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小生产者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现代转型既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又是社会发展在理论层面不可不重视的重要内容。小生产者文化心理结构的现代转型的必要性和可实现性是对这一问题作理论思考的前提。小生产者的文化心理结构现代转型的内容包括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价值观的转型、实践方式和实践观念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社会体制的转型催生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心理现代性变迁,进而支持和促进了中国政治的稳定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真正扎根与最终建成,将为公民政治心理优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平台,独立政治人格的塑造则为其成熟奠定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1.文化转型势在必然 文化转型是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当代中国文化的形态和走向,与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弘政 《唯实》2006,42(2):7-11
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并存与交织而整体上远未达到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事实,这构成了当代中国制度转轨中的困境,也成为文化转型异常艰难的根本原因。文化无优劣之分却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弄清楚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在时代性背景下营造出文化的后发优势创新力,是摆脱文化转型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永清 《学习月刊》2010,(10):93-94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推进.当代企业治理结构、管理与运行机制.员工队伍结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与时俱进.达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效果.必须在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切实增强“五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社会与人的现代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文化转型.本文试图对文化转型进行哲学的观照,以便更好地把握文化及文化转型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转型的共性与个性,尤其是把握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特点,有效地促进其实现.  相似文献   

7.
王美利 《世纪桥》2012,(11):146-146
民主精神在在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动当代中国经济文化转型;增强民主意识,推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代中国的选择,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确定和完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适应和引导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相应的人文条件建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一、若干现象的一个共同性问题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新旧交替时期.这个转型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由高度集中统一向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政治、经济、文化分途发展的方向转型;文化体制由单纯政治的附庸、图解政策的说教工具,向思想性、教育性、消遣性、娱乐性兼备,着重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方向转型.这是一个异常艰难和复杂的整体性转型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9.
造成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从社会根源来看,当代中国的环境问题是一个由于社会结构、社会体制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等都处在转型时期而导致的结构、制度、文化、价值等多重失范的结果.从理论根源来看,环境不公是环境伦理学上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环境意识的缺失、环境伦理思想的滞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时期.作为一个全方位、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与其他任何历史性的社会转型必然遇到各种问题一样,当代中国的这种社会转型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面临着各种危险.其中,谣言的广为流布和牢骚的普遍盛行,已经成为危及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社会心理隐患.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贯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党永葆指导思想的生机与活力、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从多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曹芳  陆卫明 《求实》2020,(2):4-12,M0003
"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两个维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当代体现,是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创造性运用。从历史逻辑来看,"两个维护"是对我们党和国家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从现实逻辑来看,"两个维护"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推进伟大斗争的战略选择。深刻理解这三重逻辑的理论意蕴,是深刻把握"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以坚决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
能否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意义重大。对此必须把握住以下几方面:第一,不承认,不正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不行的;第二,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成是资本主义在性质上的根本改变,是有害的;第三,关键在于要从实际影响中去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上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特别是存在着同马克思、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在逻辑上保持一致的问题。多年来,许多研究者把凡是不能一致起来的说法都看作是理论上的"发展",结果引出更多的麻烦。斯大林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式上都是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框架内建立起来的,实际上却存在着混淆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理论从马克思到当代的变化,就其中的"麻烦"而言,多源于这个"混淆"。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叙述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变化,论证了斯大林以来的现实社会主义,是没有完成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任务的社会主义,并未进入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本文第二部分,是对由于上述混淆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主要是理论上的麻烦,作举要分析和简明解释,这是本文的主题内容。最后是一点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5.
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打通",是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深化调整的某种必然.若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文学纳入共同的参照视野,不难发现,1945-1949年的中国文学是更多地贯通着1950年代文学形态的,而在传统的研究中,这种内在的贯通性恰恰被阻断,由此可以引起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打通"和"分界"的重新思考.笔者认为,可以把距今30年以上的文学作为"现代文学史",着重从文学史观的调整、深化来建构;把近30年的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批评内容,着重从文学批评观的调整深化对当下文学历史完成"同代人"的留摄、考察.相信这样一种分界经得起时间推移,有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理性"概念的五大基本范式--文艺美学关键词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是美学、文艺学学科中使用最繁而歧义最大的一个关键词,需要加以甄别辨析.理性概念大致有五大基本范式一是本体理性,指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古典理性形态.二是认知理性,即人类强调"自己思考"的认识论意义上的近代理性形态.三是工具理性,又称科技理性,指将工具(或科技)视为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主要标志的近现代理性形态.四是生命理性,也称人文理性,指以个体感性的生命存在为基点来探寻人的价值追求人生理想的现代理性形态.五是实践理性,主要指的是一种直接贯彻在日常现实的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的中国理性范式.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有其必然性,也与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有密切关系。当代保守主义者虽都强调复兴传统,但其具体观点并不一致。我们对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各种不同思想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对待,正确引导这种社会思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有关“人”的问题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人”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上“。以人为本”既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人的高度重视,也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个当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抽象出“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这两个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范畴,以反映客观现实并指导我们正确地观察当代世界,观察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内在统一的。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