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的舆论场上正出现一个“好话循环”:老百姓希望听到政府官员多说说怎么给我改善民生,政府官员要积极回应老百姓这一最深关切,媒体则喜欢挑选改善民生的积极信号做重点传播和放大解读。三方不用商量,配合默契,营造了一个弥漫着改善民生“好听的话”的舆论氛围。这是好事情,让我们更重视改善民生。但再重要的事情,也经不起过度放大。  相似文献   

2.
2008年夏,曾经以个性鲜明的言论“叱咤舆论”的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被调至教育部属下语文出版社任社长。刚顾教育部新闻官10年,5年新闻处处长、5年新闻发言人,期间中困教育政策的任何调整,均一石千浪,也把王旭明推到了风口浪尖。这次虽然说是从副司局级“转正”,依然有人说是“明升暗降”,“说得太多,迟早要下课”。而“下课”的王旭明依然乐意面对记者,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渐完善,网络舆论打破了传统的舆论格局,正在成为一种强势的舆论形式。“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注重网络舆情分析”,可以说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网络时代党建新特点的准确把握。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深刻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精神,在党建活动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先进媒介,密切与广大群众的联系,推动党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对做好党报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理论、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体现党报思想权威引领的重要内容。理论评论宣传是党报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新闻舆论引导的重任,肩负着理论武装的庄严使命。做好党报理论评论工作,对于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从党员干部群众是否“听得到”党的理论政策方针,是否“听得懂”“听得进”这三个方面研究,创新传播方式和载体,让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流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社会发展凝聚最大共识。  相似文献   

5.
“改造说书”运动是继“新秧歌”运动之后文艺工作者面向大众、面向工农兵普及的又一实践。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一起,改造了旧的传统的陕北说书,使之成为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军事斗争等新内容的“新说书”,并在边区蓬勃发展起来。“新说书”作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发挥了开启民智,教化民众;宣讲时事,评议新闻事件;传递战争信息,稳定民心;引导舆论,唤起大众的斗争意识等社会功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死刑案件统一由最高院行使复核权,死刑的适用和实际执行数量必然将会减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死刑限制适用的重大刑事政策制度的推进。“杀人偿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们常常可看到媒体这种“大快人心”的“舆论审判”报道。减少死刑实际执行的数量,法院无疑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来自借意“民声”的媒体“舆论审判”的压力。如何去化解这种种压力,平衡科学理性的死刑限制适用的新刑事政策与激情的“舆论审判”间的冲突,无疑将十分考验法院刑事审判胆魄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财政局长田大甲作为40万土家儿女的“大管家”,最头痛的事是每年支出的安排,每个部门都有理由要求财政给予倾斜。对此,田大甲说:“要想长阳走出财政困境,在支出管理上非动大手术不可!”他顶着舆论和资金困难的双重压力.按照“文化旅游活县”的战略部署.带领一班人多方筹措资金,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用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由于财政资金的及时注入,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军文化传播与舆论宣传一体化反映了文化传播与舆论宣传的共生性。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造成革命舆论;文化工作是打击反革命舆论的“有力武器”;文化工作者是从事舆论宣传的“文化军队”。  相似文献   

9.
随着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死刑的适用和实际执行数量必然会减少。减少死刑实际执行的数量,法院无疑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来自“舆论审判”的压力。如何平衡死刑限制适用的新刑事政策与“舆论审判”之间的冲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里所谓的“度”,就是我们在进行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的时候,要掌握分寸尺度,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让新闻宣传恰如其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评论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也因为这个特点,评论写作中的“度”尤为重要。重大主题评论是党报媒体的“拳头产品”,因其主题重大、论述精当、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气势磅礴、引导有力而得到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对坚持正确导向,推进守正创新,加强舆论引导,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发挥好主流媒体在主流思想舆论引领中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作用,在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切实担当职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抢抓机遇,精准发力,进一步创新理论工作实践,对理论热点快速反应,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回声,是推进理论传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理论传播实践与探索为例,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整合资源,做活理论宣传阐释。  相似文献   

12.
舆论引导离不开有效的传播关注,只有将信息供给、议题设置、民意表达有机贯通起来,才能形成传播力与说服力相结合的引导力。构建信息、议题、民意“三位一体”的舆论引导格局,有助于在现代传播生态中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但凡一项恢弘的整体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舆论支撑,这是我们长期工作的经验所得,更是新闻工作者精心思考、重点突破的工作契机之所在。具体到如何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更好更快的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则应提高认识、精心策划,形成舆论聚合力,坚持正确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舆论工作充当着“驾驶员”“宣传员”“保安员”三种角色.加强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舆论工作,促进新媒体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党派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民主党派舆论工作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民主党派新兴媒体应用的管理制度,创造更加新颖有效的民主党派舆论工作新形式,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舆论工作队伍,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新方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能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新闻媒体应要畅通上下之“情”,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努力实践“三贴近”,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增加透明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发表过和办案人员意见相左的看法的记者,大多都听到过“舆论干涉办案”的指责:“我们法院(或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或检察权),不受干涉。”新闻舆论不能“干涉办案”吗? 不可否认,对案件的报道、特别是带有批评性质的报道,往往形成舆论“干涉办案”的情况.“舆论”能否“干涉办案”?司法机关“独立办案,不受干涉”,此原则由多个法律加以规定。“司法独立”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它的正确性无可挑剔,但“司法独立”这一原则的前题是司法机关严格遵照程序法和实体法  相似文献   

17.
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水平是衡量一个政党成熟与否的关键指标,也是检验一个政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回顾建党百年来党内外发生的对党的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可以看出:在建党百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历程中,我党逐步形成了“内外有别”的舆论引导模式。对于党内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对于叛逃叛变类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强调根据涉事对象身份的差异分别采用正面舆论交锋或维稳基础上的大规模舆论宣传两种策略;二是对于贪污腐败类突发舆论事件,我党则通过媒体及时向公众通报调查进程和相关人员处理结果,形成强大舆论震慑。对于党外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一是强调全域性舆论引导阵地的建设,二是强调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及时性,三是在舆论引导中将“自我叙述”和“他人叙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治理视域下党的舆论引导,是一个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议题,尤其在当今世界,各类“黑天鹅”“灰犀牛”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生活在文明火山上”的非常态化政治生态与“风险社会”的时代特征日趋显著。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公共危机治理中党的舆论具有导向性、调控性、交互性特征,舆论引导过程分为监测预警、响应处置以及善后恢复三个阶段,舆论引导效果具有正向效应也须设立合理边界。公共危机治理视域下党的舆论引导的深层逻辑在于,遵循信息传递的科学规律,利用多元联动全媒体平台与途径,对危机信息的传递机制进行优化和信息事权进行重构,进而探究并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舆论引导范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实践成功的奥秘赵曜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的入选文章中说,我国15年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世界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改革是最成功的。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和学者都在研究中国改革的经验。对我们来说,也到了认真总...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高校校报作为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宣传舆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