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台声》2011,(1):46-46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说,愿意在不预设政治前提下跟大陆进行全方位的对话。“五都”选后,民进党会在“十年政纲”中强调稳定的两岸关系。但选举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十年政纲”还是没有消息,再拖下去就该称之为“九年政纲”了。  相似文献   

2.
吵嚷多时的民进党大陆政策检讨终于露出真容。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抛出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先不用看内容,光看“中国事务委员会”作出的“对中政策”,其“否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观点、立场和路线就昭然若揭。民进党从1986年建党的基本纲领到1992年之前的决议等等,用的是“大陆政策”或“中国大陆政策”言词。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0,(6):7-7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5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连任党主席后,民进党随即宣布蔡英文将带职参选新北市长、秘书长苏嘉全参选大台中市长。蔡英文下午邀集前陈水扁当局“行政院长”苏贞昌、高雄市长陈菊、党籍民意代表赖清德和苏嘉全共同研商“五都”选战的相关情势。  相似文献   

4.
张华 《两岸关系》2012,(12):18-20
11月21日,喧嚣已久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在争议中搬上台面,但却打开了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的潘多拉盒子。在“卡谢(长廷)”、“堵蔡(英文)”、“拉台独”的权谋布局下,委员会不仅内缩成一个凝聚民进党内两岸政策分歧的平台,还处处暴露出对大陆的敌对思维,也宣告外界寄望的民进党路线转型难产。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为了自己念兹在兹的2016年‘大选”,不惜以民进党的转型契机为赌注,恐怕最终受伤的还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5.
民进党在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遭遇重大挫败,直接牵动党内各派系势力的消长。随着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一职,赖清德当选就任党主席,民进党内部新一轮派系博弈加剧。“新潮流系”继续维持党内最大派系的地位,“英系”成为党内执政县市最多的派系,二者与“正国会”形成三强鼎立的派系结构。派系生态由过去“新系+苏系+绿色友谊连线”与“英系+‘正国会’+涌言会”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渐转为“英系”主导的当权者派与“新系”主导的非当权者派相抗衡的局面。民进党内部派系博弈渐趋激烈,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军 《台声》2013,(11):90-91
没去台南前,台南给我的印象颇为复杂,但不久前的一次台南行却让我深深感叹自己的多虑。遍寻海峡两岸的城市,唯有台南是一个“以旧为荣”的城市。荷据时代、明清时代,台南都是台湾首府;日据时代,台南仍是全台第二大城市。今天的台南,很多老建筑都被强力加固而“整旧如旧”。  相似文献   

7.
赖锦宏 《台声》2011,(2):39-40
台湾五市选举结束后,民进党主打“十八趴”,没想到国民党反其一击,踢爆党主席蔡英文也有领“十八趴”。民进党2012年卡位战,原本一路领先的蔡英文掉入“十八趴陷阱”,虽然后来声明放弃,但“诚信”普受社会质疑。当年放弃“十八趴.”的民进党执政时期台“行政院长”苏贞昌、谢长廷恐怕暗自庆幸;这样一来,民进党内竞争似乎又回到起跑点。  相似文献   

8.
汪曙申 《两岸关系》2009,(12):20-21
12月5日,台湾地区将举办国民党重返执政以来首次大规模地方执政权改选,即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三合一”选举。因台北县、高雄县、台中县市及台南县市升格改制延选,年底选举减少至17个县市,除民进党掌权的云林、嘉义、屏东三县外,其余皆由国民党和蓝营执政。  相似文献   

9.
孙升亮 《台声》2008,(3):17-18
长期以来,民进党一向以群众基础稳固.内部凝聚力强而著称,在岛内选举中常常在基本盘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凭借“团结的民进党对抗分裂的国民党”而逆中取胜。但是,从2006年开始,这一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民进党内部纷争越来越大,甚至演变成“刀刀见骨”的殊死拼杀,团结的光环逐渐消褪。2006年以来发生在泛绿内部的两场论争,即从一个侧面透露出这种生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谢长廷,1946年生,台北市人,沮籍福建省东山岛铜钵村。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先后获法学硕士学位及博士课程结业证书。1985年,担任“党外公政会”秘书长。1986年起草民进党党纲,并成为民进党党名命名者。1986年-1996年连任六届民进党中常委。1981年-1989年,当选为台北市议会第四、五届“议员”:1989年-1996年,先后出任第一、二、三届“立法委员”。1990年筹组发起台湾“福利国连线”,1996年推选为民进党第一届民选“副总统”候选人。  相似文献   

11.
关键词     
《台声》2013,(2):14-14
登陆1月20日,继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访问大陆后,民进党又一位大佬,台南市前市长、民意代表许添财展开为期一周的大陆参访。民进党人士以私人行程的名义赴大陆各市参访已非新鲜事。去年,民进党新北市党部主委罗致政、前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立委”萧美琴以及前“行政院长”谢长廷等人就先后登陆,尤其谢长廷的“开展互信之旅”更在两岸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2.
曹骏 《统一论坛》2014,(1):41-43
历经五场“中委会”会议、九场“华山会议”,600多人次出席、200余人次发言,民进党最后抛出一份《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该“纪要”既没有对检讨两岸政策得出结论,也没有为以后指明方向,只是罗列了一堆无用的老套语言,但却偏偏漏掉了在会前、会中党内一些人士提出的“宪法共识”、“冻独”等重要主张。这份“纪要”只谈表面,避谈实质,词语陈旧,看不到民进党转变,更看不到民进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冷波 《两岸关系》2009,(3):13-14
2月8日,民进党召开临时中常会,讨论目前形势,并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宣示将2009年确定为“社会运动年”,结合民间力量加强对马英九当局施政的“监督制衡”,推动“全民保台运动”,团结内部、连接民间,全力打赢年底县市长选战。目前看,民进党想以此赢得县市长选举、止住持续下跌势头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李鹏 《台湾研究集刊》2004,(4):19-25,98
民进党从成立以后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革之中,民进党内的政治文化、民进党的政治参与活动对民进党发展变革的历程和模式都有重要影响。民进党的发展变革经历了创立、生存、规范、集聚、成熟等五个阶段,但至今还不能被认为是一个成熟的政党。民进党的发展变革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制约,是否和如何变革取决于对“代价—阻力—获益”的评估考虑。民进党在组织结构、纲领目标、政策手段和党内成员等四个方面都存在阻碍其继续变革的问题,民进党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可能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添财,1962年6月15日出生于台南县关庙乡,台南师范专科学校(台南大学前身)毕业,高雄师范大学硕士,政治大学教育博士。曾任台南县教育局督学、彰化县教育局长、第五届“立委”(2002年-2005年)、致远管理学院副校长。2010年5月获国民党征召参加年底的大台南市长竞选。  相似文献   

16.
杨泽军 《两岸关系》2010,(10):11-12
11月27日,台湾将举行县市升格改制后的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五“院辖市”市长选举。由于五都地位特殊,选举时机敏感,使得选举别具意义,不仅攸关台湾地方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对2012年台湾当局执政权之争也深具影响。  相似文献   

17.
11月27日,被台湾视为2012年大选前哨战的"五都"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保住台北、新北和台中"三都",民进党则以较大的优势在高雄、台南"二都"获胜。这次选举的结果,显示出国民党基本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连败阴影,岛内的政治版图仍维系着"国强民弱"的格局,马英九当局大陆政策得到选民认可,两岸关系总体上将保持稳定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10,(4):93-93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初报道,民进党党主席蔡英文宣布参选新北市,至此,“五都”选举蓝绿双方阵容全部确定。国民党提名郝龙斌、朱立伦、胡志强、郭添财、黄昭顺分别出征台北市、新北市、大台中市、大台南市、大高雄市;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2012,(12):37-37
11月28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杨毅回答了记者提问。 希望民进党改变“台独”立场,为两岸和平努力 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的事,我们都持乐观的态度。如果民进党为台湾同胞利益着想,就应当停止干扰破坏两岸交流合作,调整、改变“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消除与我们进行党对党接触交流的最大障碍。我们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