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好书推荐     
《理论导报》2012,(4):63-63
《盛世启示录》侯杨方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年10月版本书关注的西汉盛世和康乾盛世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深的两个时期,作者以这两段历史的发育、壮大和衰落的过程为主线,全景描绘了一个社会上升时期所特有的帝王英武、人才迭出、生产富足、开疆拓土的盛大气象以及潜在的种种危机,透过盛世的兴衰,  相似文献   

2.
话语     
如果一个社会只重视“黄金发展期”而不认真研究“矛盾凸显期”.社会就不会和谐发展。中国历史上“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后的国体衰败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能很好解决“盛世社会”中的“矛盾凸显”。中国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3.
在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古代中国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四大著名盛世,这四大盛世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主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史学家所称道.形成辉煌盛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具体政策层面上的原因,也有政治层面的原因,还有盛世统治者生活品质、能力素质方面的原因.在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这些原因为我党执政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龚政文 《学习导报》2014,(11):34-37
富强如果你对中国近现代史有所了解,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富强"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头的那个词。中国曾经是堪称富强的东方大国,汉唐雄风,两宋繁华,郑和七下西洋让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康乾盛世留下了封建帝国落日前最后的一抹辉煌。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陷入积贫积弱的境地,民生凋敝,国力羸弱,在与外国列强的战争中一败再败,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西北纺织工学院贺兴汉历览的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古会中外王朝兴衰的规律。中国历代王朝初期,都在发展生产和吏治清廉上做过努力,使社会稳定,国家强盛,出现了明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等兴盛局面。...  相似文献   

6.
陈宏谋是满清“康乾盛世”的重臣,一生遵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官之道,政绩累累。同时,也是一位典型儒官,推行“民本”仁政,成为清代出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清朝乾隆皇帝对自己励精图治、把清王朝推向“康乾盛世”最顶峰的业绩十分欣赏,他认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是历代帝王所无法比拟的,功高于天,恩深于海,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天子,故自诩为“十全老人”。  相似文献   

8.
康熙的廉政观景世民康熙是清代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他八岁登极,在位61年,是开创“康乾盛世”的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是中国古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之一。他之所以取得如此的功绩与威望,与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清廉政治有很大关系。《康熙政要·论俭约》中说:“...  相似文献   

9.
《奋斗》2001,(6):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得快慢。关键在于是否有创新精神,这已被国内外历史经验所证明。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灿烂的辉煌和文明,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被后人力笔诗书,但近代以来,逐渐衰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无视世界发展的潮流,闭关锁国,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06,(10):53-53
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  相似文献   

11.
康熙惩腐奖廉文/韩映南清代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治国有方,社会出现了兴盛之势,被史学家称为“康乾盛世”,这与他们惩腐奖廉,从严治吏分不开。康熙即位时,贪污腐败成风,吏治十分混乱。尤其是高级官吏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民怨沸腾,危及朝廷。他深感问题严重,下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璀璨文明的历史,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与贫困做斗争的过程中,为世界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即使在所谓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年代,人民的温饱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人民一次次的起义,没有改变受压迫的地位,“人人有饭吃有衣穿”这最简单的要求也只能是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第一次在中国举起了“振兴中华”的旗帜,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这一次革命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用人思想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入世后,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中国传统用人思想源远漉长.广博深邃.在中国古代众多的经史子籍文献中,它包含着丰富的用人思想,其中有的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正因为如此,才使我国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创造了诸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及康乾盛世等多次辉煌.深入研究和总结中国历代名家用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继承和借鉴其理论精华,对于提高当代领导者的用人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一词的出现已有200多年历史,它包含着两个范畴,一个是自然生态,一个是政治生态。如果我们对自然生态无视、冷漠,甚至无情掠夺,回报的必将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结果是人类的毁灭。同样,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政治生态什么时候清明,什么时候社会就进步,人们获得感就高,例如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反之,必将人亡政息。  相似文献   

15.
从《墨竹图》说起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乾隆进士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画了幅《墨竹图》,旁边配上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康乾盛世的郑板桥,身在官场腐败的污浊之中,尚能以竹为洁,关心百姓疾苦,他尽管因荒年请赈而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11,(4):41-41
“康乾盛世”之时,清朝曾是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的国家之一。 清朝的军制基本分“八旗”与“绿营”。“八旗”基本是满族人自己的军队。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加起来一共八旗。  相似文献   

17.
孔老夫子说:“食,色,性也。”由此可见,吃乃是人的天性。“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训也说明了吃是人的第一件大事。中国悠久的历史是一部饥饿频频出现的历史,即使是康乾盛世的乾隆元年,也曾饿殍遍野,所以,人们自古就很看重吃。小孩出生要吃“三朝酒”,一个月之后要吃“满月酒”,考上大学要吃“庆贺酒”,结婚要吃“贺喜酒”,搬进新居要吃“进屋酒”,五十、六十岁……生日要吃“祝寿酒”,即使上西天不能再“吃”了,儿孙亲属们也要大吃一顿“上山酒”,人的一生简直就是在大吃大喝中度过的。中国悠久的历史也是一部“食不厌精,脍…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进程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矛盾和挑战,传统的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时代的治理结构很难适应和应对这些新生的矛盾,以法治为中心的“规则之治”对于社会的治理和发展便至关重要. 人治主要是指以统治者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社会事务的治理模式.人治本身是一种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指“一人之治”,个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我国有几千年的人治历史,其中存在过许多盛世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并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惯性规律上来讲,这种社会治理模式中有不少可援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乾隆反腐的教训刘疆乾隆皇帝在︽宰相刘罗锅︾中是个昏君味十足的角色但历史上的乾隆还是有一定作为的﹃康乾盛世﹄就是证明乾隆反腐很有一套他把腐败者分了十二种各有各的惩治办法甘肃发生捏造灾情骗取赈银的事件总督即被正法遗憾的是乾隆逮住了﹃小...  相似文献   

20.
习骅 《学习导报》2014,(2):37-38
作风问题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作派。内心既然没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位置,人就是丢了灵魂的行尸走肉,除了奢侈享乐、消极腐败,他会有别的人生乐趣吗?他会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吗?让这样的干部掌握国家命运,不要说处于王朝末世,就算是在康乾盛世,结果也不会好。可见,干部作风问题折射出的深层问题,决定了一个政权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