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们党调查研究的传统和作风,是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江西寻乌是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祥地之一,毛泽东在此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的今天,重温《寻乌调查》这部光辉著作,对做好新时期人大调研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提起调查研究,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调查的那段历史和他的两部光辉著作《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在浩瀚的调查研究文献中,这是经典而又通俗的范本,对于解决土地革命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尤其是  相似文献   

3.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这句至理名言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发出熠熠光辉。毛泽东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所作的一系列农村调查与其他著作一样极具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寻乌调查》是其中一篇代表作,是反对本本主义的实践篇。从《寻乌调查》一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从调查前到调查过程,再到调查的整理三个阶段的调查艺术。学到融注其中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从而激发调查研究的自觉性,提高调查研究艺术。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 1 93 0年 ,毛泽东在江西省寻乌县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农村调查 ,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 (即《调查工作》)两篇光辉著作。在反对《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提出了“没有调查 ,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和“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重要思想 ,成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为纪念毛泽东诞辰 1 1 0周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寻乌县委、寻乌县人民政府 ,将于 1 1月上旬在赣州市寻乌县联合召开“《寻乌调查》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纪念毛泽东诞辰 1 1 …  相似文献   

5.
正1930年,毛泽东在位于江西省东南端的寻乌做了一次"最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并写下《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论断。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这篇文章列举了形式主义、官僚主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和基本工作方法,是做好人大工作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在赣南地区作了大量调查,写下《寻乌调查》《长冈乡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著作,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总结传承发扬寻乌调查和长冈乡调查等历史经验,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弘扬调查研究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和优良作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走访后,写下了一篇长达8万余字的《寻乌调查》,成为我们党调查研究工作的光辉典范。调查研究,是一个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好办法,是一条倾听民声、汇聚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早期的"寻乌调查"中,就充分体现出他思想作风"求实"、"求深"、"求真"、"求新"的鲜明特点。当前,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体现出来的思想作风仍然必须坚持和发扬,这对于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茹 《党史文汇》2023,(10):34-37
<正>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善于运用各种调研方法,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重要路径。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县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关于城市经济状况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寻乌调查”。在寻乌调查等一系列实地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至今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在文中这样强调调研方法的重要性:“近来红军第四军的同志们一般的都注意调查工作了,但是很多人的调查方法是错误的。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  相似文献   

10.
<正>寻乌调查是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针对当地的政治、商业、土地斗争等问题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大规模社会调查,为后来党中央作出系列决策部署提供了现实依据。如今再看寻乌调查,总结“寻乌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的原因1930年5月,朱毛红军在澄江击溃反动武装力量后顺利进驻寻乌。在古柏的陪同下,毛泽东详细考察了寻乌县的各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   

11.
87年前,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兴国调查会,并根据调查材料整理写成《兴国调查》这篇光辉著作,为全党理论联系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树立了光辉典范。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当年召开的兴国调查会,深感它对当下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具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开拓者。他于1930年5月在江西寻乌展开了为期十天的大规模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回顾总结毛泽东寻乌调查中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与理论智慧,对于当前改进调查研究作风、提升调查研究效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央提出,要把今年作为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这既是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党的作风建设对我们提出的内在要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时还强调,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寻乌调查》是注重实践高于理论的历史性代表作之一。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在全党倡导和推行。调查研究是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法宝;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改进党风的基本环节,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党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借鉴吸收《寻乌调查》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关于陈云两个乡调查材料的说明刘家栋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方法。陈云一生都在以亲身实践来弘扬这一传统。1937年11月,他从共产国际回到延安后,认真学习了毛泽东有关调查研究的论述,仔细研究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1930年至1933年,毛泽东3次到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调查,写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一文,为我们树立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当时,革命斗争的形势十分严峻,外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内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干扰,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的巩固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然而,党的一些干部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只知道发布命令,却不知道乡、村苏维埃政权的具体工作和实际内容,大大阻碍了政府任务与计划的执行。为解决这些问题,1930年6月毛泽东在赣南寻乌调查后来到才溪,召开妇女代表座谈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前后三次到模范苏区才溪开展调查研究,写出了《才溪乡调查》,这一光辉著作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才溪人民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大红军、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8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重温毛泽东这篇著作,细细品味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态度、立场、方法和所采取的形式,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80多年前的1930年6月、1932年6月和1933年11月,毛泽东先后三次来到中央苏区模范乡才溪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通过走村访户、与村民促膝谈心和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调研资料,写下了《才溪乡调查》这篇光辉著作。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能够就一个地方多次连续地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开展调研,并写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对于坚持党的群众路  相似文献   

19.
正1930年5月,为了解中国富农问题和商业状况,毛泽东在寻乌作了十多天的调查研究,全面调查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情况,其中贯穿着对寻乌思想文化状况的分析,发现寻乌城内存在三股思想文化力量的交锋。分析了解这三股文化力量的发展以及兴衰,特别是毛泽东观察寻乌思想文化的视野和方法,对于今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我党调查研究工作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把调查研究作为根本的工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思想,这需要我们认真继承和发扬。一、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毛泽东历来重视对中国实际情况,特别是中国农村情况的调查。早在1920年3月,他给友人的一封信里就曾经发挥了这样的思想:作为中国人,关于“中国”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研究。在他成了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更是把这种调查和研究当作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的中心环节来实践。他最早的光辉著作《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