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注重舆论监督社会效果的价值取向,明确新闻监督也是服务,这在我们日常的新闻实践中实在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许多报纸纷纷开出了“投诉台”、“新闻110”、“百姓热线”、“曝光台”等热线电话和接待处,开设了相对应的栏目以实施舆论监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为批评而监督或为监督而监督的现象。社会主义新闻的“两为”方针决定了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都在履行新闻的社会服务功能。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化解矛盾、改进工作,因此舆论监督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说到底它本身就是一种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一关系,又使它落实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呢?笔者认为应领会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关系,确立监督即引导,而引导就是服务的观点。监督即引导批评也罢,揭露也罢,常规监督  相似文献   

2.
束锦 《唯实》2010,(4):77-81
存在公共权力的地方就有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舆论监督就是监督公共权力的一种重要方式。继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后,网络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在彰显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放大了舆论监督异化的倾向。正确划分舆论监督的边界,需将其纳入有序政治参与的框架,但又要防止打着“监督舆论”的旗号行扼杀舆论监督之实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舆论监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焱 《求实》2004,(Z1)
当前舆论监督中有两个倾向值得我们研究:一是放宽舆论监督自由度的呼声很高,再就是有些媒体工作者以“第四权力”自居,导致舆论监督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这些观点要求和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潮有某些接近之处,本文将结合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分析探讨这两种倾向对我国舆论监督的影响。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与作用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新闻专业主义者认为新闻专业的最高理想是传…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领导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市委领导积极支持新闻舆论监督,多次在会议中指出,市委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后台。如何才能做好舆论监督,我认为在实践中必须解决“三难”问题。一、新闻舆论监督难在动机不端正怎么办? 讲起新闻舆论监督都说重要和必要,但在实践中比较难搞。为什么难,其中与动机不端正有关。动机不端正,既有新闻单位领导也有采编人员。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单位领导总是担心有的采编人员素质低,掺个人私心,“无冕之王”通过舆论监督会把事情搞乱。而有的采编人员确有动机不够端正,认为当记者就是要出别人的丑,不监督就没有威风,把舆论监督搞偏了搞错了,给舆论监督带来被动,从而使新闻单位领导产生一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一个国家确保公共权力正当行使的重要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舆论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会发挥越来越大的监督作用。如何有效地引导、规范舆论监督,保证其发挥有效的、科学的监督功能,是我们党和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瑞典是世界上舆论监督最有成效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及长处对我国加强舆论监督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与热点引导、典型宣传被称为新闻宣传的“三大件”。新闻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 (尤指新闻从业人员 )在了解相关社会事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众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搞好新闻舆论监督,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唯物辩证法认为,“度”是客观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界限,也就是说,当量变达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任何新闻事实都有一个量的渐进性变化,到达一定界限产生质变的过程。这个界限就是舆论监督所要把握的“度”。当新闻事实处在量变…  相似文献   

7.
党报的舆论监督,是我们国家整个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与群众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舆论监督不同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行政监察监督,它是以党报为载体,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舆论的威力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从而推动我们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新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并不懈地强化这种监督的力度,便是摆在我们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所谓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就是受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公众事务、公众权力、公职行为进行监督的作用强度的体现。加强舆论监督,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激浊扬  相似文献   

8.
今年四五月间,一些媒体披露,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上任的第三天,即向市报下达“新闻监督令”:“我希望你们能在舆论监督上多下功夫。现在长治不是好得不行,而是问题太多,这么多问题,不找出来怎么行?老是捂着盖着能解决问题吗?”其后,对于监督对象和监督领域这一敏感问题,吕书记明确表态,除涉及国家安全、军事机密和一些需要保密的工作之外,从市委书记、市长做起,任何人、任何单位都必须接受舆论监督,都必须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在长治,不允许有不接受新闻监督的单位,不允许有抵触监督的个人,不允许对舆论监督有弄虚作假行为。”吕日周还做出这样的批示:“凡是  相似文献   

9.
司法独立与新闻舆论监督都属于民主与法治的范畴。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其使命在于客观报道事实真相。我国的司法独立与新闻舆论监督虽然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它们在本质上应是协调一致的。我们应当在坚持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并通过立法避免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构成不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之一。其实质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舆论监督可以起到法律起不到的威慑作用。县域新闻的舆论监督是通  相似文献   

11.
加强舆论监督 完善民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与其它民主形式相比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与优势:它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成本低;它还是各种监督的增效剂。法制的监督、行政的监督、党纪的监督等等,如果有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有力配合,其作用会大大加强。在一定意义上,舆论监督是各种监督的监督,因为它是人民监督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如果没有舆论监督,没有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配合,民主的基石就不牢固,最终民主的大厦难以支撑。 正因为如此,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引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舆论主体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新闻传媒,表达和传播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和看法,对社会权利(包括权利组织和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和监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民主气氛日渐浓厚、新闻舆论监督成效最好的时期。据统计,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共开办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等节目60余个,31家省级党报都设有焦点类栏目。各地新闻传媒对社会不正之风、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监督,顾名思义,就是公众通过作为舆论载体的新闻媒体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监督。舆论监督作为广泛的社会监督的一部分,它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随着新闻舆论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新闻侵权诉讼也随之增多。据有关资料介绍,仅2001年一年中,全国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新闻侵权诉讼就达一千多件。对此,不少新闻工作者忧心忡忡,认为现在搞舆论监督犹如走钢丝,一不留神就会惹上官司甚至掉下深渊。对于新闻侵权诉讼的增多,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好事或是坏事。因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它反映了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其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相似文献   

14.
田宏胜 《唯实》2000,(9):86-87
新闻舆论监督与其它民主形式相比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与优势:它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成本低;它还是各种监督的增效剂。法制的监督、行政的监督、党纪的监督等等,如果有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有力配合,其作用会大大加强。在一定意义上,舆论监督是各种监督的监督,因为它是人民监督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舆论监督从精神文明领域调整到政治文明范畴进行论述,提出要“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是对舆论监督作用定位的历史性变化,标志着我们党对舆论监督作用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怎么认识舆论监督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如何加强舆论监督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值得思考和探讨。 一、舆论监督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十六大报告比以往历次党代会更加突出地提出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监督,都要借助于舆论监督的力量。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精神在监督问题上的运用,也为舆论监督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深刻表明了加强舆论监督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是我国特有的新闻用语在国外各种新闻类著作中,都没有“舆论监督”这个词,因此,舆论监督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新闻用语。舆论监督就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进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重视舆论监督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尤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舆论监督对于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各家新闻单位也采取了一切有效的措施,以推动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许多新闻工作者冒着风险,冲破阻力,以对社会、对党和国家高  相似文献   

17.
辛洋 《唯实》2004,(5):93-94
作为一个新闻传媒人,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和维护属于自身的权利,可以说也是一种敬业精神。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这句话很高兴,她说,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焦点访谈》将继续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要实现舆论监督内容创记录的5 0 %。这句话乍一听着实让人高兴,但细一想则不免惶惑:舆论监督莫非还要领指标乎?这样说并没有冤枉敬一丹。报载,去年她就曾向一位中央领导人诉苦,《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内容的节目1 998年占到全年节目的47% ,2 0 0 2年这个比例下降到1 …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整个社会监督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特别是在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监督中起到了独特的积极作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总结规律,把握导向,进一步发挥好新闻舆论在监督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为什么一个个贪官倒下去,仍有更多的腐败者仍前仆后继以身试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逃脱监督的权力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反腐倡廉必须在健全法制的基础上加强事前、事中的监督,以有效地防止权力被滥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从源头上制止腐败。一是加强机制监督。首先要防止权力运行中的暗箱操作,建立起一种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新机制。其次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工作圈、交际圈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行使到哪里。这样的监督可以使领…  相似文献   

20.
任何政党、任何有权力的组织失去制约和监督就要产生腐败,回顾历史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要跳出“兴勃亡忽”的周期率,必须走民主监督的道路。在中国,新闻舆论监督在民主监督中的威力和效果更为明显。但新闻舆论监督又存在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两种障碍,新闻舆论监督只有通过立法和自身接受监督的制度才能消除障碍,更好地肩负起为保证党的廉政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