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亚明 《学习导报》2011,(16):45-45
何谓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品格。  相似文献   

2.
沧浪之水     
《沧浪歌》是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地的一首著名民歌,作者已不可考。从《孟子·离娄》篇关于孔子曾听到孺子唱此民歌的记载,可知它在春秋末年即已广泛流传,后来又被载入《楚辞·渔父》篇。从《沧浪歌》的角度讲,《渔父》篇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翔实的背景。文中塑造了屈原与渔父两个典型人物形象,两人通过问答以遣辞寄意,他们秉持不同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邢志第 《理论学刊》2001,(3):108-109
半个多世纪以来 ,学术界对孟子“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一直持否定态度 ,认为这是孟子赤裸裸地宣扬奴隶主阶级统治和剥削合理性的一大罪证。其实 ,孟子这一命题是对当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现象和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统治与被统治关系这一人类社会进步趋势的正确反映。孟子的这一命题是在同陈相、许行的大辩论中提出的。陈相、许行是社会分工论的反对者 ,他们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 ,饔飧而治”,孟子为了批判他们这种错误观点 ,明确地提出 :“有大人之事 ,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 ,而百工之所为备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 ,是率天…  相似文献   

4.
义利轻重、先后问题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价值观。孟子始终坚持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但在义利先后次序问题上,认为对于君主、士以及百姓等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表现。孟子义利价值观的提出也具有形上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在内在人性论和终极天命观两个基本维度。从管理哲学的视角讲,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不仅是自我管理之根本,也是平治天下的最为根本的管理原则。在现实性上,孟子价值观研究对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子讲“仁民而爱物”,讲爱有差等。朱熹把对孟子“仁民而爱物”的解读,与“理一分殊”结合起来,强调爱人与爱物的差异,又通过其《仁说》讲“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认为此心“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并最终把“爱物”解读为“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样的解读,不仅具有经典诠释上的新意,而且可以为当今生态危机情况下寻求人与自然相处之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与人为善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与人为善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修养,我国人民历来把它视为君子之美德。正如孟子在《公孙丑》篇中所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在孟子看来,君子之品行没有比与人为善更为高尚的了。与人为善来自《孟子·公孙丑》篇中讲的一个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学生,道  相似文献   

7.
望云舒 《奋斗》2006,(5):57-57
孟子见梁惠王,讲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劝梁惠王要少做“功不至于百姓”的事,其中讲到了“不能也”和“不为也”的道理。孟子说:“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相似文献   

8.
顾骏 《理论文萃》2004,(4):59-60
我们现在讲的社区管理,本质上是政府在街道层面的管理,也就是街道管理。而当单位体制解体以后,政府的基层管理无论如何是无法覆盖全社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并非人人都进入社区。没有社会活动空间的人才在社区,成功阶层的人士是很少在社区活动的。所以,社区本身也并不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人文关怀,从伦理学的角度讲,就是对人的价值、个性、尊严、地位、发展和人的自由的关注、爱护与尊重,其核心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和对人性的关怀。就制度而言,人文关怀是一种柔性管理,这种管理的优势与核心均是"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关怀,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第一  相似文献   

10.
早在战国秦汉时期 ,以来就有学者得出结论 :孔子重仁 ,孟子贵义。其实 ,“仁”在孟子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谨就此略作阐述。孟子认为 ,“仁”是从人的“恻隐之心”发展而来的。他说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下引该书 ,只注篇名 )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所谓恻隐之心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情心。孟子说 ,同情心是任何人都有的。他举例说 ,比如看到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突然掉到井里去了 ,只要不是泯灭人性者 ,谁都会产生一种对落井儿童的同情心 ,而且这种同情心并不是“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  相似文献   

11.
讲"故事党课"时,讲好党员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每一位讲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讲课者应该潜心研究,抓住规律,深耕细作。善于讲真实存在的党员和党员故事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写道:“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讲故事基于事实。  相似文献   

12.
正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一词出于古老的《易经》"三才之道",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易传》讲:"《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是一项很有创意和富有影响的工作。指的是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是大写的人即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问题。从价值观角度看问题 ,人类中心主义不仅没有过时 ,相反 ,还必须重新肯定 ,即要强调 :一切发展都是人的发展 ,人的一切关于发展的活动 ,都是由人发动并为了人的 ,人永远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主体。如果说在价值取向上可以讲不以人为中心 ,那是人对自己的放逐。所以 ,人类中心主义是不可能被推翻的。接下来的问题 ,不是人类中心主义是否合理 ,而是如何重新思考人类中心主义的时代内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讲社会发展 ,其实质是讲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指向是个…  相似文献   

14.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已被推广至全国,其成功背后蕴含着以下启示:一是注重了基础道德建设。二是体现了分层教育。三是坚持了以群众为主体。四是遵循了道德教育的接受规律。五是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分析研究"道德讲堂"建设的成功规律,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共管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新视野》2003,1(4):36-38
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建立在民主取向、责任取向、正义取向、参与取向和伦理取向基础上的公共管理价值体系初步形成,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的公共管理价值取向服从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公共管理的最高价值追求,因此我们需要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全方位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诗作中有两次用典出自《孟子》。一次是1918年4月,《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中"名世于今五百年",用典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一次是1958年7月,《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六亿神州尽舜尧",用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为尧舜。"毛泽东自幼就接受包括《四书》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四书》中的《孟子》是地位仅次于《论语》、篇幅最长的一本书,也是在毛泽东心  相似文献   

17.
人本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80年代广为发展,至今仍受世界各国重视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潮和管理模式,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进行管理,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纵观国内外成功管理的实践,无不显示了人本管理的无穷魅力。一、从“手段人”向“目的人”的转变: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价值取向西方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科学管理说”到“人际关系说”、“行为科学说”再到“现代管理说”(即“系统管理”和“权变管理”理论)四个阶段,对人的态度、人性的认识也相应经历了“经济人”假说、“…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目前稳定与发展并重的大背景下,必须既要坚持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尺度又要同时兼顾人的需要尺度,人的价值取向正是一种基于人的需要尺度来衡量社会发展的标杆。维护稳定、坚持制度,在人的价值取向尺度下将会以一种新的博弈形态而存在。  相似文献   

19.
小测验     
吴忠民 《当代贵州》2009,(19):57-57
首先,改善民生有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社会公正有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共享,二是为每个人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而民生这个问题的改善与这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因为改善了民生才能共享,也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基本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生材贵运用     
何谓人才﹖从广义上讲,除了智力低下以外的任何人都是人才,关键在于是否使用得当。《野经子内幕》记有这样一个故事: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老实,一个调皮,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对于这样五个儿子,西邻是怎样安排的呢﹖他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线。结果全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显而易见,西邻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他善于避人之短,用人所长,因为任何人都是有长处和短处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能找到做好某些方面事情的人才,而很难找到任何工作都能干好的全才。所以,用人者,若扬人所长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