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个月以来,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遭遇到令人悲痛的暴力厄运,这厄运只能预示着更多的恐怖和流血。从而使更多的人们认为:实现和平是天方夜谭。由于不了解巴勒斯坦的立场,而认为和平是一种神话。现在是巴勒斯坦人阐明自己……  相似文献   

2.
9月28日,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领袖沙龙在数百名军警护卫下突然闯进东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访问”,声称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统一的首都”,从而引发了一场巴勒斯坦警民与以色列军警之间的流血冲突。以色列调动坦克,发射火箭进行镇压,截至10月6日,巴勒斯坦死亡人数已达80多人,伤约2000人,其中多数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这场流血冲突一方面表明以色列右翼势力在最终地位谈判中坚持顽固立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巴勒斯坦人民对以色列长期霸占阿拉伯领土的强烈不满。刚刚恢复不久的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处于危急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以色列和叙利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想围绕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面临的冲突是以色列与叙利亚、黎巴嫩、埃及、约旦等的冲突,是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主义同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这一冲突非常复杂而且历史久远。……  相似文献   

4.
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以巴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水资源对以色列具有重要意义。以色列对这两个地区水资源的掠夺,侵害了巴勒斯坦人应有的水权利,并严重违反了有关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以巴水问题和土地问题、政治问题等纠缠在一起,与中东和平进程密切相关,不会在一朝一夕内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
9月9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以信件交换方式,宣布相互承认。9月13日,双方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下于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巴勒斯坦人《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这是继1978年以色列与埃及达成戴维营协议之后,中东和谈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突破。由于巴勒斯坦问题(巴以矛盾)是阿以矛盾的核心,这一突破将对中东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石路 《西亚非洲》2000,(4):75-76
5月1日 上百名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开始绝食,抗议以方的非人待遇并要求立即获释。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线”与驻塞联合国维和部队发生武装冲突,并将500多名维和人员劫为人质。……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世界对9·11事件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发生后,尽管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地区,数千巴勒斯坦人上街欢呼庆祝,一些伊斯兰极端组织成员宣称这是美国在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和支持以色列政策的报应,但阿拉伯各国政府对于美国本土遭受袭击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它们都严厉谴责这起恐怖主义事件……  相似文献   

8.
哈马斯的自杀性袭击者主要是青年男性。主要动机有:为个人报仇、宗教献身、报复以色列的行动、反对巴以和谈等。哈马斯发动自杀性袭击,有复杂的社会原因:首先,巴勒斯坦人的悲惨遭遇,成为滋生自杀性袭击者的温床;其次,巴勒斯坦人对自杀性袭击的高度认同,为哈马斯的自杀性袭击提供了深厚的民意基础;再次,对和平进程的失望,使巴勒斯坦人转向暴力;最后是宗教因素。哈马斯的自杀性袭击,导致巴以陷入以暴抑暴的恶性循环之中,但加强了哈马斯作为抵抗组织引领者的地位;促使巴勒斯坦殉难文化流行,激励着许多巴勒斯坦人走上自我牺牲之路。哈马斯等其他巴勒斯坦派别的自杀性袭击难以根除,其根源还在于巴勒斯坦人对现实的绝望与巴勒斯坦问题的久拖不决。  相似文献   

9.
阿以冲突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许多国家提出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但美国和以色列反对。美国企图推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直接对话,即所谓“双轨制”政策。以色列提出,美国支持的“中东地区和会”建议也是为了上述目的。一些国家对地区和会有限支持,但阿、以双方在会议的形式和实质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中东和平的主要障碍来自以色列。中东和平进程将是艰难曲折的。  相似文献   

10.
1973年11月6日,欧洲共同体发表了关于中东问题的声明,谴责以色列的政策,要求以色列撤出它1967年以来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承认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声明重申共同体愿意同阿拉伯国家进行合作。对此,阿拉伯联盟表示欢迎。同年12月,阿盟派出四名外长作为特使,同正在哥本哈根举  相似文献   

11.
近来巴以冲突一发不可收拾。大有逆转巴以和谈之势。有不少人认为利库德集团主席沙龙强硬访问圣殿山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挑起了这场冲突。我认为这场冲突是迟早要发生的。我就现代以色列政治的几个特点来分析一下这场冲突。  相似文献   

12.
陈天社  胡睿智 《西亚非洲》2023,(2):140-155+160
非政府组织活跃于巴勒斯坦社会领域,主要缘于以下背景与条件:一是巴勒斯坦人的现实迫切需求;二是巴勒斯坦各方的政治需要与支持;三是伊斯兰传统的慈善文化的影响;四是以色列的默许。在巴勒斯坦,非政府组织主要在慈善与救济、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等社会领域开展活动,其活动基本上可以归类为公共基础社会服务性质,其活动资金来源多样,但高度依赖国外援助。从长时段看,非政府组织在巴勒斯坦社会领域的角色多元,既是政府职能缺失弥补者与基础社会服务提供者,还是扶贫济困者,也是国际援助联系者。总体看,非政府组织在巴勒斯坦社会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也面临自主性作用受限、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压力等挑战。  相似文献   

13.
“哈马斯”(Hamas)是巴勒斯坦一个激进的伊斯兰组织,以针对以色列搞极端恐怖活动而著称。它源于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会”,80年代未,在以色列占领下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反以斗争中异军突起。“哈马斯”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其领导的反以斗争具有独特的政治主张、斗争策略、斗争方式和目标。80年代末,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历史遗留问题和巴以冲突长期持续的影响,以色列阿拉伯人所体现的"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双重身份认同的鲜明特征,对他们的政治参与进程和阿拉伯政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近年来,以色列犹太国家定位的不断强化和右翼政府主导地位的持续增强,使阿拉伯政党双重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冲突更加凸显,压缩了其发展空间。未来,阿拉伯政党的发展前景将受到以色列犹太国家定位以及以色列民主政治、右翼政府的执政地位、阿拉伯政党的路线选择等因素的重大影响。此外,中东变局与巴以问题的边缘化也加剧了其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5.
哈马斯现象的宗教-政治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伊斯兰主义相号召,在广大信众中深深扎下了根是哈马斯能够在以色列武力镇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哈马斯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组织和武装组织,更不仅仅是少数持较为极端立场的人所组成的集团,而是成千上万由伊斯兰主义武装起来的信众的代表,体现已经联合起来、且已形成强大声势的抵抗运动。在立法委员会选举前哈马斯便已取代法塔赫,成为最受巴勒斯坦人欢迎的巴政治派别。它在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胜反映了选民对以色列的强烈不满与对巴解组织的失望。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伊斯兰世界的合作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穆斯林国家正在从各个方面加强联系和合作,其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政治上加强协调行动,力求在涉及穆斯林国家利益的新老热点地区发挥作用。对阿富汗,在沙特、巴基斯坦、伊朗三国的推动下,3月7日阿富汗各派曾签署和平协议。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穆斯林国家反对以色列驱逐巴勒斯坦人,敦促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穆斯林的屠杀。在援助波黑穆斯林问题上,穆斯林国家表现出  相似文献   

17.
2001年8月9日耶路撒冷闹市区一家意大利餐厅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有15人死亡,80人受伤。去年笔者还在以色列学习,经常经过那家位于乔治王大街和雅法大街交会处的餐厅,因而印象深刻。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得到保障时,他们会更渴望长远的和平还是眼前的安全?当然是眼前的安全。同样,巴勒斯坦人更想要有限的和平协议还是本应属于他们的合法地位和权利?自然是后者。可见和平是如此的脆弱和昂贵。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18日,以色列政府不顾巴勒斯坦和广大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在东耶路撒冷的霍马山兴建犹太人定居点,引起局部冲突,巴以紧张关系急剧升温,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背景 1991年,以色列曾经强行征用霍马山一带185公顷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后因当时的工党  相似文献   

19.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中流砥柱,具有巨大的政治感召力和凝聚力,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境内外600多万巴勒斯坦人唯一合法代表。但近期来,由于巴以冲突不断升级,以色列将打击的矛头直接指向该组织领袖阿拉法特及其高层官员,并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确定为“支持恐怖主义实体”加以打压,致使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2月下旬去中东进行了为期8天的访问。这是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美国国务卿的首次重要出访,因此格外引人注目。此行主要目的是排除由于以色列驱逐巴勒斯坦人事件给阿以和谈造成的障碍,重新启动陷于僵局的中东和平进程。中东是美国认为对它具有重要战略利益的地区。海湾战争后,美国亟欲在它的主导下重新构筑“中东新秩序”。为此,布什政府曾派国务卿贝克8访中东,终于促成了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启了中东和平进程。然而,迄今阿以双边谈判经过八大回合,历时近一年半,虽有一些成绩,但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去年12月,以色列政府将400多名巴勒斯坦人驱逐到黎巴嫩南部无人区,受到阿拉伯世界和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为此通过799号决议,要求以立即遣返所有被驱逐的巴人。阿拉伯代表团则当即退出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