理中 ,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这是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重要实践 ,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的影响。村民自治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20多年的村民自治实践使偏远、落后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实践中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广大农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但从实践上看也存在不足之处,深化基层民主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细化村务公开内容、创新民主管理形式;培育农村内部监督、提升农民监督主体地位;多渠道融资;实现农民个人与村民整体利益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8)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产物,不仅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并且有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为其产生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当前我国的村民自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提高农民民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加强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村民自治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协商治理: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7,(2):32-39
以民主选举为重心的村民自治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村民自治从参与到选举的扭曲,村民自治变成村官自治,民主的本质被掏空;二是精英牟利和民众权益被损害,村民自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遭破坏;三是以民主选举为重心带来精英主政以及"封闭式决策",造成村级决策的合法性脆弱。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的比较优势在于:一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更能体现村民自治的民主本质;二是协商治理更能促进村民自治中村级公共事务决策的合法性;三是以协商治理为重心的村民自治提升民众的政治效能感,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一是要搭建日常协商治理的平台和载体,二是要加强农村协商治理的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三是要提升民众的协商治理意识和能力。唯其如此,才能促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发以来,农村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迁之一,就是在消解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作为国家确认的一种制度安排,村民自治虽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成熟的现代民主,但却是在中国国情下将亿万农民引上民主自治道路的依托或者说是起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并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所以,深入研究村民自治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政治文明发展之路,对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农村…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改革的成效与影响,对于促进基层民主政治体系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度缺陷和社会、历史以及具体实际情况等各方面的原因,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不同程度上缺失甚至异化,民主精神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村民自治的效果与预期目标相背离,出现所谓"空洞化"现象。明确村民的自治主体地位,强化村民自治的自主性,建设村民民主协商管理决策体系,是克服"空洞化"现象,发展村民自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它是广大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方式。村民自治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部分组成。民主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提出解决路径:严格规范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为村民选举提供物质保证,提高参与意识;加大教育培训宣传,增强民主法制观念;理顺乡镇政府与村两委在民主选举中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及其根源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江虹 《理论导刊》2005,1(7):42-45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在我国农村的最广泛实践,其基本形式就是村民自治。目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着双重矛盾,一是国家政权与村民社会自治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矛盾。深刻剖析这些矛盾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并据以采取相应的举措,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项中国乡村的民主政治制度 ,兼具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村民自治的工具合理性在于它推动了乡村的政治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进步。一、村民自治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政治发展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村民自治作为一项乡村直接民主制度 ,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政治发展。1 村民自治培养了一批乡村的政治精英 ,有利于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第一 ,在民主选举中 ,广大农民将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乐于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推举为他们的领头人 ,有效地改善和加强了村级干部队伍。民主选举不仅使村级干部结构和素质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6.
吴雷 《学理论》2011,(5):20-22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农村发展,农村稳定及和谐有着密切的关系。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多年,然而这一制度的效果并不像预期那样,村民自治还面临着许多困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村民自治愿望日益强烈与不能满足村民自治的现状构成了基层民主政治体制的一大悖论。面对这种情况,村民自治该何去何从,成了我们面对的一大问题。主要从整个农村自治制度从发,通过对其参与主体、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分析,来找出这一悖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村民自治"是中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典型制度安排。城镇化进程中,"村民自治"的群众基础、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三大要件遭遇挑战,导致"村民自治"职能弱化。从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剖析"村民自治"社会管理失效的原因,提出从村民自治走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式,是中国民主政治在农村发展的最广泛实践。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一种村民的价值理念,是一种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更是一种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在规范村民选举行为,推动农村选举公平公正;提升村民参与能力,推动农村决策科学民主;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推动农村治理创新优化;确保村务信息公开,推动农村监督规范完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对改变村民的政治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一项制度安排,其推行于农村不仅使农村民主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还为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村民自治在发展中仍存在着乡村关系紧张、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干部与村民关系恶化、村委会选举中乱象丛生、村委会选举后的治理矛盾凸显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久而不解,则有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危及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鉴于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强化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以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视野里,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是政治的生活化而不是生活的政治化。让民主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与国家政权建设相比,基层民主建设更加强调生活取向,强调公民在生活事务上的自主管理与决策。 我们这里所说的基层民主,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其他民主形式。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管理基层事务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