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在当下司法改革尤其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关键期,关于检察官豁免的法理研究有了时势需要。检察官豁免是检察官在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时免受其他法律权力或支配约束的自由。检察官豁免起源于司法豁免,是检察官的职业特权,又可分为绝对豁免和相对豁免。准司法官职责论、制度利益衡量理论和人的理性有限理论等构成了检察官豁免的理论基础。检察官豁免制度并非对检察官司法责任制的否定,而是对其实体性构成要件的落实,并且可以有效地摒弃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结果责任制"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英国检察官培养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检察官来源与分类遴选培训、检察官在任培养与考核、英国检察官职业伦理规范建设等方面.考察2011-2015年英国皇家检控署的运行状况发现英国检察官培养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工作方式以及运作模式等方面都颇具特色.英国检察官培养制度存在种族歧视、与警察关系不睦、职业保障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传统的种族旧习余毒的反映,也有固有的检警模式等原因.反思英国检察官培养制度,借鉴其合理因素,建议我国建立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检察官遴选制度,构建适时、实效的检察官在任培训制度,建设全面与细致的过程与结果兼顾的检察官考核制度,塑造统一的检察官职业价值观以及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检察官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改革背景之下,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建设越来越需要专门法律人才的参与。律师和法官、检察官作为法治队伍建设的主力军,二者之间具备共同的法律知识体系、法律逻辑和一致的工作内容,均以实现案件正义为职业目标。从律师中遴选初任法官、检察官,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司法队伍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还能促进各种法律职业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在我国的培育。立足我国实践,学习国外经验,从适时发挥律师协会的作用、建立遴选律师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客观评价机制、有序建立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培育路径,推进司法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考试制度实行横向一体化模式,而英美法系国家实行法律职业一元化模式。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大法系的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和法学教育制度的不同。我国的司法考核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并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以及法学教育相脱节。完善我国的司法考试制度,旨在使这一制度和法官、检察官选任、法学教育等制度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检察权具有行政性和司法性之双重属性,从而决定了检察官管理必须符合检察权运行规律的要求。完善检察官管理制度,其基本取向应当是减少行政性,增强司法性。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要突出检察官在检察人员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检察官职业准入、晋升考核、职业培训、逐级遴选和身份保障等相关制度,推进检察官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是一项旨在赋予日本国民监督检察官正确履行公诉权、使公诉活动反映民意的权力的法律制度。从2009年5月起,检察审查会的评议书开始具有一定的法律拘束力,能更有效地防止检察官过度使用起诉犹豫、追求"精密司法"的倾向,有利于构建当事人主义模式;救济被害人;维护国家公诉独立。但国民意志的模糊性和易变性、担任检察审查会委员的义务性、审议程序不够透明、被告人权利难救济等都影响该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检察制度在运转了几十年的司法体制中,行政化烙印处处可见。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目的和重点之一就是"去行政化"。实现检察管理的法治化形态是改革的应有之义。检察官法治化形态就是一切检察管理行为依法而为。要从多年来的行政化禁锢中走出不是易事,既有法律缺位的因素,也有更多体制上、机制上的制约。立足于此,尝试研究提出实现检察管理实现法治化形态的路径,即建立"三个机制、一个体系":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检察人员管理机制、检察官主导办案的业务管理机制、体现检察官职业特点的职业保障机制,完善、统一检察管理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从法治视野看,大学法学教育,除了遵循大学教育的一般共性和规律之外,还具有与法律职业具有紧密联系的特质;除了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之外,还必须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与技能;除了从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之司法职业角度确定大学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应该把握法律产生类型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向来以精密司法著称,其适应二战以后司法改革的需要,建立了检察审查会制度,通过对检察官的不起诉决定予以审查,防止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滥用。这一制度强化民众参与司法,有助于提升刑事司法的民主性,对我国检察制度的完善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检察官的职务独立性能够保证检察官处理司法事务的纯正性。以检察官的法律定位和检察组织体系内部的权力配置方式为视角,考察现代主要法治国家和地区的检察官制度,保障检察官职务独立性的制度设计的重要意义就会显现。检察官职务独立性能够作为主诉检察官制度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研习能够为主诉检察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行为保全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前或诉讼中采取的一种民事强制措施,行为保全专注于债务人的行为,其范围适用于避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案件和损害情形有可能扩大的案件,财产保全制度中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方式在行为保全中也可适用。  相似文献   

12.
做好我国边境地区的警民沟通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强化民警自身能力建设、激发群众参与边境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可当前边防民警与群众的沟通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应该树立宗旨意识和典型示范,掌握警民沟通技巧,提高执法能力,消除警民沟通障碍,共同做好新时期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以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热情,创造了一种新的农村经济社会的运行态势,其政党功能的发挥过程可以说是在"创势"。对于挫折的反思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顺应农民意愿的改革,其功能的发挥可称为"顺势"。随着三农问题的凸显,更由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功能的发挥可称为"引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新世纪以来宁夏少数民族和民族经济发展的态势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当前宁夏民族和民族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法学应当把科学地认识人权、认真对待人权、切实保障人权、持续发展人权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重心。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论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理念,实践中以培养了解国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弹性整合知识结构,将人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法学体系是本文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类群,一般处于弱势。现行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害人得以全面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其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得到了较为充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就代议制民主的建构过程来看,制宪者通过对民主制和代议制的改造弱化了民众对政府的参与和控制;就复合共和制的确立路径而言,麦迪逊对纯粹共和与反联邦党人共和观的否定就是对大众参政、多数统治等民主核心理念的抛弃.制宪者成功实现了构建现代国家的伟大任务,从而为美国后来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制度框架.民主的刽子手同时充当了民主理想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自招危险情形下的紧急避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招危险者是否享有紧急避险的权利?理论界存在否定说、肯定说、二分说以及相当说四种观点。破解这一理论难题的关键在于实现权利保有和责任追究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应当允许自招危险者实施紧急避险,因为这体现了法律宽容谦抑的品格和法益保护的思想,符合刑法关于紧急避险和中止犯的规定,在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又与社会一般观念相吻合。另一方面,行为人也必须为自己招致危难的过错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税收立宪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宪法学研究亟待补强的领域,也是中国法治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国宪法必须明确规定税收法治的基本原则,并合理安排保障公民税收基本权益的制度。与此相对应要具体研究有关的宪法解释、宪法修改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益衡量在税法中的应用——以个人所得税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衡量是指对发生冲突的各种利益进行估量后,考虑应置重于哪一方利益的一种思考方式。在税收领域,国家与纳税人、纳税人与纳税人、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与维护私人财产权以及税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冲突的协调是税法的重要课题。广泛的利益冲突为利益衡量在税法中的应用提供了契机,利益衡量为探讨税法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的平衡协调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