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新政策环境中的警务信息公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机关应根据《政府信息条例》规定 ,树立统一而鲜明的民主警务、社区警务观念。可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警务信息公开制度 ,组建专门的警务信息公开机构 ,配置警务信息公开的基本设施 ,探索并构建警务信息公开的基本模式 ,正确认识和处理警务信息公开的风险和难题 ,推进我国社会治安治理的民主化、市场化、社区化和综合化 ,开创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公开视野下的警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务公开制度创建之初并无来自法律法规方面的压力。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确立后,警务公开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公开工作理念、公开工作机制和救济制度方面,政府信息公开均对警务公开产生深刻影响。公安机关需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明定公开范围,优化公开方式和程序,完善救济途径,并进一步夯实档案管理、教育培训等基础工作,以此来推动警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自1999年警务公开制度推行以来,警务公开的内容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安部公通字[1999]43号通知规定了警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但在实践中警务公开的内容却受到很大的限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警务公开的内容应当包括公安机关的性质与宗旨、机构设置与管理体制、职权、法规、重要警务信息和重大警务活动、具体办案工作、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警务信息公开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警务信息公开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界定警务信息公开的范围,而明确公开的内容的前提是明晰免予公开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上海市A区信息公开三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得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五年来以及《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制约。破解之策就是改变传统思路,从信息流通这一全新角度系统改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这就要求将被动公开视为一种信息流,放在一国信息环境当中进行审视,并从主动公开、内部公开和外部公开对被动公开影响以及从被动公开本身角度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各地各部门进行了紧张的实施准备工作,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机构。各地各部门还积极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推行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制度,建设和完善政府网站,扩大政府公报发行范围,依托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等方式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仍暴露出申请难和诉讼难等问题,今后的任务可以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专职化,修订《保密法》、《档案法》等法律,严格界定政府信息公开排除事项,取消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的附加条件、制定公共企事业的信息公开办法等,制定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司法解释等。  相似文献   

7.
《今日上海》2008,(6):8-9
上海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已经4多了。2004年1月20日,韩正市长签署了《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并于当年5月1日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推行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4年来,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上海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放,政府信息公开已连续4年在全市政风行风测评6项指标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8.
任顺国 《公安研究》2000,(3):56-58,,84,
当前公安机关的警务公开工作,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认识尚不到位;一些地方的警务公开还只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落实机制还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目前的工作模式与警务公开的要求不相适应。搞好警务公开必须走群众路线,必须贯彻循序渐进、依法公开、因警制宜的原则,必须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继续推进各项公安改革。  相似文献   

9.
关于美国政务公开情况的考察及我国阳光警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美国政务公开制度,对进一步深化我国警务公开、打造阳光警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美国政务公开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透明化、刚性便民化、隐私最大化、公开信息化。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公安机关打造阳光警务应始终坚持以推进警务信息公开为目标,以促进权力透明运行为关键,以拓展警务公开平台为基础,以完善警务公开机制为保证。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上海市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建设的过程、措施,以及依申请公开制度建设的成效;并通过依申请公开和主动公开两个制度框架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依申请公开建设的优越性及其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警务信息公开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向社会公众传播或发布协调、处理警察关系的各种相关信息,向公众提供非保密警务信息检索的专门活动,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转变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依法治警的重要内容。做好警务信息公开工作应当处理好信息保密与信息公开、公安机关与大众传媒、完善法规与依法行政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警务公开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务公开是指将公安机关的职责和工作及其运作过程等所有与警察权能有关的信息以各种适当的形式公示于社会、社区或告知权利人。警务公开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基本理论方面本文仅对警务公开的基本涵义 ,警务公开与警务知情权、与公民隐私权、与保密制度的关系和警务公开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警务公开的基本原则为 :法定原则、适时原则、适度原则、告知原则。对警务公开主体的基本要求是合法、权力与义务一致、合理、效能、平等、具体明确。警务公开的内容是警务公开制度构建的核心部分 ,可以从社会、社区和个案三方面对其客体的广度和深度予以界定。警务公开的程序性规范有时间、期间、地点、方式、公安机关的具体操作程序和相对人等权利主体需要办理的具体手续及流程等。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一些国家通过行政程序法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对本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律化,我国也在近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将实施。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内容、限制、方式、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在辩析政府信息公开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和实践的历程,并主要从立法层面提出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一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行政法规,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政府、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阐述了推行政务信息公开、贯彻落实该条例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条例>的主要内容,并对信息公开的主体、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体制、信息公开的工作机制、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监督机制和保障制度等进行了解读;指出要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应重视信息公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注意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制定规范的突发性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和程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环境知情权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环境信息公开主体范围狭窄、环境信息公开内容不全面、环境信息公开法律保障措施较弱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一些国际法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当明确环境知情权的法律地位、拓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扩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以信息发达为标志的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对警务活动认同、信任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警务活动的公开。警务公开就是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以彰显正义、公正。警务公开的价值,首先反映的是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社会大众和权利人的关系,这也是树立公安机关文明执法形象,有效监督和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预算公开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可以反映整个国家的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预算信息公开,既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政  相似文献   

18.
警务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警务公开的基本关系出发,论述了警务公开的内涵及依据,阐述了警务公开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公安机关警务公开活动的现状,提出了警务公开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治安警情公开作为警务信息公开的一项主要工作,具有传递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警务效率和拉近警民关系的重要价值,新媒体时代媒介信息无边界传播的特性给治安警情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公开方式面临挑战,以往的公开时机也不能满足信息飞速传播的需要,致使公众不能及时知晓事件真相,则可能造成谣言扩散、网络舆情激化,出现警民关系紧张、事态失控等不利后果。针对治安警情公开工作面对的现实困境,需要从明确公开主体、畅通公开渠道、规范公开时机和完善引导机制建设这四个方面提出创新的具体路径,从而保障公众的警务知情权,发挥治安警情公开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基本情况的分析表明,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对原告申请内容的审查标准、政府信息的认定以及政府信息的真实性、公开义务的认定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标准的设置与适用、政府信息范围的可操作性范畴、诉讼类型化以及确立案例指导制度等方面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